王宝强主演的电视剧《棋士》拍得如何?

发布时间:
2025-04-03 13:15
阅读量:
0

与其说《棋士》拍的如何,不如说王宝强演的如何。

我目前看到第六集,可以说这是王宝强多年来表演经验累积之大成之作。

王对这个角色的处理太屌了。已经达到举手投足都是戏,一打眼却又游离于戏外的程度。

实际上表演的进步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这个剧是王宝强自己监制的,很适合他发挥。反而自己导演,不会有这么好效果。

因为导演需要掌镜,在创作上的参与度更加直接,且一言堂的权力更大。监制虽然有行政意义上的控制权,但基本属于「执行后报备批准或否定」的领导层面,无法加入更多自恋的情绪进去。

王自己导演的《八角笼中》好不好?也还好。但演员转型导演,将自己的人格魅力(或自己幻想出的人格特点追求)摆到戏里,是一个常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姜文。

可以说,王宝强在八角笼中的角色,也高光的有些虚假,不够真实,过于追求凤凰涅磐的效果。当然另一部大闹天竺是纯闹剧,也就不用分析什么演的如何了。

王宝强在大部分戏里,其实承担了一个「异族标签」的观测对象功能。

他的外形、出身,以及戏路,和绝大多数电影人是格格不入的。也正因此,他早期演草根有一种质朴的真实。

但这种真实很容易被其他电影人所利用。他就像是国外导演镜头下的西藏,承担着创作者对于另一种陌生族群的审视作用。

无论是半疯的《树先生》,还是隐忍狠戾的《天注定》,王宝强的好,是建立在「这个角色不正常」的前提上。

哪怕是被大家追捧的封于修,这也不是个正常杀手该有的样子。你可以说打的很痛快,演的也算丝丝入扣,可「特殊性」摘不掉。这种特殊性曾经是王宝强最大的魅力,也是所谓的「接地气」,许多人觉得这些演的好,我也认为好,可这种好难以放到常规表演体系里去评价。久而久之会给我一种错觉,是不是王宝强这么多年来,走的是气质流,加上一些对于人物的揣摩,并没有建立自己的表演体系。

但《棋士》里,王宝强既是一个有限度的创作者(可以告别被审视的命运,有充分的话语权),又是一个演员(不必像八角笼中一样拍想象中的自己),这个角色一下就立住了。且达到了专业之余又难以替代的程度。

崔业这个角色单拿出来,是极为丰富难演的。刨除剧作模型上与《绝命毒师》的部分重合,在中国影视剧里,与之更类似的模板,是张颂文的高启强,以及秦昊的张东升,再早一点,还有陈道明的陈一平。

都是小人物在郁郁不得志的情况下,面对一些刺激跟诱惑,进行的带有毁灭性的自我突破。

可之前那些角色,正常的有些过分。以至于隐藏了犯罪心理中较为扭曲、隐晦的部分。

但王宝强这个角色,恰如其分的把握住了一个「其实早就有胜负欲,但一直被社会规训所压制,将斗智的自我满足与对社会分配不公的隐性不满都藏在心里」的高智商罪犯形象。

崔业一开始就已经有反社会的倾向,不完全是为了自保。

所以他才能兜兜转转那么多次,在让观众认为「本来现在去跟他哥说清楚就没事」的时间节点,不断错过。因为他始终对于自己下棋的才智有非凡的信心,且希望用围棋去解读一切,但这种设定在各类剧作里其实并不稀奇,却很容易演成疯子。

崔业则明显不是疯子,在旁人看来,他就是一个有些木讷,但也不算太傻的围棋老师而已。这个「不傻又很平庸」的度,教给其他人把握,很难掌握到王宝强这么好。

也就是说这个人骨子里是有邪气的,但外表又不能看出来,可是你说他偏执,又不偏执。最多是有些愣,属于正常人可接受的程度。

「X疯子」(如戏疯子、棋疯子)之类的角色,看似不好演,实际对于专业演员来说,更重要的是剧本得跟上这个人物耍怪态的层次与契机,本身不难完成。

但像王宝强这样,从头开始把疯隐藏的像正常人,可骨子里的自负又会不经意间在各个细节里流露出来的情况,极少。

昨天看到他为孩子买蝙蝠侠卡带后,那句话深深的震撼了我。

「这种小孩子的游戏,哪有围棋变化多啊」。

王宝强说出这句话时漫不经心,甚至是面对儿子时不经意流露出的自负(因为此时他已经想讨好儿子,满足儿子所有需求),给我形成了强烈的冲击。

在王宝强的崔业身上,犯罪终于不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心态。

一种傲慢、反规则,并觉得自己可以建立规则的心态。

我是猴姆。

全文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