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马6小时,半马3小时的关门时间都跑不进的人报比赛的意义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5-04-03 13:28
阅读量:
0

作为知乎运动健身领域知名喷子,这是少有大家都在喷,我反而不想喷的问题

因为我完全理解你的想法。我曾有过几乎一模一样的想法,最激进时我甚至认为全马关门时间应该缩减为4个半小时,这样按早上7点半发枪计算,赛道可以在12点前解封,不耽误已经跑完的选手回酒店洗澡吃饭——跑完比赛后要绕路这件事每每令我感到困扰

类似的比赛也有,常州马拉松精英赛每年都是4个半小时关门

我也曾打心底里瞧不起那些在赛道上吃吃喝喝的佛系跑者,鄙视他们以奇技淫巧“盗”走了我的名额,认为竞速才是赛道最纯粹的原色,可当我逐渐成长为不再需要为名额困扰所谓的“大众精英选手”后,当我接触过越来越多类型的跑者后,开始能够以更为包容的眼光看待抱着不同目的踏上赛场的他人

顺着题主你的思路,我提个问题:“一个一路上吃吃喝喝、拍拍照发个朋友圈、直播互动吸粉吸流量但是可以在230内完赛的跑者,和一个专注比赛、全力以赴战斗并在终点跑到瘫倒,却只能以330完赛的跑者,谁更纯粹?谁的奔跑更有意义?”

湖北一哥吴浩然,曾多次边直播边以超国一标准的成绩完赛

事实上对马拉松而言,除了健将或国一达级(马拉松国二含金量极低没啥价值)或赛事名次奖金(赛事前六,中小赛事六名开外基本勉强只够cover差旅和报名费)外,其余的“价值”或“意义”都局限于主观层面,也就是全凭跑者自行定义。一旦试图将主观价值和意义加诸在他人身上,陷入单元的评价标准中,就会发现不管怎样,总会有人凌驾于你之上——像吴浩然这种比赛时看起来毫不严肃,但随随便便甩你十条街的跑者,在你尚未接触过的世界里成堆存在着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努力、勤奋、刻苦、认真……这些美好的品质或许并不和成绩完全挂钩。届时你该如何接受“自己远远瞧不起的人在你制订的标准下完爆你”这个事实?又该如何保持内心的平和,并继续奔跑下去呢?

在周末刚结束的无锡马拉松上,我以勉强破三的成绩完赛后,为迎接老婆和兄弟们的冲线,少有地在终点等待了十多分钟,过程中目睹了上千位选手的最后一百米。赛后在重庆业余健将赵浩的视频号下面看到这样一段文字,令我深感动容:

有人大幅PB,有人跑爆走路,有人拼尽全力,有人呕吐不止,在马拉松的终点你可以看见人生百态,不论如何,学会接受,当我回头赛道的时候,我看见了我五年的锡马时光!

马拉松就如人生,赛道路线和长度或许是被局限住的,但奔跑在其中的跑者某种程度上却是自由的。我们怀揣着不同的渴求和梦想,并为之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仅此而已。无论是竞速跑者还是佛系跑者,只要做到知行合一,我认为就无可苛责

我依旧坚信作为运动爱好者,追逐更高更快更强一定比吃吃喝喝更有价值有意义,但我并不想把这种理念强加在他人身上,因为所谓的“更”一定是与自己相比。今年无锡马拉松被称作地狱难度,但依然有两千多人破三,而我不过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个。比赛中我曾超越无数人,也曾被无数人超越,而直到最后我才发现赛道上其实只有我孤身一人,我战胜不了任何其他人,但当我选择为赛道燃尽一切时,我战胜了唯一的对手,那便是我自己

我不会喷你,反而很为你高兴。虽然有些扭曲,但你表现出来的强烈荣辱观和好胜心,在我看来是极具价值的,我所认识的强大选手们,无一例外拥有以上品质。但请你把炽热的火焰封存于内心,向内索取,对自己发狠,用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用最严苛的苦修约束自己,而不是藉由抨击贬低他人找寻存在感和认同感,这毫无意义

当你的眼睛只专注于自己眼前的路,新的征途也就开始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