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底层出身的孩子大多有什么特点?

发布时间:
2025-04-03 13:29
阅读量:
0

1、表情管理不到位,一言一行大开大合,表情容易出卖自己的想法。

2、在社牛和社恐之间横跳,当社牛是因为想突破、挑战自己,当社恐是因为没那个实力控场,不如小康的孩子云淡风轻。

3、年轻时很喜欢主动交朋友,因为小时候遇到正常人的机会不多。

4、认识不到自己的潜意识,没有对内心的真实想法做过度的思考,说白了就是有点自欺欺人,但是当时往往意识不到。

5、更容易对亲朋好友、伴侣掏心掏肺,容易被背叛。而小康阶层的人,人家一开始就不会做这些无用功。

6、容易走极端,想一出是一出,偏执,容易钻牛角尖,认死理,三观过度洁癖、对友情过度忠诚、过度内卷、过度躺平、过度自律、过度放纵、过度善良,过度谦虚,这些都是偏执。偏执的反义词:张弛有度。

7、容易醍醐灌顶、如梦初醒、恍然大悟、刷新世界观。

8、喜欢多管闲事,爱心泛滥,泪点低。有点好为人师,喜欢向别人分享经验,话多一点,对人更热情一些。

9、25-28岁之间有个大跟头要栽,要么被异性骗、要么被领导坑、要么见识到物种多样性。这一点,小康阶层的孩子普遍稳一点,能及时止损,或者说定力十足,不容易受外界蛊惑。

看了知乎上的很多故事,一般穷人家的孩子好像都是26岁左右吃大亏,好奇这一现象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我想了下,可能是26岁之前像半大的孩子,处于新手保护期,哪怕不小心得罪人了,也不会有人上纲上线,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得饶人处且饶人,跟不懂事的人计较得失不体面,而26岁之后,彻底的成年人了,没人再惯着了,因为没有父辈的经验传承,所以很容易得罪人。

10、比小康阶层的孩子更卖命。虽然很多小康、中产阶层的人也很拼,但是,我怀疑这些人在他们的小康阶层里,可能也属于“底层小康、底层中产”,这一点是我猜的。

11、戒备心差一点,所以相对更容易被坑蒙拐骗,可能是祖传经验稀薄吧。

12、穿一样的衣服,往往比正常人显年轻1-3岁,这是单纯导致的。

13、藏不住心里话,憋不住事,更容易向别人倾诉,倾诉完之后又往往会后悔。并且,容易自欺欺人,误把单方面的倾诉当成真诚,然后又交换不到别人的倾诉/真诚,从而容易内耗。

14、脸皮普遍薄,自尊心有点强。

15、虽然同情心泛滥,心地善良,但其实缺乏换位思考,给别人的善良,或许别人不需要,甚至,你的善良对别人而言是一种负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