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亚裔女子连环吐槽「在中国支付无比麻烦,路人不会英语」?

发布时间:
2025-04-03 13:52
阅读量:
0

去年我在哈佛访问,办了5张美国信用卡。

因为福利太好,回国之后也没舍得销卡,现在我在国内90%以上的消费用的还是美国信用卡。

说起美国信用卡在中国支付的问题,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谁比我更有发言权。

我日常住在北京,最喜欢北京的地铁,四通八达而且不堵车。

不知道你们注意过没有,北京地铁闸机刷手机的地方,上面有一堆VISA、Master之类的标,按理说意思应该是你可以刷信用卡进站乘车。

一开始我还将信将疑,有一天还真的带了张美国信用卡,好奇就试了试,结果还真就好使。

而且刷卡信息很快就通过信用卡APP查到了。

去年配合144小时免签,央妈发过文,要求解决外卡支付痛点,但没想到,解决得这么彻底,连地铁都能刷美国信用卡了。

要知道,就是在美国,绝大多数铁路站都还刷不了信用卡,只能买铁路公司的乘车卡。

而且城市间不通用,就算同一个城市也有很多家铁路公司,你还得买不同的乘车卡。

就哈佛所在的剑桥市来说,一个城市就有红橙黄绿紫等好几种颜色的铁路线,这里面紫线就不能用其他几条线的乘车卡。

从这个角度看,北京地铁的信用卡支付起码比美国绝大多数城市都强。

不光地铁,去12306的APP买火车票也都可以外卡支付,填信用卡信息,流程跟美国APP一模一样。

如果你不会用手机,去火车站窗口,也可以刷实体信用卡,VISA,Master,AMEX都行。

尤其是AMEX的卡,因为商户手续费太高,即便在美国很多平台或者商户都拒收,反而中国铁路这么大方,确实让我意想不到。

此外,中国各大航空公司的网站上购买机票都可以刷信用卡,当然绝大多数只能刷VISA和Master,目前我只知道东航可以刷AMEX。

因为我的一张AMEX卡有航空报销额度,所以一般我都会优先买东航刷它,额度用完再用VISA。

这些商户类别信用卡系统大多可以识别出来,系统里直接就给报了,很方便。

出去酒店住得比较多,一般就是凯悦、万豪、希尔顿、IHG这几家旗下,从来没有一家刷不了美国卡的。

实在没有的话住全季,人家也可以刷美国信用卡。

回国大半年了,跑了大半个中国,我是真不知道这位亚裔女子在哪支付麻烦了。

当然了,人家可能是文盲,不会用手机,那支付可能就确实困难了点。

考虑到美国20%多的文盲率,这种几代之后的亚裔不识字,也不是完全没可能。

否则但凡她识字,会用手机,下载个微信,用微信支付绑定信用卡,我就不信她能找到支付困难的地方。

微信外卡支付200元人民币以下,免手续费,200元以上3%手续费。

200元日常消费可以覆盖99%的场景了吧?

酒店、高铁、火车、飞机这种贵点的,又可以用信用卡直接付。

咱也不知道她支付无比麻烦究竟是麻烦在哪。

就算路边小摊买两个烤肠,微信支付都可以用美国信用卡。

支付宝同理。

至于路人不会说英语,说实话,跟西欧比咱们的英语确实差不少。

毕竟同为日耳曼语系,德语、法语、荷兰语母语国家,说英语基本也就跟咱们学个方言差不多。

而且咱们刚开始免签,老外来花得钱还不够多,等什么时候他们花钱多让咱赚到钱了,学英语的自然就多了。

这就跟美国著名景点和购物中心都配中文导购一个道理,有消费才有服务。

只要你肯花钱,学个英语还不容易?

我去义乌小商品城和广交会展馆都逛过,人家那商户英语可遛了。

还不光英语,法语、阿拉伯语、还有些不知道是什么的语言,只要你下订单,说啥语的都有。

关键你有那个钱刺激我们学英语吗?

不过关于语言这一点,我确实问过不少美国朋友,他们不来中国的原因,第一是贵,买不起机票,第二就是担心语言。

但我告诉他们,中国公共服务英语已经很不错了,起码高铁、飞机、酒店、著名旅游景点都有英语服务。

虽然比不上西欧,但可比日本强多了。

日本就连很多大酒店的前台都不说英语,甚至东京迪士尼都找不到几个会说英语的服务人员。

但你看,去日本的美国人不也一点没少?

所以语言根本就不是问题,没钱才是最大问题。

当然日本可能还有个优势,就是作为美国殖民地,主子去了都是人上人,确实可以增加不少安全感。

这一点咱们恐怕永远都做不到了。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点个赞意思下得了……


最新专栏:不要用三十年前的认知理解中国,这才是最真实的中国,你对他的强大一无所知。

你对中国力量一无所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