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有哪些指挥官因为奇葩的原因阵亡/去世?
1942年12月18日,日军第11军司令冢田攻中将从南京搭乘军用运输机飞往武汉。
运输机起飞后不久,便在安徽省安庆市上空遭遇了雷雨天气,面对积雨云,运输机驾驶员本打算提升飞行高度,爬升至云层之上,可运输机在提升飞行高度的过程中,遇到了强气流的阻滞,使得运输机根本无法飞到云层上方。运输机驾驶员迫于无奈,只得降低飞行高度,在云层下方进行低空飞行。
与此同时,驻扎在安徽省太湖县境内的国军第48军138师412团3营9连,正在协助炮兵对两门高射炮进行维护保养。抗战期间中国军队的高射炮少得可怜,各种型号的高射炮加在一起,只有约300门。这两门37毫米口径的高射炮乃是国民政府在抗战爆发前从德国订购,炮弹也只能从德国进口。早在1938年5月,由于日本的强烈抗议,导致纳粹德国宣布停止向中国出售军火,而此前中国从德国进口的炮弹数量有限,用掉一发就少一发,若是炮弹用完了,那么炮也就成了摆设。
国军第48军原本并没有配属高射炮部队,武汉会战结束后,由于这两门高射炮太过沉重,来不及撤到后方,所以便就近移交给第48军使用,炮兵们也留了下来。可惜的是,此前从德国进口的炮弹数量有限,在抗战初期的作战中消耗了很多,到武汉会战结束时,这种高射炮的炮弹已所剩无几。炮弹数量很少,又得不到补充,自然不能轻易使用,因此第48军的官兵们便把这两门高射炮与为数不多的炮弹一起封存在仓库里。
不过,炮兵们从未冷落过这两位特殊的“战友”,他们会定期将这两门高射炮从仓库里运出,然后在预先选择的空地上进行维护保养,最后运回仓库封存。恰巧这一天又是对这两门高射炮进行维护保养的日子,炮兵们在9连官兵的协助下,将这两门高射炮运到了一片空地上,然后依次进行外观检查、拆解、擦洗、涂抹润滑油等。
维护保养结束后,炮兵们并没有急于将这两门高射炮运回仓库。由于这两门高射炮长期没有使用,为了验证这两门高射炮是否存在发射故障,炮兵们打算进行一次实弹试射,为此还特意准备了两发炮弹。炮弹装填完毕后,炮兵们摩拳擦掌,作为炮兵,他们已经很久没开过炮了。不过,此次试射动用了两发珍贵的炮弹,却只能射向阴沉的天空,这让炮兵们的情绪在兴奋的同时又带有一些失落。
就在炮兵们准备开炮的时候,突然,遥远的东方隐约传来了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国军官兵们纷纷朝东面的天空望去,一架运输机正在低空缓慢地向西飞行。随着运输机的轮廓逐渐变得清晰,国军官兵们定睛一看,发现运输机机身上有像膏药一样的日军标识。
炮兵们认出敌机后,顿时激动万分,说时迟那时快,他们迅速操作高射炮,瞄准敌机后果断开火。这一炮打得极为精准,击中了敌机的油箱,导致油箱内的燃油起火,机身产生剧烈的晃动。9连官兵们也赶紧用机关枪向敌机射击,在一阵杂乱的枪声中,敌机拖着一道长长的黑烟逐渐向地面坠落,最后坠毁在大别山里。
日军的运输机被国军成功击落,在场的国军官兵全都欢呼雀跃,随后他们向上级报告了这一情况。当时国军官兵们以为这架敌机只不过是一架普通的运输机,只是在运送物资时恰巧经过而已,他们万万没想到,被他们击落的这架敌机,正是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冢田攻当天在南京搭乘的运输机,包括冢田攻和藤原武在内的所有乘员以及两名运输机驾驶员全部毙命。
后来国军官兵赶到坠机现场,找到了还在燃烧的运输机残骸与11具烧焦的尸体,并缴获了《日军中支那作战计划》、《中支那派遣军各部队主官姓名及部队驻地表》、《航空暗号》等重要文件。这些重要文件虽然被烧毁了一部分,但剩余部分仍然包含着大量的日军机密。之后,中国军队官兵在当地民众的协助下,将这11具尸体埋在了坠机地点附近的田家滩。
冢田攻一行人迟迟没有回到武汉,这让第11军指挥部留守的官兵们大为惶恐,他们迅速将这一情况上报给了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畑俊六判断冢田攻乘坐的运输机很可能是在大别山一带发生了意外,于是便迅速抽调部队攻入大别山,搜寻冢田攻搭乘的运输机。经过激烈地战斗,日军找到了运输机残骸以及冢田攻等人的尸体。
冢田攻等人的尸体被日军运到南京,火化成骨灰后运回日本。日本军部鉴于冢田攻以往立下的赫赫战功,决定追授其陆军大将军衔,冢田攻也由此成为了日本陆军在中国战场阵亡的最高级别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