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未明子认为戒网瘾学校相比于放任教育失败人口玩网是更好的教育方式?

发布时间:
2025-04-03 17:16
阅读量:
2

看完了。

整理一下视频的大致思路: 互联网造就出一批无可救药的教育失败人口 → 这批人口将会进入社会底层,但不是无产阶级,因为他们代表不了任何的先进生产力 → 他们在家庭暴力失效的情况下,要么接受社会暴力野蛮死亡,要么接受现在被管控过的网瘾学校的柔性暴力,变成瓷娃娃般的“小老头”。

我不觉得未明子表达过“戒网瘾学校相比于玩网是更好的选择”的观点。但看得出来,他对所谓的“教育失败人口”秉持着极端鄙夷的态度,认为他们应该在更加合理的文化管理和义务教育体系中被削减、消灭或者被迫“学会伪装”


..

未明子认为“受教育失败人口”的产生是因为“互联网糟粕文化”的兴起…倒是能看得出来他对当今的互联网的一些声音意见很大。

“教育失败人口”背后存在着一个马克思预言过的,在现代化社会生产中系统性抛弃的“无用阶级”。这一阶级的诞生与任何文化、任何暴力体系、任何教育制度都没有关系。它是因机械生产自动化高度发达,劳动人口比例大量削减产生。

如果按未明子的标准,仅仅按生产力来评判一个群体的价值,那么在不久之后的将来,整个人类的存在都将是毫无意义的。随着AI的高速发展与自动化的提升,能够真正掌握生产力的人类比例只会越来越少。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变成和“教育失败人口”一样的,“多余”的,活该被自然暴力碾压宰渣。


未明子看似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把阴郁少女,鬼火少年、西方白左归纳在了一起,解构地头头是道。但仍然回避了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一定比例孩子注定会成为这些“教育失败人口”。

你说是互联网导致的,互联网是妙妙魔法吗?只要甩个锅什么都能解释。

阴郁的、叛逆的、充满自毁倾向的“教育失败人口”的诞生,源自于在原子化社会下,自我价值的全面消解。而自我价值消解的原因,则来自于共产主义宣言里的一段老生常谈:

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资产阶级揭示了,在中世纪深受反动派称许的那种人力的野蛮使用,是以极端怠惰作为相应补充的。它第一个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它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迹;它完成了完全不同于民族大迁徙和十字军征讨的远征


我相信,在伟大的愤怒诞生之前,一定存在过比这种愤怒更加闪耀的理想。

但在未明子身上,我只看到了鄙夷,没有看到理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