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将于2025年5月3日举行第48届国会选举(2025澳洲大选),预计战况如何?

发布时间:
2025-04-16 18:07
阅读量:
9

1,达顿赢不了。

2,澳大利亚不是美国。它的制度不易选出极端化政客。

3,工党连任板上钉钉,但有可能是“脆弱多数执政”。也就是刚过76/151席位的过半门槛,或者离过半就差几席,要拉绿党或几个无党籍才能勉强过半。

我逐条浅析。

第1条大伙都讲了。安东尼这三年虽然干得差强人意,但比莫里森强十条街。懂王这几个月的骚操作,把达顿贴死了temu trump的标签(也不冤他,他本就很激进)。袋鼠不是弯弯赖桑,不会舔到把自己卖了给懂王下酒。

所以工党的策略就一个字:稳。只要不作,就不会错。对外修补关系,别再剑拔弩张;对内别朝令夕改,胡乱折腾。大部分老百姓都是日子人。只要通胀别太过分,那一切都好说。

2、3条是澳洲的选举制度所致。主要是强制投票制+偏好投票制这两大buff。

强制投票好理解。所有年满18周岁的公民必须投票。不投票的罚款20澳元。

强制投票的好处在于逼迫政客重视中间选民的诉求。经典反例就是美国。美国在2020年以前历届总统选举的投票率只有58%左右。由于愿意投票的人太少。候选人越极端,越能吸到一批死忠粉。硬吃基本盘,以简单多数当选。这实际上是一种“少数暴政”,忽视了不发声的大多数。

日本也有同样的问题。日本投票率非常低迷。最重要的众议院选举也才50多趴,还逐年下滑。投票人以中老年居多。年轻族群对政治漠不关心,认为无法改变社会。导致政客死抓老年票仓。

最厉害的杀招,是偏好投票制

澳洲和其他英联邦国家及前英国殖民地不同,它没有追随英国的领先者当选(简单多数制),而是另辟蹊径,采取了更复杂的偏好投票制。美国人一般称其为“排序复选制”(instant-runoff voting)。

举个例子。你的选区有四个候选人,分别是A,B,C,D。

如果你在英美,你投一个你最喜欢的就行。但在土澳,你必须按照你的喜好,给四个候选人从1到4排序。1是你最希望当选的,4是你最讨厌最不喜欢的。

假设你最喜欢的候选人是D,你把它排为序号1。但是,在投票结束后,所有被列为第一选择的候选人里,没人得票率超过50%(≥50%直接当选)。

第一轮计票:
A:8票(27%);B:10票(33%);C:7票(23%);D:5票(17%)

D因为得票最少,率先出局。这时,计票员就要去查,所有把D列为1号的选票里,他们的2号是谁?当然,这里面就包含了你的选票。

假设投D为1号的五张选票里,分别有两人的2号是A和B,只有你的2号是C。计票员就会把选D的选票分给其他候选人。

第二轮计票:
A:8+2=10票(33%);B:10+2=12票(40%);C:7+1=8票(27%)

第二轮投票,还是没人≥50%。所以得票最少的C出局。计票员再查,所有将C列为1号的7张选票将谁列为2号,再把7张选票分给其他候选人。

而对于把D列为1号,把C列为2号的那些选民,也就是你,计票员会继续看你把谁列为3号。再把你的票配给你的3号。

假设将C列为1号的7张选票里,有4票的2号选的是A,有3票的2号是B,再加上你的3号选的是B。那么结果就是:

第三轮计票:
A:8+2+4=14票(47%);B:10+2+4=16票(53%)

B≥50%,当选该选区议员。

为什么要搞这么复杂?因为给候选人排序有诸多好处:

1)当选者也许不是最受欢迎的,但一定是最不被讨厌,多数人最能接受的,这样才能被列为2号。这就规避了有少数铁杆支持的极端化民粹政客上位。比如懂王、赖桑、尹锡悦有40%的死忠粉,但另外60%非常讨厌他们,把他们列为倒数第一,那他们就无望当选。

比如绿党支持者,为了防止自由-国家联盟当选,会把工党候选人列为2号。这就回答了第2条。

2)容易形成稳固的两党制。使得小党很难赢得议员,但也防止了获胜的大党如简单多数制般取得压倒性多数的议席

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澳洲历届大选,工党和自由-国家联盟两大党的席位差距很小。差距之小堪比比例代表制。

左右对比:2022年是77:58;2019年是69:77;2016年是69:76。双方差距甚至不到10席。上届因为莫里森的天怒人怨,差距最大的一次也不到20席。获胜的一方才刚跨过76席的最低过半门槛,必须拉拢小党才能形成稳定多数。这是回答了第3条。

但英国就不同了。只要是政党轮替,左右两党的差距是很大的。最近的2024年,工党和保守党达到了惊人的411:121。然而实际上,两大党的得票率分别是33.7%和23.7%,仅差10%。其实美国也是。在“赢者通吃”的选举人团制下,懂王对哈哈哈是312:226。但实际上,懂王的普选得票率是49.8%,仅略胜于哈哈姐48.3%两百三十万票。简单多数制导致两党之间的力量对比被过分拉大了。

3)相对于法国的两轮投票制,只需投一次票就能选出≥50%的议员。不必浪费经费再选一次。

但这个制度也有坏处。

首先,它有利于偏中间的大党,不利于小党和独立候选人。澳洲为此把参议院设为有利于小党的比例代表制。同时给了参议院几乎和众议院相同的权力(为了防止日本的“扭曲国会”,总理有权解散参众两院)。

其次,选民做出了妥协。在你心仪的候选人无望当选后,选个最不坏的备胎,说服自己接受。但这个制度至少给了你选择的余地。比英美等国为了拉最讨厌的党下台,含泪投票给反对党要好多了。

川宝这一脱钩,澳洲对华牛肉出口激增。中国又对澳新开放免签,指着土澳来华消费一波。我们家茶厂前不久就接待了一批澳洲茶商。天时地利人和。土澳不会蠢到再选一个莫里森2.0上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