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跑友称江阴半马实际距离超标,中国田协初步认定属实,这反映出哪些问题?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

发布时间:
2025-04-16 18:16
阅读量:
4

距离不准的问题,其实各地都存在,只是很多因为不明显被忽略了而已,江阴半马做得太明显了,最后1k长了至少400米,无论如何都能被察觉到。而很多时候,可能因为工作疏忽或临时调整,导致实际比赛路线和测量路线有出入。先举个不太出名的例子:苏州金鸡湖半马。

注意观察以下成绩证书:为了更直观地看出分段时间,我把每个分段(4个5km和1个1.0975km)时间标注出来,分别是17分33秒,16分44秒,17分49秒,17分14秒,3分16秒。

看出问题了吗?4个5km一个慢一个快,尤其第二个跑出了16分44秒,显然是不合常理的,实际上我跑到官方10k地毯时,手表才显示9.90km。说明5-10k短了,而此后这段并没有明显减速,10-15k又长了。更不能理解的是,最后1.1k居然用时3分16秒,换算成1km则是2分58秒,要知道我连全力跑1km也从没跑进过3分,这居然半马最后1km都能跑进3分,简直天方夜谭。最直观的解释就是:最后1.1k距离不足!

有趣的是,最终手表显示21.18km,居然距离又够了。而参考分段时间,如图二,17-18k由于在东方之门附近,手表飘了,所以得扣除一部分距离(其他分段我没看出明显时间变化),所有我个人判断,如果手表不飘,可能最后距离只有21.1k左右,而比赛一般一定会多跑的,所以最终距离存在少了的可能。

图一

图二:2024金鸡湖半马分段时间

如果说金鸡湖半马不太出名,那大满贯候选赛事-白金标上马总够出名了吧,也存在距离不准的问题,下面针对上海马拉松出现的相关问题做举例说明:

2014上海马拉松,存在35-40k多了50-100m,40k后又少了50-100m的情况,由于当时没有GPS手表,靠的电子表计时,证据略显不足,则不再谈论。

那么从2015上海马拉松开始,要说明的是总距离没啥问题,我质疑的是分段时间:

注意看10-20km的分段,10-15k慢了好多,15-20又快了好多,而实际配速很均匀,参考图四佳明数据:10-20k配速基本均匀(12-13k新天地段手表飘了)。而当时对比其他跑友的数据,发现每个人的证书上都是这样:10-15慢了不少,15-20快了不少,说明组委会15k地毯位置放置错误,可能会干扰运动员节奏。

图三,2015上海马拉松官方分段时间

图四:2015上马佳明手表时间

以上是比较明显的,再发两个不太明显的,一般人根本发现不了,我是对数据非常敏感的人,对节奏控制也是比较好的,所以赛道微小的误差很容易感知出来。

2018上海马拉松:

初看以下的分段用时,是不是很正常?

但实际上一点也不正常。

问题就出在20-35k分段。

首先前半程,我质疑距离略短,比如15-20k,不应只用时17分54秒。

但这个非常不明显,因为手表距离和赛会公里牌差不多,连我都忽略了这个问题。

而半程后,问题开始显现:首先是我计划按每5km18分钟来进行的,但在半程后配速稳定的情况下,20-25以及25-30分段,连续跑出18分20开外的用时,显然不正常。(当时同一集团的有好多知名跑者:如祁敏姚妙组合,后来跑到215的冒华杰,时任北京业余一哥毛旭,杭州解黄桥大师,还有苏州兰神等等,不可能掉速这么多没人察觉!)我当时就发现了问题,认为是地毯放置错误,而30-35k距离又略短,但不足以弥补20-30k长了的距离。所以最后我判断:赛道前半程及30-35k累计短了150米左右,而20-30k累计长了150m左右。虽然可能不影响总距离,但却给战术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比如当时我想冲击新国一232,半程时阵地依然在手,但25k,30k地毯连续靠后不少,眼看越来越赶不上预定时间,直接造成信心受挫。

图五:2018上海马拉松官方分段

图六:2018上马手表数据

最后再说个更不显眼的2024上海马拉松。

很多人反应24上马距离长了,因为这么多人看下来,手表距离显示最短的也有42.5k以上。可能上马确实弯道、折返比较多,很难跑得经济。至少前42k我没有发现太明显的问题,唯一的问题出现在42k后:

从官方数据上看不出问题,这个要从实战来看。

首先,官方数据显示40-42.2分段,平均配速343;手表实际显示338,差5秒显然是不合理的。这一段没有高楼,不存在飘星的事情。手表一般配速快1-2秒是正常的,快5秒,那一定是另有原因。

问题就出现在最后的195米!它多了30米至少!

江阴半马多了400米,是个人都能看出来。然而上马最后多了30米,在冲刺阶段身体已达极限,大脑已经缺氧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是不会察觉到的。但我这种对数字非常敏感的人当场就看出了问题。

其实42k公里牌出我就算出了最后成绩,然而跑着跑着感觉不对劲,怎么比预期时间多了近10秒?最后的冲刺道是弧形的,怎么也看不到终点。我当时就怀疑距离多了,不过一时没证据。后来我通过看视频找到了证据。

1、首先是B站一位最后跑了258的选手,他做了个全程沉浸式录像。我数了下从他经过42k牌到终点用时57秒,而258基本对应415配速,最后阶段可以看出他有加速冲刺,最后这195m,即便按415配来算,也应该只需50秒,算上冲刺,肯定小于50秒,与57秒误差很大。

2、上海电视台转播过程中,我核实了下国内冠军吴向东的数据。他从经过42k牌到终点,用时41秒,他的成绩是209,接近3分配,而3分配跑195m对应35秒。算上冲刺阶段,只会小于35秒。显然41秒不符合常理。于是根据以上数据基本可以判断:上马最后195m长了30-40米。

图七:2024上马官方分段

当然,以上只是冰山一角,距离不准确或公里牌不准确的事,其实很常见。只是绝大多数比赛都不太明显,容易被忽略而已。江阴只是做得太明显,想不被查都难。

最后借用一张群里的图,官方其实赛前就暗示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