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自唐朝以后武德都不太行?
第一点:大兵团作战几乎不可见了,唐几乎打没了整个兵家传承,自唐之后,大兵团作战体系,就越来越没脸看,宋元明还有点残留,清那是一点儿都没了。
在唐之前玩大兵团的人,无一不是彪炳史册的超级牛人。
蒙恬,韩信,卫青,李靖……项羽之所以败,不会玩大兵团战役就是原因之一。
在唐之后,玩的兵团规模,已经远远不足,就兵力而言,宋最多,但是都是滥竽充数之辈,岳飞最接近大兵团元帅,但是还没成长起来,就被废了。
明朝的大兵团作战,已经趋向于偏向武器,和智谋取胜,除了朱元璋和陈友谅干了一场南京之战,勉强算是大兵团战役,整个明朝,就几乎看不到大兵团集群战争,戚继光算一个,但是他玩的规模不大。
至于清朝,纵观全局,更是没有一场值得称道的大兵团作战。
在抗日战争的时候,国军打了几场大兵团战役,局限于武器和训练还有人员调动,指挥水平,效果一般,甚至丑态百出。
后面就是解放战争了,三大战役都是解放军的大兵团大显神威,以弱胜强。
解放战役之后,抗美援朝,我军是真把看家本领全拿出来了,大兵团战役是一点不含糊,结果对手不会大兵团战役,无脑堆人和武器,人员调动方面更是差的可以,输的一败涂地。
再然后,印度越南,啧啧,一点大兵团会战都不会,一打就乱,一乱就跑。
至于苏联,会但不多,也是打不过。
可以这么说,这个世界,谁会大兵团战役,谁就掌握了一流的军队。
如果再掌握了一流的武器,随便横推全世界。
但是能指挥大兵团战役的元帅,百年难出一个,目前中美都在尝试利用人工智能,来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指挥。
第二:五代十国打破了唐之前开拓进取之心,后面的政策开始趋向于保守,到明清更是发扬光大。
—
在这儿补充一句,什么是大兵团作战,不是人多就能被称为大兵团作战。
真实情况,人一多,管理就开始复杂,人员就变得混乱,指挥官就变得顾此失披,缺点就显露出来了,很容易被人追着打。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赤壁之战!
有能力的人,带着数十万的兵,那叫大兵团,没能力的人带着数十万的兵,那叫打群架。
大兵团作战最明显的例子,是长平之战!白起和赵括都带着几十万的兵,谁都奈何不了谁,拖的赵国后勤崩溃,白起这才赢了!
看着这好像啥都不是,其实带着几十万人,一点缺点都不给别人留,充分表现了完美无瑕的指挥能力。
把大兵团作战作用到最牛逼的,就是卫青,每次大战都能赢,每次都能攻其缺点,而把自己保护的很好,唯一的一次失败,还是老李又迷路了。
还是那句话,能指挥几十万人,和在指挥几十万人,这是两种概念!
大兵团作战,和几十万人作战,也是不同的!
疾行如风,不动如山,侵略如火!
两次世界大战,几乎都使用的添油战术,只有闪电战才有了一丝大兵团作战的影子。
一个帅,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让对手对你无从下手。
如果你傻不愣登,没看出来对手的破绽,贸然下场,就是联军在朝鲜的下场,明明人数和装备武器人员训练,都比你强,但就是被打成狗,一路南逃差点把半岛全丢了。
如果不是中国这边后勤不行,那还有韩国的事儿?
同样的事迹,可以看看印度,
还有越南,都是一个师父教的,为啥越南就一触即溃?
这边都在玩大兵团了,你还在搞游击,这不开玩笑嘛!在大兵团眼皮下面玩游击,这不和投没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