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宣传美国衰落,那美国到底衰落了吗?为什么?

发布时间:
2024-07-10 11:07
阅读量:
41

来美国5年了,别的方面说不好,美国的汽车市场绝对是锦绣江山,而且我这几年亲眼见证了这个行业的发达和百尺竿头,美国“车轮上的国家”实至名归。

下图这款中国轿车,1.5T+290kW双电机四驱的插电混动,43kWh大电池,WLTC纯电续航200km,车长5088mm,轴距3000mm,驾感上乘,配置拉满,内饰豪华,空间宽敞,但落地价只能卖到3.2万美元。

而下图这款美规日本轿车,拿大改款当换代,205/65 R16超厚面条胎,拼焊车门配全塑料内衬,卤素转向灯/倒车灯,配置应有尽无,首创的悬吊式风琴油门,裸车就能卖到3.2万美元。你说谁衰落?

汽车下乡人人有

截至2024年1月,美国有驾照的人约有2.39亿,占成年人总数的91%。根据2022年的数据,美国登记在册的汽车2.79亿辆,比驾驶员数量都多。全美91.7%的家庭至少有一辆车,22.1%的家庭至少有3辆车。绝大多数美国人,平时去哪儿都开车,特远的才坐飞机,而不用坐高铁、公交、地铁或者骑车、走路这些下等人的廉价出行方式。

再看中国,2023年10月驾驶员4.8亿,还不到成年人总数的一半,汽车保有量只有3.5亿(含新能源),也就是说,不仅有驾照的人里还有超过1/4买不起车,大半数成年人甚至连驾照都学不起或考不过。我在北京的时候,也见过很多家住三环内的人,只要走几步路就能到或紧挨地铁站的地方,明明有车都不开。不就是想省几个油费和停车费嘛,还美其名曰图方便。可见中国有车一族的日子也很拮据,买得起用不起还死要面子。

汽车价格年年涨

有记录以来,美国市场的汽车指导价每年改款都要普涨一次,一个换代周期(5-8年)积累下来,新一代车型比上一代贵10-15%是家常便饭。2002年2.3L的雅阁,起价只要$16000,现在1.5T已经涨到$29000了。据凯利蓝皮书(KBB)的逐年统计,2024年初美国车市的平均成交价(税后)已经涨到了4.7万美元,这还是在动力和配置不升反降的前提下实现的。其中在没有疫情缺车和通胀的2012-2021年,美国的新车平均成交价也从3万美元涨到了4万美元。按这个比例涨,即使刨去疫情和通胀的因素,今年的新车均价也应该比2012年高44%左右,即4.32万美元。

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在美国仅仅用返璞归真的功能就能芝麻开花节节高,销量和高价两不误,好比春分后的太阳,蒸蒸日上,热火朝天。而中国市场加动力、卷配置、堆用料都挡不住价格走跌,可见中国经济衰退、消费降级、工业萎靡,就像冬天高纬度地区的太阳,还没升多高就日薄西山了,前途无“亮”。别看眼下美国汽车厂商的平均库存天数已经大幅回升,但还是有一些热门车型要加价或等车,这不就是美国汽车产品力过硬的体现么?能够随意涨价加价的市场,才配叫自由、开放、成熟的市场。不信你看,当年国内雷克萨斯ES200加价两三万还有一堆人夸车好,现在优惠5万+反而骂声一片,可见降价促销并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

车子涨价了,车主也硬气啊。现在就算买个全塑料内饰+钢轮毂+卤素灯的卡罗拉,你也可以底气十足地对中国人说:别不识货,我这车可不比你的破迈腾便宜。要是买了个插电混动的普锐斯就更有资本了:别看我这车全系195mm的窄胎,拼焊的车门,后排也没有空调出风口,但不妨碍它的顶配能买4辆秦Plus荣耀版。4台车的钱花在一台车上,这车能差得了?除非买它的都是不世出的傻子或土豪。

更重要的是,车在美国不仅是代步工具,需要的时候也可以变身理财产品。比如我家第一辆10代雅阁乞丐版,2019年以等效落地2.4万美元的价格成交,2022年的二手收车价却达到2.5万+美元,相当于白开三年还净赚1000多。要不是家里还需要这辆车,当时就卖了变现了。还有个知友来美上学时买了个二手奔驰,2022年毕业回国又原价卖出去了。要是早知道美国的私家车有这种属性,2020年我就应该跟家里借钱多囤几辆热门车等到2022年卖掉,估计买房的首付都赚出来了,真是活该我成不了有钱人。

说到二手车,美国也远比中国成熟、完善、透明,根本不用非买新车。你大可以花1.5万美元买个10年18.6万公里车龄的二手四驱CR-V,除了纯越野路况其他都能走,带个娃买个大件空间也够。

如果你就是一个人用车,相近的价格也可以买个9年12万公里的低配卡罗拉,虽然不耐撞,但油门一踩立马能治好你的路怒症,大大降低了你斗气撞车的风险,195mm的小轮胎意味着更换成本低还省油,配置少意味着不爱坏,开到死都行,这才是发达国家车主该有的心态。

哪儿像中国人,个个都只想买新车,还要求两三万美元买到六边形战士,真是好大喜功、心浮气躁、贪得无厌。

美国人用车恬淡如菊

正因为几乎人人都有车,汽车在美国没有什么面子属性和身份象征,这里的人购车理念都很务实。主流的美规中级车,只要不是顶配或次顶配,你的钱绝不会花在诸如后排出风口、泊车雷达、天窗、发动机压力撑杆、后座可调头枕、副驾驶电动座椅、全液晶仪表、软质内饰材料等华而不实的配置上。尽管价格并不会因为少了这些配置而便宜,但没有你就不用担心它坏嘛。如果你只想买个最低配或次低配,还能额外获得以下实用福利:

手感纯粹、永不包浆的合成树脂方向盘。

行驶中随便踩、不怕断电的纯机械驻车制动

力学性能全方位优于铝合金的精钢轮毂,皮实又耐脏。

65-70扁平率的超厚轮胎,告别轮毂划伤,同时获得航海级的舒适性。

种类丰富、质优价廉的合成树脂轮毂盖,不用换轮毂就可以轻松变换外观风格。

后备厢盖上没有独立开关,这样你就需要用钥匙(仅熄火时)或主驾附近的按钮来开后备厢,有助于增进你与爱车的互动。

门把手和后视镜外壳喷漆属于一项配置而不是车厂例行操作,这样低配车就不用担心这些部位的漆面被刮花,配SUV显狂野,配轿车显动感,实用又百搭。

整体式机械钥匙,没有鸡肋的折叠功能,也没有艰深的技术含量,揣在兜里可以有效锻炼肌肉的防戳防硌能力。

在2020年代的中国,这样的好钥匙在8万+的车上已经绝迹,然而美国15万+的车上还有,美帝良心诚不我欺

曾经也有很多外资车企“贴心地”为预算5万美元以内的中国消费者提供了上述配置,但架不住中国消费者都好大喜功,不舍得花高价买这些没逼格的配置,导致1.5万美元以上的车型都不敢再用。毕竟一家买菜车企要生存,需要庞大的用户基数,不是极少数识货的人能养得起的。

做工方面,像塑料件有毛茬儿、焊点不均匀、漆面不平整,又不影响驾驶和可靠性,差不多不就行了?这种现象在美国5万美元的车上一点儿都不稀奇,但是中国人哪怕在3万美元的车上看见下图这些细节都接受不了,真是穷讲究。

还有隔音,美国人的耳朵没那么矫情,高速120km/h大敞着窗户的大有人在,一堆牧马人、Fedex、UPS连车门都不装,屁事儿没有。就中国人特能鸡蛋里挑骨头,恨不得要关上窗户跟图书馆一样安静才叫隔音好。国人才开几年车就敢对造车的指点江山了,难道美国人开了一百多年车了能不比你懂?

当然,即便如此发达的美国车市也不是哪儿都好,比如这两年就总有些不满涨价加价贵的低华跟销售软磨硬泡地压价。销售本来周末一个下午能签两单加价3-5k的大汉兰达,跟你耗一整天的功夫最后只签一辆优惠3k的凯美瑞,总订单金额只有前者的1/4。常言道吃水不忘挖井人,正是汽车产业链给了美国居民出门养家糊口、吃喝玩乐的能力。区区几千美元你都不让人赚岂不是恩将仇报?倘若最后车企无利可图都不造车了,你没车可开,吃亏的不还是你自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