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戏称为「穷鬼三件套」的榨菜、可乐、方便面集体涨价,背后有哪些原因?你会选择其他食品来代替它们吗?

发布时间:
2024-07-10 11:09
阅读量:
39

20年前在四大时,我们为谋可乐做过咨询。

结束后,项目组除了我,其他人都不再喝可乐。

你猜为什么?

因为他们参观了罐装车间,看到了各种压缩成分,觉着那玩意完全就是化工产品,更适合机器人,但绝对不是人类该喝的。

只有我这种“强硬理性派”不为所动,毕竟水不也是一氧化二氢嘛,都是元素周期表,管那么多干嘛,好喝就行呗。

同行的女同事还劝我,说墨总你理性思考一下,一瓶可乐的成本才几分钱,你花2块多买,这个溢价是不是太高了?

你没听错,可乐水体成本就是几分钱。

其中糖浆占了很大一部分,那前我都想不到,原来一瓶可乐里面要放那么多糖,怪不得叫“肥宅水”。

那之后我就只喝无糖可乐了。

代糖的用量基本是糖浆的几十到几百分之一,替代之后成本又进一步降低了。

剩下的水、二氧化碳、焦糖色、以及可乐配方组分,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甚至可乐瓶子的成本都比水体高。

20年后的今天,虽然原材料价格翻倍,但一瓶500ml可乐,算上运输和仓储,也绝对到不了1元,估计也就是6-8毛那样。

可乐的毛利率始终保持在极高水平,当年一度甚至达到80%。

最近这些年有所下降,但也有60%多。

在可乐的售价中,各类费用跟成本的占例差不多,都超过了30%。

毛利再减去费用后,净利润在20%多不到30%的样子。

所以,可乐是一种典型的成本不敏感型产品。

说最近可乐涨价是因为成本上涨,这个因果关系比较牵强。

只能说可乐确实涨价了,成本也确实涨了,但两者虽然同时发生,却未必有着强因果关系。

确切说,可乐是调高了批发价,以500ml为例,大概从2元调高到了2.1元。

同时调整的还有建议零售价,从原来的3元,提高到了3.5元。

但我们并不知道给渠道的年终返点有没有变化。

如果批发价上调的同时,增加年终返点比例,里外里算上,渠道拿货成本可能未必增加。

所以,虽然建议零售价涨了,但很多渠道商并未执行这个价格,仍然延续了之前的低价。

那么,试图通过可乐涨价推导出物价普遍上涨,以至于通货膨胀,就有点太过牵强了。

可乐这种商品的定价策略,就算考虑成本因素,占比也是微乎其微。

实际上,可乐不是没有尝试过涨价,只不过之前尝试后销量大跌,得不偿失,又降下去了。

为什么?

因为大家关注的不是它涨了多少,而是关心它“涨价了”。

这玩意本来就不是必需品,昨天买还是3块,今天来就3块1,人家就会说,你怎么说涨就涨?

本来也不是刚需,赌气就不喝了,反正饮料多得是,去买不涨价的就得了。

这就是过去几年可乐几次试图涨价,最后都没有成功的原因。

今年只不过是再一次尝试罢了,没什么稀奇的。

支撑他们选择尝试,可能的一个原因是,软饮价格结构变动。

像元气森林这种,卖到5块几依然大卖特卖。

既然消费者接受5块多的果味气泡饮品,为啥就不能接受涨价的可乐呢?

而且可乐市场还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只有可口和百事,两家独大。

这两家的规模已经大到谁也打不死谁,但却可以轻松打死第三者。

2000年左右那会儿,国内市面上也出现过其他可乐产品,价格比那两家都便宜,味道也没太大差别。

但做着做着就做没了,因为另外两家成本太低,利润太厚,随便给渠道点好处就能把你挤出去。

可惜了国产可乐,从此销声匿迹。

当然,这也是为什么百事和可乐在涨价这个问题上同进退的原因。

既然谁也打不死谁,那就不如一起涨,都多赚点。

不光在中国,美国和欧洲超市里卖的也都是这两个牌子。

2L装,平时5刀2瓶,打折时5刀3瓶,价格差不多是国内的两倍。

但有一点不一样的是,欧美很多大型连锁超市,都有自己的可乐品牌,价格也比可口百事便宜得多。

不打折1.25刀,打折99美分。

为啥大型连锁超市就能做出自己的可乐品牌?

因为人家自己就是渠道,可口也好,百事也好,不好跟人家撕破脸,所以让他们有了生存空间。

这么看来,可乐倒是很像前一阵子的雪糕杀手。

一根雪糕的成本再高能有几个钱,凭啥卖那么贵?

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卖的贵你也买。

如果非得说可乐是穷鬼三件套之一,恐怕只能说,穷鬼也没那么穷。

之前商品便宜不都吵着消费降级吗?

这下好,消费升级了。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点个赞意思下得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