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真的喜欢拼刺刀吗?
说点题外话。
以前对拼刺刀感触不深,但是后来了解了白刃战的可怕:
双方拼刺刀时,双方面对面一个冲锋,起码倒下一半人!!
—— 怕死的人根本活不下来!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也有过拼刺刀的战争。
我在东北,就听过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说,美国人火力猛,但拼刺刀不行。一被刺死几个,就吓得举手投降。
在网络上也看过美国老兵对战争的回忆。
这老兵是个格斗高手(好象还是个格斗冠军),根本看不上中国士兵的战斗力特别是肉搏战的实力。
结果在战斗中就碰到了白刃战。
他心有余悸地回忆(大意):看他们的眼神,他们每个士兵端着刺刀,都好象要想和你同归于尽一样……
注:找到了这段。
「对于白刃战,我并不感到有多么的恐惧,因为我在二战中同日本士兵拼过刺刀,并且杀死了他们。虽然每个日本士兵嘴里都喊着“誓死孝忠天皇”,但是我在他们眼睛里,清清楚楚的看到了恐惧和畏缩。
但是当我和中国人在朝鲜战场上拼刺刀时,在他们眼里,我丝毫看不到害怕,他们根本就不是在拼刺刀。有时他们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根本就不躲闪,而是用尽最后的力气抓住你。甚至用他们的牙齿,咬住你身上的任何部位,他们根本就没有想活着,他们的目的就是想和你同归于尽。他们就像地狱来的使者,你甚至不敢看他们的眼晴,那种眼光让人恐怖的要死。
而更让人害怕的是,当中国人吹起了他们的喇叭时,那种刺耳难听的声音,像极了死亡倒计时开始的钟声,因为你瞬间会感到你已经被判了死刑。所以你会吓得手忙脚乱的胡乱开着枪,转身拼命的逃跑,我真的很幸运,没有被他们杀死。」
记得好象就是林总说的:不敢刺刀见红的部队,不是好部队。
一个指挥员,一个战士,如果没有斗志,不敢和敌人刺刀见红,讲多少战术都是空话。打仗的学问很多,可基础是战斗意志。关键时刻,谁硬谁胜。
以前觉得拼刺刀挺傻,现在看,敢于刺刀见红的精神可能会直接决定战斗的胜负。
刺杀曾被我军列为步兵“三大技术”之一,另两项分别是射击和投弹。原因是:射击不准、投弹欠远,无非少杀几个敌人而已;刺杀水平稀松,关键时刻却要自身难保。
刺刀见红的距离为1.5米左右。在这个距离,被刺中者的血可以沿着刺刀的血槽喷射到持枪者身上。因此,刺杀不仅仅需要技术。
所以我军在战争年代的口号是:“要敢于刺刀见红!”一个“敢”字,切中要害。正应了那句老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于是,刺刀见红被上升为一种精神。
1948年,东北军政大学教员苏呈祥结合实战经验编写了我军第一本刺杀训练教材,名为《解放军刺》。这套刺杀技术简称“解放刺”,不仅融合了“日刺”“苏刺”“华刺”的技术特点,还汲取了中国传统武术动作的优长,在全军推广后取得了良好效果。
“解放刺”的特点概括地说就是快、准、猛、狠、稳、活六个字。“快”是指动作迅速,反应快,眼疾手快;“准”是指动作准确,路线清晰,枪法灵活,刺得准;“猛”是指勇猛顽强,不怕死,敢于拼刺刀见红;“狠”是指对敌人怀有刻骨仇恨,动作凶狠;“稳”是指步法灵活,身体重心变换及时,姿势稳;“活”是指机智灵活,随机应变,趋利避害。“解放刺”的出现,推动了我军刺杀技术动作的改进和发展。
刺杀英雄刘四虎
1948年2月瓦子街战役。刘四虎带领突击班战士强攻二号高地。六位战友被敌人击中倒下,只剩下刘四虎一人。在战友相继伤亡,子弹、手榴弹打光的情况下,他端起刺刀只身冲进敌群,接连刺倒七个敌人,负伤十一处。战后被授予“拼刺英雄”的称号。
看过老电影《董存瑞》的都知道,电影中董存瑞的小名就叫「四虎子」!
关于1948年2月西北野战军的宜川、瓦子街战役,中央于3月7日发表了《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
文中说:「这次胜利改变了西北的形势,并将影响中原的形势。……使部队万众一心,大家想办法,大家出力量,不怕牺牲,克服物质条件的困难,群威群胆,英勇杀敌。这样的军队,将是无敌于天下的。」
—— 文章是教员亲自写的。
这是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之前,与印军对峙的情形。
—— 看视角,象是印度那边照的。
补充一张网友提供的照片——居然是彩色的。
说起解放军战士这种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的精神,感觉是神枪手魏来国说得最清楚。
魏来国是我军最著名的神枪手,战绩超过了张桃芳。
1946年在胶济铁路南泉车站以东兰格庄阻击战中,魏来国以125发子弹毙伤国民党军110人。次年在泰安战役的白马关阻击战中,带领全连击退数倍于我之敌的7次进攻,全连毙敌500余名,个人毙敌90余人。
怎么样会成为一个神枪手?魏来国说,沉着是神枪手的诀窍之一。
「我不打敌人,敌人就要打我;我要打敌人,就不怕他打我。」
「光会打枪还不一定能打死敌人。有些人平常打枪打得很准,一到战场上,杀死的敌人并不多,主要是他们在瞄准时不沉着。」
补充:
评论区「靓仔」网友说:有个老英雄说过,拼刺刀不要看刀,会害怕,要看敌人的眼睛!
—— 这话极是!!!
拼刺刀是一种视死如归的与敌偕亡之心!
在这种思想下,反而更能赢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