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朱元璋要杀害77岁的功臣李善长?

发布时间:
2024-07-13 10:30
阅读量:
33

朱元璋过50大寿的时候,忽然问李长,“善长啊,你今年有65了吧?”。李善长一愣,说道,“皇上记错了吧,臣今年62啊”。朱元璋看了他一眼,“哦,那是咱记错了”,说完就走了。李善长若有所思,突然反应过来,心里咯噔一声:坏了,说错话了。

李善长是大明开国第一功臣,六公之首,官至右丞相,又是淮西文武的代表,可谓实力雄厚,权倾朝野。朱元璋想要收拢皇权,就必须拿回李善长的相权,所以,趁着过寿,提点了李善长一句。

也幸亏李善长反应快,不然等待他的就是屠刀了。

当天晚上,李善长就去觐见了朱元璋,说道,“皇上啊,白天臣记错了,臣今年确实65了,唉!如今老眼昏花,连年龄都记不住了,又如何能帮皇上治理国家呢?岂不是耽误皇上嘛,所以,臣恳请辞去右相职位,告老还乡啊”。

朱元璋心里很高兴,装作一副不舍的样子假意挽留了一番就答应了,给李善长赐了很多金银珠宝、仆人奴婢,还在凤阳老家给他盖了很大的宅子,让李善长安享晚年。

可是李善长却不是那么容易放权的人,他非常迷恋权力,早在建国之前,就已经为将来做准备,把自己的得意门生胡惟庸扶持了上来。

即使李善长退出了权力中枢,只要胡惟庸能够掌控相权,那么李善长在凤阳也能操控朝政。

当时,朱元璋最欣赏的是杨宪,胡惟庸和杨宪在私底下斗得不可开交。杨宪犯了很多天怒人怨的大罪,都被胡惟庸掌握了证据。本想向朱元璋举报,却被胡李善长阻止了。

李善长说道,“杨宪必死,但是不能你去举报,杨宪是皇帝看重的人,曾经大加赏赐升官,你现在捅出去,不是等于说皇帝昏庸眼瞎吗?我们得制造机会,让皇帝自己发现杨宪的不法罪行,那么皇帝就还是英明的,不会迁怒别人,你只需要勤勤恳恳做事,让皇帝看到你的才能就行”。

很快,机会就来了,杨宪奉旨修建国子监,建成之后,朱元璋非常重视,带领众臣亲自来参观。

却无意间发现,国子监的修建偷工减料严重,支撑房屋的柱子和地板竟然都是空心的。

朱元璋勃然大怒,下令彻查。这下子,杨宪犯的罪孽全都爆出来了,贪污、受贿、残杀大臣、在扬州残害百姓等等,太多了。

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还是杨宪在担任扬州知府的时候,从南洋买了一束果粒饱满、颗粒大、麦穗大长达二尺的稻子献给朱元璋,说是扬州长出来的。

扬州经过多年战乱,千年古城早已损失殆尽,明初的扬州到处都是断壁残垣,只有18户人家和一颗活着的树,俨然回到了原始社会,这是朱元璋心里最沉重的负担。

杨宪的这束稻子就是及时雨,雪中碳,这是扬州新生的希望,朱元璋带的喜悦之情可想而知,他非常高兴,认为这是祥瑞,把麦穗挂在书房的墙上天天看,日日瞅。

这也是杨宪平步青云的开始,从此深得朱元璋青睐,多次在群臣面前表彰夸赞杨宪。

可现在,这些却成了杨宪最大的催命符,朱元璋被忽悠的像个傻子一样,成了所有人眼里的笑话,这种侮辱哪个皇帝能忍?朱元璋恼羞成怒,直接把杨宪五马分尸,诛灭了九族。

这样一来,新任丞相最有希望的人死了,接替李善长相位的人选就空出来了。最有可能的就是汪广洋和胡惟庸。

李善长对胡惟庸说,“皇上肯定会问我丞相的人选,我只能说别人,不能推举你,我清楚皇上的性格,我越是推举你,他越是不选你,相反,我若是不选你,他就一定会选你”。胡惟庸恍然大悟。

而朱元璋思来想去,最终决定由胡惟庸担任,但是在这之前,他还想测测人心。

招来了李善长,询问他对丞相的人选,李善长东拉西扯的几乎说了所有人,就是不推举胡惟庸。最后朱元璋忍不住问他:你觉得胡惟庸怎么样?

李善长各种推脱,说胡惟庸不合适,他的态度,就好像只要是个人接替都比胡惟庸强。朱元璋也没有说什么,就打发他走了。

第二天上朝,果然不出李善长所料,胡惟庸成了新任丞相。

只能说,李善长对上司心思的揣摩已经达到了极致,既能准确掌握上司所想,还能不引起上司的反感和忌惮。现在的人谁要是有李善长这本事,那绝对是妥妥的职场达人啊。

有这种能力的人都是聪明人,上司也喜欢聪明人,但是却不喜欢完全看透自己,对自己的行为了如指掌的人。

所以这种聪明人要想长久,就必须懂得隐藏这份聪明,李善长也这么做了,可惜,他的上司朱元璋比他更聪明,对他的一切同样了如指掌。

朱元璋明白,这种人一旦背刺,后果不堪设想,但他有足够的自信掌控李善长,不怕背刺,李善长有了善终的机会。

但他不知足,虽然聪明,却存在不该奢望的野心,妄想染指九五之位,虽然影藏的很好,没有什么过激行为,朱元璋还是发现了。

李善长就是一颗定时炸弹。朱元璋能抗住,他的继承人朱允炆却不见得能行。

李善长的命运就可以预见了,他的所作所为亲手毁了全家的未来 。

即使李善长不问世事,他的影响力却丝毫不减,这是从红巾军就带出来的结拜传统来决定的,义气第一,忠心第二,只要李善长有心,随时有能力一呼百应,更何况他本身就不是什么好鸟,朱元璋自然不会把这样的老狐狸留着,给朱允炆带来致命的威胁,李善长的死就成了注定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