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小时候没补课班,天天玩照样学得好,现在孩子不补课就跟不上?

发布时间:
2024-07-13 13:43
阅读量:
36

以前学校教你“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考试考的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现在学校教的,依旧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考的是,请问:“这首诗的背景是什么?写了哪些景色,什么时间的景色,并且说出写这首诗的地址是什么地方,请问是否合理?”

你是不是觉得很夸张?

嗯,我儿子小学时期的语文作业,当时给我问懵逼了。

还有一次,大概是高考语文改革的时候,我儿子小学是比较好的,衔接的中学也是深圳排名靠前的中学。老师提前给家长打招呼,要对所有孩子的语文能力做一次摸底考试。

在这之前,我儿子的语文考试,一般在95-100左右。我没当回事儿,只要把课本上的知识学扎实,一般没什么问题。

后来语文老师在考试前一夜在家长群反复强调,这是一次摸底考试,希望家长摆平心态。

我觉得可能题目比较难,我儿子从三四岁就背诵唐诗,弟子规,千字文,这些能够朗朗上口的,所以我觉得,问题不大。

然后,考试成绩出来了,语文摸底考试满分120分,作文按满分20计算,卷面分100分。分为字,词,句,篇,四大部分。

字,分为根据拼音写字,根据字写拼音,多音字,通假字,形近字,五个种类。每空一分,共计15分。

词,分为根据拼音写词,根据词写拼音,同义词,近义词,不同结构的组词,和词语注释,共计15分。

句,默写诗词,填写诗词,判断诗词是否正确。一题1分,共计40分。

篇,现代文,文言文,近代文,阅读理解共计三篇,共计,30分。

我儿子考了72分,我当时就觉得很离谱,一个小学生语文考试平时能考95以上,摸个底就成了72,换个家长都无法接受现实。20分的落差,哪个家长受得了?

我当时很生气,看到卷子的一刹那,我真的想哭,我没想到,一个小学生的摸底考试,跟考汉语言文学的难度,是一样的。

我儿子根据拼音写字,他写对了。没丢分,多音字,写对了。通假字,三个,只写对,1个。形近字,都写对了。第一部分,丢了2分。

在我看来,这远远超过了小学生的知识范畴,我儿子能写对,有取巧的部分,但可以归类为小学知识。丢了2分,可以理解。

写词的时候,饕餮,沆瀣一气,雕栏画栋,飞檐走壁,这样的成语和词语,试问小学生能写对几个?15分,我儿子除了结构词和近义词写对了,其它的,一塌糊涂,丢了10分。

前面30分,我儿子这个小学生,丢了12分。我觉得,已经超纲了。

到了句的考察,40个题目,我儿子都写出来了,有些因为字不会写,用了拼音,被扣分。但不多,丢了3分。但我想说的是,这个考察,是连四大名著里面的诗词,都有的哦。

比如《西游记》大闹天宫那一章节的诗词填写,《红楼梦》元春省亲章节里的诗词。

我觉得绝对超纲了,100%超过了小学知识。

篇的内容,第一篇阅读理解《致橡树》,我儿子说读得懂,但是写不对。

第二篇阅读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里面问的是地理知识,然后让小学生判断,那些是梦境,哪些是现实。

第三篇阅读理解《药》,让小学生读懂鲁迅。

我儿子那是连蒙带猜,能记住的尽可能的写,阅读理解三篇文章,幸好有选择题,全靠蒙,反正让写理解的,一个都写不对。

我当时很恼火,我觉得学校这是什么意思?对小学生,要求高考的能力吗?

老师的解释是,我们只为升学负责。高考语文的难度飙升,所以从小学就要提升孩子的文学修养不能按部就班的进行语文教学。否则,孩子的基础不稳固,高考语文,可能拿不到100分的。

好了,老师征求大家意见,你们的孩子要不要上高中?你们的孩子要不要参加高考?你们可以觉得学校这样做很苛刻,你可以不完成,不学啊,有什么关系呢?反正小学是九年义务教育。

家长就都哑巴了,话说到这个份上,谁敢说不学,对吧?

然后老师放出了全校,我说的是全校,1年级-6年级,所有小学生的摸底考试的成绩(这个考试不分年级,纯属摸底),除去二年级以下的人,参加考试的正好是1000人!

其中154个是满分,小学生,做这个卷子的成绩,是满分,超过了10%

而我的孩子,在这所学校的小学生里面,成绩排名在30%以内。

56%的孩子,在50分以下20分以上。

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这意味着,就算你把书本上的知识全部都学会了,你根本就及格不了。

当然,中考,高考没这么残酷,至多是,你把书本上的知识都学会了,但是考不上高中。

更新一波......

我觉得大家把这个摸底考试,想的太太复杂了。

对六年级左右的孩子来说,拿100分,真的不是不可能的。

我针对大家说的几个离谱的地方做一下解释。

饕餮,这个考的是“标注拼音”,根据字,写拼音。

我家的孩子不会写,是因为他不认识这两个字。(我认为超纲了)

沆瀣一气,这个词考的是填空“沆瀣———”一气,对小朋友来说还是能写出来的。就是知道这个词儿的孩子,不多。(我也认为超纲了)

雕栏画栋,也是填空“雕——画——”栏,栋,这都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字,但这个词儿,应该不是小学的。

飞檐走壁,是标注拼音,飞,走的拼音,小朋友会,檐的拼音不对,也是不得分的哦。

但是,对五六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不会丢分的。

填写诗词的40分的难度,有多难呢?

大家最近应该都去看《长安三万里》了吧?考察的难度,就是《长安三万里》差不多的那个难度。有些还会更简单一点。

我这么说吧,能在电影院背诗的“呱噪儿童”,这40分,拿30分,是有可能的。

四大名著,这个是连线题。

就是提供四句诗词,然后让小朋友连线,出自哪个名著。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红楼梦》

皇帝轮流坐,今年到我家。——————《西游记》

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三国演义》

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水浒传》

其实聪明的小朋友,都能通过排除法,连出正确答案,因为这四句诗词里面,根本没有陌生的字。

只是在我这个家长看来,红楼梦里面怎么挑了一个这么生僻的?西游记里面挑的这一句,也很不西游记。这也是我吐槽的原因。

阅读理解,大部分都是选择题,只有理解,是需要写的,但也只有1分。

大多数孩子是读不懂三篇阅读理解的,全靠猜和蒙,但是也有25%命中率嘛!

我觉得大家,把这个摸底考试想象的太困难了。我这么事儿的人,没有找学校麻烦,而是选择焦虑的接受学校的安排,是因为我觉得校长说的很对,大语文时代,所有的文科科目,都离不开语文的影子。

事实确实如此,大语文时代背景下,历史考试引用材料的时候,用的,都是语文知识点。

道德法制的论述题资料,也是语文范围的内容。

包括地理,也用到了很多大语文这个框架下的知识点。

比如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材料里面给了唐诗,让学生根据唐诗里的线索,结合历史常识,评价“安史之乱”的前因后果。

还有道德与法治里面有一个材料是“岳阳楼记”,让学生论述“爱国情怀”。

还有“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学生判断是什么地方,是什么季节。

所以,大语文背景下,语文,只学好“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就算不出现在语文的考卷上,也有可能以“材料”的形式,出现在历史,道法,地理,这些科目之中。

我是从一个焦虑跳脚的小学生家长,成长为一个准初三学生的家长,我可以非常负责的说,我儿子小学校长是有前瞻性的。

因为这个摸底考试,在“大语文”改革出台之后,她就准备好了所有孩子的“书单”,分解成每天的学习任务,下发给每一个年纪的学生,按照学校的安排,在中考前,完成书单的深度学习。

其实,安排到每一天,也就是“30分钟”的量,我的孩子到了五六年级的时候,他可以15分钟左右就能完成,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

我只知道他现在一个准初三的学生,这些年他那些曾经不求甚解的东西,渐渐的开始开悟了。以前那些机械记忆,重复记忆的东西,开始融入他的骨血,成为他的一部分。

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为了制造焦虑,我想表达的是,现在的考试,已经不是曾经的考试了。

现在的考试是残酷的,竞争是激烈的,时间并不会因为我们焦虑而多一点,麦穗并不会因为我们减负,而少一点。

仅仅学好课本,是不够的。麦穗要一天一天的捡起来,通过小学轻松宽裕的时间积累出一个仓库。

还是用初中紧迫的时间,重新去捡麦穗,这是一个选择的问题。

希望我的经验,可以分享给有孩子的大家。

把知识平摊到孩子成长的每一天,多占用孩子30分钟的时间,让他“捡麦穗”,积累自己的粮仓。九年义务教育过后,他们会感激你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