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觉得上海没有大家说的那么繁华?

发布时间:
2024-07-16 12:12
阅读量:
35

现在上海发展得很畸形了,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已经快被繁华搞崩溃了。

上海的问题根本不是不繁华,是一只手在大米上雕花,另一只手卡着人呼吸的脖子。只要你一说你缺氧,就会有主流的声音跳出来讲:你看啊这个大米雕出来的花多美丽啊!

我生长在一条很安静的小马路上。从小这里就不大有人来,周围更没啥有逼格的店面,那时候才是题主所说的不繁华。“姐妹”餐厅;给附近的农民工开的十块钱两个菜的盒饭店;连招牌都没有的,自己家开一扇窗门就卖包子的家庭作坊。现在盒饭店早八百年倒闭了,我现在都能想起来去楼下买来物美价廉的盒饭粗糙又暴击在唇齿间浓郁的新鲜香味。那家卖包子的,是再也找不到的好味道,不谈711罗森卖的预制包子,就是现在卖的什么手工网红包子,拍着马追都追不上。那个包子的皮是皱皱的,颜色也不白,里面的肉馅是甜甜的不放酱油的,就不靠重口调味的鲜甜美味。至于姐妹餐厅,改成山东饺子馆,不要说我地域歧视,我的祖辈也是山东人吃习惯山东口味的。这家店还不错,就是想不到它也能成网红店!小红书各种推荐…我经常会想如果那家家庭作坊的包子店还开着,那给它这样的赞美也算实至名归。而作为山东饺子店,我又心疼我老家那么多好吃到爆炸的店,默默无闻资本不屑一顾,它一个饺子馆也配?

这是一个来自吃货的怨念。我看着自己家这一条美食之街,现在变成一个汉堡店或者米线就统领的时代,气得真的要昏古七。用最不需要手艺的制作方法,但是加上了概念和包装,没有明火的后厨房就能吸引无数人坐在马路牙子边捧着吃,排长队吃,趋之如鹭。然后我住的地方莫名其妙了成了旅游区,别说周末了,就是正常下班路上也有无数人来参观,你说房价涨没涨,是的涨了,你说你住在这里同事会高看你一眼,可是每天晚上要带耳塞入眠。

我是一个高敏感人,承受不了高分贝。但是这里直到凌晨两点都没有清净的时候。房子也不是我而是父母辈的。我也不年轻了,大概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双目无神,上班追求稳定,下班只想躺平。作为一个自然“人”的属性,上海完全满足不了我。

我可能真的是落伍了。一个被时代淘汰的人,年纪大了,只想说,上海以前也是有很美味亲民的东西,它不繁华,很廉价,现在早就失传的工艺繁复好吃到飞起的“两面黄”,街边的苍蝇馆子里也有过。就像现在三四线城市还有的。我去淄博的时候真切被博山菜感动过,如果去淄博不要吃啥烧烤,更不要吃私房菜,找个能团购,108一桌五六个菜的炒鸡店,你能感受到中华美食尚且没有被房租和资本暴打的魅力。

而现在,就是用“上海币”还不算,还得买指定品牌走指定路线,大家都千篇一律,拥挤在一个赛道承受低氧气人挤人烂品质高价格,好像才叫上海的时髦?


你去长宁区上只角转一转,会震惊于一个菜市场门口都摆着一大捧鲜花,还有阿姨每两个小时来拾掇一次,喷喷水让它更光鲜。再一转头,一个平平无奇的地标竟然会散发干冰!上面的字还有电子火焰包围着,特别好看,底下是干冰的烟雾袅袅。总之这种不计金钱的摆设,才是上海目前最难以在其他城市复刻的繁华。我不认同说上海的繁华一定要在富人才能享受到的种种,浮光掠影间,哪怕走过一条马路其实都能感受到,哪怕堵在高架上,也有很好看的一盆盆花卉摆着,这是其他一线城市感受不到的“繁华”,是哪怕再迟钝讲不出名堂的女性,也能感受到的美。这些免费的景,微小的细节,才叫繁华,上海作为对女性最友好城市,实至名归。

但是有什么用啊???我今天请病假去医院,这种摆设根本缓解不了我堵在路上焦躁的心情。感觉已经活得没有空间了,每次开车出门都战战兢兢有没有停车位,停车费是不是瞳孔地震,但是真的看到有一个停车位的时候,又完全想不起来停车费要多少钱。有一个小小的位置可以停车,哈利路亚,赞美上帝。空间太有限了,你在上海的马路上走一走就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那时候金钱不过是数字。

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才是你金钱都买不到的东西。


以前看过一个老鼠实验,说是集群密集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都不繁衍下一代了。雌性变得有攻击性,雄性反而娘娘腔。这就是目前的上海最真实的写照。上海人都不生了,全靠外来的支撑生育率。

人口密度实在太太太高了,只要走出家门,那就是犯人。坐地铁,有安检员翻包;开车,交警和电子监控天罗地网;骑自行车,在某个草丛里有三五个大汉蹲着等罚你最高规格的款。走路也不代表没事。某个闯红灯多的路口会有警车停着,还有红绿灯面部识别。

上海的精密管理是繁华能促成上军功章的水平。可作为自然“人”,我支持的限度还是查酒驾,而不是后排绑不绑安全带。


以前上海还蛮有意思的,老爷叔脱光了膀子街边眯眯黄酒,校区旁边卖五块钱的炸鸡柳,迪美七浦路三五十砍砍价,大家都很接地气,以前有个骂人的话叫上海小市民,但是小市民真的是很舒服,却又回不来的日子。题主你说上海不够繁华,那我猜你说的大概是上海郊区,现在某些城乡结合部还勉强保持着不繁华也是我认为很珍贵的面貌,在你眼里是土鳖,在我眼里是最后的老上海的时光。在这里花一百多块,也能吃上一桌手艺还不错的家常菜,没有网红,非预制菜。唯一不好的大概只是堵在高架上。

十块钱一场的音乐会,是大概七八年前我上班偷溜出去听的,这个价格还包一杯茶,我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自己要么是精神错乱了,特别是去年淄博的朋友跑来上海,还花钱请我听歌剧,五百八的门票。我坚持不到二十分钟就跑出来了,真的对不起我朋友,可是我实在吃不消那么逼仄的空间腿都伸不直,前后左右全部坐满了人,面前栏杆挡住舞台的位置,我觉得我在坐牢。就像我每天要出门上班,挤地铁,坐在狭小的工位,中午忍受不到半米隔壁胖子同事呼噜声的那种酷刑。

我也反思过自己,真的是因为我年纪大了了,看不出什么名堂来。只觉得这些追卡司的,或者没卡司临时学生来唱唱的剧,除了金钱的味道毛都没有。越贵票价的舞台越高高在上,pua顾客语气冷冰冰,不能准时开场连sorry都不说只让你老实待着。周边倒是搞得风生水起,店里披萨158,十个鸡翅128,啤酒48还算良心,送你一个主题相关帆布包包,就像我看病路上的花花草草一样,昂贵精美,末了一个停车位倒是要我挠破头皮。


上海本土一个叫九乐堂的小众剧院,以前蛮有意思的,几十块一张门票,然后非要上价值,搞年会的时候把一众大咖请了来,我记得住的还是一个唱山东快板没牌面没名堂的老爷子,技惊四座,就是除了表演什么名头都不介绍,规规矩矩搞完,一副急着收工再不上台的架势。


自然属性被剥夺到极致,而金钱,名头,高大上属性也被发挥到极致,簇成了上海的繁花似锦,烈火烹油。

这种繁华,这种福气,谁要谁拿去。


分割线

小半年过去了,没想到随手写的这篇这么火,评论区太多留言了,回不过来,就正文补充下后续给大家说说近况吧。

很多人质疑,为什么不能把房子卖了或者出租换城市生活。看看原文吧,房子不是我的,我名下要是有房产早就卖了。

跟老公提过无数次,以后去淄博生活定居,可是也心知肚明只是做白日梦而已。我和老公都不年轻了,而且说烂了,小地方没有对口的工作。在时代的滚滚列车前,我们这样的小蚂蚁,撑死也不过能叫唤几声,给铁轨增加一点不痛不痒的摩擦力。

比起绝大多数上海人我已经是非常有优势的了。这个城市我从来没有融入过,不会像本地人舍不得离开,吃不惯,或者习惯不了气候没有生活圈子等原因,一边叫唤着一边不肯走。是的我的身份证是310开头,会说上海话,但也仅此而已了。我的祖辈没有一个是上海人,遗传基因又过于强大,我比现在来上海工作的都吃不惯浓油赤酱的上海菜。插播一句,以前外来的还会吐槽上海菜的奇葩口味,现在反而以能融入上海为荣,把能吃甜的乌赤麻黑的菜当作一种本领,我已经很久没有听见外来的人说吃不惯上海菜了。问就是吃的惯,还养活了一圈“沪币”美食博主。实在也讲不出啥好吃的,那就谁贵谁赢。就像曾经的打工人会抱团反抗剥削,现在却在秀更能迎合的下限。

我反感一切装模作样的小资情调,反感金钱与浪漫挂钩,反感表面的美丽,内里的空洞。最好的朋友竟然都是网上认识的山东人,每年都要跋山涉水地相聚玩耍。没有说上海姑娘不好的意思,她们当中也有非常可爱的,就是真的不是一路人。

可是我没有资本,作为普通人的我和我老公,从某种意义来说,跟那些背井离乡的打工人没啥不一样,就是在大城市混口饭吃。上海有更多的工作机会,that's all。而没有,或者说不再有,普通人也可以简单和舒服的生活。

在上海未曾如今朝发展的时光,我是可以把此地当作故乡的。小老百姓欢喜的东西都差差不多的,舒坦,自在,吃点儿好的,睡个踏实觉。但本来普通人一直过着习以为常简简单单的生活,猛一回首,却发现成本水涨船高,还换不回安宁和心定,原本有的生活,统统都变成了苟活。


在走不成又实在活不下去之间,我选择搬家。

由于市中心的高分贝高人口密度,种种原因吧,我这个高敏感er得了神经衰弱,整宿整宿睡不好觉,已经不能正常上班生活。果断搬去了郊区,就是我文中还保留老上海风貌的“城乡结合部”,啥毛病都好了。我不介意交通没那么便利,不介意贴着外环边上灰大风大,不介意店都土气得很反而爱死,这里没有高大上的精品店网红店,但饭菜的质量普遍远超市中心,对于我一个老饕来说这是刚需。起码预制菜半成品的比例大大下降于市区,说市中心有好吃的我真是发笑,连员工的厕所都可以没空间装(曾经机缘巧合下了解到),哪里来的厨房做菜?全是外环廉价地界做个七八分熟,拉到商场里,狭小的后厨房加热回锅,动不动还有不能明火警告。

我住进了低人口密度高绿化的老小区,房龄虽然有二十多年,但层高只有三楼,就这么说吧,小区的流浪猫都比市中心瘦了两圈,无他,唯人少尔。


比起市中心来说,这里啥都落后,但是落后得刚刚好,仿佛时光倒流,是童年时上海的模样。有破破的小饭店,有玻璃窗上贴着“文具冷饮手机维修”的小卖部,有推着小车卖炒饭炒米粉的流动摊头。

我走在街头,好像终于双脚是在地上行走,重新走进了生活的河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