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这些初中生的文笔?

发布时间:
2024-07-16 17:13
阅读量:
45

天天把“少年……”挂在嘴边,天天就搁那说“以梦为马,不负韶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关键是他们都不理解这些话的意思就乱用。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都成这些文章的标配了,关键是写出这句诗的诗人想表达的根本不是他们所想的那个意思。例如苏轼的那句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此句中的“逆旅”和《送东阳马生序》中“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的“逆旅”意思相同,意为“旅店,旅馆”。有些人就把“人生如逆旅”理解为人生路上多有不顺,然后就把它用到写挫折的作文中去了……

他们天天这样写空话,写着可谓富丽堂皇的文章就算了,咱也管不着。但他们把这些没有的东西发出来,说是高分好文章,就有点过分了吧。那内容,东抄一句诗西抄一句文案,狗屁不通。那结构,毫无结构可言……

小红书上这类文章就很多,尤爱引用名言或是人民日报上的话,像周国平的话

“真正的英雄,不因幸运而故步自封,不因厄运而停滞不前”,

鲁迅的话

“愿中国青年摆脱冷气,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只是向上走……”,

庄子的齐物论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以及

  • “少年何方梦摘星,且邀他日看海平”

我知道这句话写错了,但小红书就是这样写的,他们也是厉害 ,打着学历高,积累多的名号肆无忌惮分享着“好句”。原句:

少年何妨梦摘星,
敢挽雕弓射玉衡。
莫道今朝精卫少,
且邀他日看海平。


“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应付诸行动”。(我知道这个是七年级上册道法书上的一句话,但可惜被那些鸡汤文写俗了,也写烂了)

好句一大堆,他们却不停地无病呻吟,甚至通篇名句,自以为“文采斐然”,就差把“我最会说空话,我孤芳自赏,顾影自怜”写在作文纸上了。甚至有的文章它是一点事例都不写,也懒得引用能说明某个道理或者表达感情的故事。总之把能用的句子全甩上去就对了。

我也是不理解他们是怎么好意思写着

  •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 “愿以吾辈之青春,护卫盛世之中华”
  • “吾辈青年,当……”

却用这样徒有其表的文章来误人子弟的。

去年我刚接触小红书,看到那样华而不实的文章是十分欢喜且敬仰的 甚至还摘抄了三篇那个上面的文章(毫无疑问,全是议论文),还在快手上搜了好多“少年……”,和其他听起来很好的文案,类似于

  • “少年没有乌托邦,心向神明自远方”(乌托邦:西方的桃花源)

这句被挺多人用到过作文里,但这也是“改装”过的,而且把句子改的跟原意如此大相径庭的我还是头一次见。

原句:少年没有乌托邦,心向远方自明朗。

说实话,瞎改编句子这一点,小红书和快手不分上下,还这么多赞

  • “少年,一贯快马扬帆,道阻且长,不转弯,要盛大,要绚烂,要哗然……”
  • “少年不惧岁月长,彼方尚有荣光在”
  • “理想主义的花,终将盛开在现实主义的土壤里,我们终将上岸,前程万里”

我越来越沉沦其中,甚至每次写作文时就写这些好句子,谈大道理。直到看到一条评论“你现在死命的记这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作文,可能你现在的老师喜欢,但中考的阅卷老师真的会看得上这种文章吗?”后来我不再一味地看并且摘抄这种文章,而是开始摘抄诗句、名言,学习如何提高写作能力。学着先把事例想好,再试着加上几句恰当的名言诗句。

说实话,小红书这个软件在语文摘抄和作文方面害人匪浅,我甚至看到过拿现在流行的文案与名句硬凑的,而且点赞数还很多,更是有人将其奉若至宝。但是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小红书虽然缺点很多,但是还是有优点的,上面的语文和英语笔记倒是挺好的。

我是针对初中而言的,而且中考写这种真的不加分(可能平时写一写老师会很喜欢)高考的话可能会很加分,但也要就文章而论,并不是随便一篇网上很火的议论文都可以在大型考试得高分。其实说白了这些作文是在拼命的展示所谓的“才气”和“知识渊博”,说不好听点就是狂。初中阶段的作文谈这些大空话是真的没用啊,刚刚在做题时就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也是引用了名句,也是像那些“才气冲天”的初中生一样在几段的开头。


写了一句“论点”。当然,我这话可能不准确,因为小红书上面很多打着高分议论文的名号写文章的人连分论点都在瞎写,随便一句好听的话就当做论点,举两个例子(不是从小红书上哪个博主作文里搬来的,随便想的几个开头,但是小红书上许多议论文的开头就跟这种差不多,好听)

少年自有少年狂,藐昆仑,笑吕梁。磨剑十年,今日显锋芒。…………
少年恃险若平地,独倚长剑凌清秋…………
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什么是岁月静好呢?
苏心曾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傅雷说过“长大后,你会发现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家中那碗热汤和始终为你亮着的那盏灯。”…………

每段以上面的话作为开头固然好听且,但这真的适合做论点吗?关键是那些博主写完了类似于上面的话,就开始进行长篇大论地议论,可谓屎盆子镶金边。内容也是曲折回环(从百草园扯到三味书屋,又扯回百草园)再对比上面那篇文章,每段开头都是在写有趣的人的特点,并且都有论据进行补充交代(图中框起来的部分),差距显而易见。

再说结尾,现在很多火的“文章”大多都在结尾加上一句名言,这篇文章也一样。但是你如果看了这篇文章就该知道这个结尾是真正起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作用的,而小红书上的文章呢?

当然,积累并没有错,前面也说过我喜欢摘抄。展示才华也没有错,但绝不是像那些小红书上的文章那样展示的,什么都不理解,甚至连原句都记不住就瞎说。我想说,你要是想中考作文拿高分,你就先别看这些试图讲大道理,结果讲的一团糟,然后又随便装饰一下,就说能拿满分的文章了。给大家看看小红书上的“初中优秀作文”。


他引用完诗句就说这些成功者怎么这么样,难道不该具体写一下成功者并未在挫折面前一蹶不振的例子吗?举一下李白的例子好像也没太困难吧,而且他全篇都在说着很空的道理。到第五段更是来了个“是非在己,毁誉由人,得失不论”,前三段梦想(而且也没具体展开议论“梦想”),第四段写成功者有着坚强意志,脚踏实地,偶尔插进去几句“梦想”,倒还不算太跑题。

第五段这个首句就格外跑题了,在看下面写的,大意是泪水铺就成功之路,成功路上不要踌躇。要不他把题目改成有关成功的吧,我们现在是初中生呀,他要谈梦想,也要说点符合实际的,一直在说成功者(这一段好不容易看到他提及中考,他却一笔带过)和成功路,而且这个成功者也没有写清楚,模模糊糊的感觉。他好好地说说我们的有关中考的梦想,或者未来要为社会贡献些什么(这个就可以有关梦想职业了,比如老师,教书育人,培育英才),甚至可以写到中国梦。第六段就开始写珍惜时光了,再次提到梦想。

最后一段又扯回到梦想,(整体一言难尽)而且这句“愿汝眸中有星辰”,他不觉得别扭吗?,一股文案(而且还是那种古文与现代流行文案结合的文案)的气息扑面而来,愿汝很有古文味道,而眸中有星辰,一看就知道是网络流行好句。开头一句“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应付之行动”算是白瞎了。还有那句“满怀希望,所向披靡”,我实在不懂他引用这句话是要表达什么,原句:满怀希望就会所向披靡(是一部原耽小说里的话),如果他是想表达心怀希望就能披荆斩棘的话,那他后面有又写汗水泪水铺就成功之路,是不是有点不合适呢?

第四段结尾“一步一个脚印,便能步步生莲 ”,步步生莲这个词不说 大家都能知道意思,我也查了的,像他这样用我还是头一次见。(当然,如果我弄错了,步步生莲确实有这个用法,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说出来)

还有就是我很不理解为什么很多作文里总有“蝉鸣不绝的夏天永远热烈”区(我实在是不懂这个“热烈”为何意,还有就是只有提到青春校园,大多会用这句,我只能说那些作者好有耐心,“不厌其烦”这个词可是被他们完美地诠释了)

更让我不解的是这句话“我在这风声鹤唳的十五六岁遇到了一个人,笑容明媚似阳光 ,叫我不敢忘 。”,什么时候风声鹤唳也可以这样用了 ,而且就这句话还很流行,小红书上随便一搜一大堆,别的软件也不遑多让 。

里面可能有些原耽语录,我也是看了评论才知道的,但因为我不看原耽,只知道其中的一些句子,并不知道出自哪里,而且有些句子在诗句中出现的时间比原耽语录早,所以就没有标明出处,望大家见谅。

写作文要有明确的方向,就拿我们班的同学举例吧。我们班有两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女生,一个擅长写爱国情怀,就类似于前面提到的“愿以吾辈之青春,护卫盛世之中华 ”“吾辈青年,当……”,但她的文章可不是那么假大空,那是真正有价值的议论文,在县里,市里都获得过奖,并且她的文章读起来是真正能让人感到热血沸腾的 。

再说到另一个女生,她十分擅长写有关青春,童年,回忆的记叙文,她的文章也常常被当作范文。我挺喜欢她的作文的,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有青春的活力,有着这个年级该有的少年意气,更重要的是她的文章不需要像网上那些好作文一样非要若有若无的写点爱情进去,也不用刻意突出少年的活力。

最后说说我们班三个学习成绩很好的男生,一个男生写的作文有时是夹叙夹议,有时则是像阅读理解的那种文章,老师就说过他的作文是真的好,高深但又容易理解他所要表达的。我印象最深的一篇他的作文就是写品尝香茗(大抵是这个题目,题目啥的我很少能记得住),从儿时品尝香茗时的感受写到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在当时中国的受欢迎度,突出古往今来香茗对中国人的重要性。写的真的很好。

另两个男同学的作文大概是大多数人写出的记叙文的样子了,他们的作文我不太了解,但我倒是从老师口中听到了一些对他们作文的评价,写的好的时候,详略结合很恰当,虽然朴实无华,但胜在有真情实感,所写的事件也很真实。写的不好的时候 ,他们俩中的一个男生就曾戏说自己的作文是“杂文”和“散文”的结合体。

对于写作文,我只能说:“好的作文从来不是抄来的 ,而是写作文的人对 事实,道理等进行整理,分析的结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