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为什么不把大道的真相直接告诉世人?

发布时间:
2024-07-18 10:33
阅读量:
49

告诉你你会信吗?

比如告诉你,你身边的一切都是假的,只是影像世界,只是你你的五感六觉感受到的信号。

你肯定急了,怎么可能是假的?我前面的桌子那么硬,木头的实实在在存在,它怎么可能是假的,简直不要太搞笑。

如果告诉你,时间其实是不存在的,也不是线性的,你肯定也疯了,时间怎么不存在,现在的表就在显示时间某年某月某天某时,时间也在一点点流逝。有昨天,有前天,有去年,它怎么可能不存在呢?简直是无稽之谈,太搞笑了。

老子说,上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真正的大道真相世人是难以理解接受的。

就好比说,很难对鱼缸里面的鱼解释它与某东购物车的距离。

而我们生活周边的一切,包括我们自己都是道的表现形式,只是身在其中而不自知。

就像一个小故事说的,有一条海里的小鱼到处寻找大海,有一次碰到一条年长的大鱼,大鱼告诉他,孩子你就生活在海里啊,这就是大海。小鱼很不服气,这哪里是大海,这明明是水,你不要骗我!老鱼无奈的摇摇头,孩子,那你就继续找找吧。

我们生活的是一个共识现实的世界,就是我们认为的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是一个共识,而这个共识就是这个世界存在的基础。就像游戏规则,一个游戏的存在里面的角色要遵守共同的规则。我们从小受到的各种教育就是在强化各种共识现实。而这些共识现实其实都是远离大道的。一旦我们形成坚固的牢不可破的认知,我们几乎摸不到大道的门,沉迷在游戏中。

并且,即使大道的门在你的面前,你也会感觉,这太可笑了,用这理论来忽悠我?我分分钟给你讲讲什么是道?你还给我讲道理?搞笑。君不见出租车司机懂的道最多吗?各个都是专家。

老子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明白这句话,你就大体了解一点”道“的真意。

但是不好意思,我也给你讲不清楚,只能给你描绘下,他大体的样子,真正想理解,还得自己去体会,你可以理解去修行。

啥叫修行,我给你说个最简单的入门方法:

言行如一。

只是你会不会感觉很搞笑呢?

既然大家喜欢这个话题,我把前面发过的一篇文章粘到这里,方便大家阅读,谢谢大家!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是什么意思?

先看“常有欲以观其徼”,这里的欲是知见欲的意思,就是你的掌握的知识和认知,也叫知见障;缴是边界的意思。简单说就是你所看到的世界是你认知的边界,就是你的认知会把你的世界限定在你的认知范围内。如果你一直用你的认知去解读一些观点,你就会一直在你的认知边界里。

所以,如果你想真正理解“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意思,先尝试放下你的认知。您可以简单理解为,为学和为道是解决问题两条不同的路径,一条叫外求,一条叫内求。

外求就是不断学习,不断增加,益,就是增加的意思,也就是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很多的规则和规律,只要我们能按照规律去做事,我们的决策不违背客观规律,我做出正确选择的概率就越大。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不断学习完善自己,确实是让你在这个社会更适合生活,更容易取得成就的办法。

为学的学习,主要是有三大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人性的规律,有些是可以在学校学习,更多的是在社会中学习。

自然规律,主要是生长收藏,任何一件事情的发展都离不开这四个阶段,如果你所做的一件事情,你能评估出他在哪个阶段,你就知道怎么判断,比如大家都知道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万物生发,那么在春天播种,你大概率会有不错的结果,如果是秋天,种子发芽后就会遭遇寒冬,没有成活的机会(小麦除外,不抬杠)。

社会规律,就是社会的发展脉络和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它的主要的意识形态、人文、经济发展的主流,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通讯,比如媒体;二十年前还是“青鸟殷勤为探看”为主流,现在已经几乎没有写纸质的信了,信息的传递方式也发生很大变化,短信、QQ、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什么是时代的脉搏?大家可以从这里感受一下。

人性规律,虚荣、急功近利、斤斤计较、爱、包容、慈悲,等等这都是人性的特点,如果在大庭广众之下,你去评价一个人的缺点,这对当事人来讲是很难以接受,这就是你的做法违背了人性的规律,很多员工和领导沟通不了一块去,认为领导有各种不是,其实是没有搞清楚领导到底关注什么。

所以,如果你能掌握更多的这三种规律,做事就是可以更多的得心应手,而这些规律是“道”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可以说它就是道,按规律做事就是合道,而合道就是德,所以道德的本质和思想品德没有什么关系,而是做事符不符合规律,当时一个人做事不符合人性的认知规律的时候,我们就会给贴一个标签,这人不道德。

以上是说为学日益,或许多少有所耳闻,下面,为道日损,你大概率没有听说过。

我们解决问题有两条路径,一个是外求,就是为学,另一个是内求,就是为道,内求能解决问题吗?能解决事业不顺、财富匮乏、吃喝拉撒的问题吗?广义讲,你能想到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但是你需要逐渐靠近哪个境界,这个境界就是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注意不是以至于无为,而是以至于无,方可达到无为而无不为。

这个无是什么?就是没有,就是空,就是自性,就是佛家讲的开悟境界,就是本来的面目,也是道的起源、本质。

达到这个境界的路径,老子给出来了,就是损,损之又损,这个损是减少的意思,具体减少什么呢?简单说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声香色味触法。就是你所有能看到的、感受到的、想到的、所有的行动,意识,逐渐的减少,一直到最后,没有任何内容的状态,你就有可能体会到“无”的境界。到这里大家有没有熟悉的感觉: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一点再延展就有点深了,大家可以粗浅的有个概念。

当到“无”的境界的时候,就可以理解,诸法空相,在“无“的状态,想有的时候,只需要起心动念,那就是万法唯心造,有生于无,就是这么来的。

嗯,不用到最后,只要在路上,过程中您就可以收获满满。

现实的应用是什么?就是心理学上讲的,一个人外在的一切就是,他内心状态的投射,如果你对你的外在不满意,想改变处境,其实是可以从改变你的心境开始的。不过需要点时间,也需要一个过程你掌握和实践具体的方法。

老子有言: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人军不被甲兵。同样的入军当兵,为什么有人就可以不受刀枪的伤害呢?尝试思考一下。

所以,你可以建构全新的你自己,你也可以建构你喜欢的世界,你的世界里只有你自己,没有别人,哪怕你感觉外在的一切是一个活生生的存在,而这个存在都和你的心理状态有关,和外在无关。

这个世界很大,也很小,换个视角,会很精彩。

欢迎大家关注,抽时间再给大家分享下,”无“的应用,比如为什么说”静能生慧“?

谢谢大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