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被网友批倒的甘地在教科书里还是个正面形象?

发布时间:
2024-07-19 18:26
阅读量:
24

甘地在我国网上形象差,一大原因出在翻译上,这导致中国网友误以为甘地不敢发动暴力革命、太过软弱。

很多人无法理解“非暴力不合作”的意思,再结合自己粗浅的理解,觉得“和平、消极”就是游行示威、写小作文,或者单纯的自焚、绝食。

而这又有点像茧中媒体最爱抹黑的西式民主,所以网友把甘地给批倒了。

实际上并非如此,甘地带领着印度人民违反殖民者的法律法规(不纳税、不入公立学校、不到法庭、不入公职、不购买英货,乃至焚烧英货、自焚),意图在不暴力对抗的情况下,就脱离殖民者的控制。

然而在中文的奇葩翻译之下,中国网友普遍都低估了该运动的烈度

“非暴力不合作”,所有中国人看到这个词第一反应都是“不使用暴力就不合作”而非“不使用暴力、不进行合作”。

(日语就有“非暴力非協力運動”的说法,但是你把“非暴力”照搬了,又把“非協力”换成“不合作”,放到中文就变成了一个“非……不……”句式,极易引起歧义)

按英文直译,翻译成“不合作运动”的话,虽然“不合作”还是不够反应甘地反英的烈度,但“运动”一词可以补足。“非暴力不合作”只会让人感觉莫名其妙,根本感觉不到该运动的烈度,反而会觉得“非暴力”过于软弱。


教科书需要正面宣传,是因为甘地的做法太政治正确了。“不使用暴力、不进行合作”是反对威权主义的教科书。而反对英国殖民更是中国作为亚非拉国家必须支持的,要知道香港才回归不到30年

实际上不合作运动也比欧美无脑上街的更高明、也更真情实感——既然不喜欢这个政府,就联合起来,不和这个政府合作,没有人民的政府自然会倒台。(实际上现在所谓躺平也是一种青春版的不合作,你一说躺平中国网民反而普遍支持了,就是因为躺平一词和生活息息相关、又简单易懂)

相比之下,上街只是相当于哭闹讨奶吃罢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