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著名的阳谋?

发布时间:
2024-07-21 15:27
阅读量:
43

1、读20年书,还30年房贷,最后几十年再给医院做下贡献。


2、古代帝王驭官之术

苏绰是北周开国皇帝宇文泰的谋臣,足智多谋,可与诸葛亮比肩。苏绰对于整个历史上贪官屡禁不绝,世代都有巨贪大奸的现象,自然是心知肚明。

那么有一天,宇文泰也就是北周的开国皇帝,想请教苏绰,如何治国才能永保江山不倒?

苏绰回答,用官。

又问,如何用官。

答,用贪官,反贪官。那怎么用贪官呢?你要叫别人为你卖命,就必须给他好处。而你又没有那么多钱给他们,那就只能给他权,让他们自己想办法用权生钱,叫他们用手中的权去搜刮民脂民膏不就可以搞到钱了吗?

又问,贪官是得到好处了,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苏绰回,他们能得到好处,是因为你给的权利,所以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好处,就必须维护你的权利。那么你的统治不就稳固了吗?

宇文泰又问,既然用贪官,为什么还要反贪官呢?

苏绰回答,这就是治述的精髓所在。

宇文泰就挪到苏绰身旁,谦虚的说,请先生教我。

苏绰答到,这里面有两个好处,

其一,天下无官不贪,不怕官贪,就怕官员不听话。所以可以用反贪的名义踢除不听话的贪官,保留听话的贪官,这样既可以消除异己,巩固自己的权利,又可以受到民众的爱戴。

其二,官员只要贪,你就有把柄在手。他们诚惶诚恐,担心你治他的罪,他越担心就越忠诚。他敢不听话就是自找死路。所以他一定会跟你同心同德,这就是御官之术。

而如果都是清官,那么人民是喜欢的。但是你的位置就危险了,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清官仗着自己清廉,说话直,态度强硬,一定会冒犯你。这种看上去是忠诚的行为,其实就是犯上。你如果忍不了要罢免他,那么民众就会抱怨,有怨气,你的位置就保不住了。

宇文泰大喜

苏绰随即黑着脸就反问道,陛下就没有什么想问的吗?

宇文泰大吃一惊,还有什么需要问的吗?好像没了。

苏绰反问,如果任用贪官,而使民怨沸腾怎么办呢?

宇文泰听了汗如雨下,再次靠前匍匐的问,那该怎么办呢?

苏绰说,你就祭起反贪大旗,广作宣誓,使天下人都知道你是心系天下,最恨贪官。

宇文泰问,那如果贪官惹得民怨太大,该怎么收拾残局呢?

苏绰说,杀之即可,抄家,没收财产,这样做既能平息民怨,称赞你的英明,又能没收财产,何乐而不为呢?

简而言之,就是用贪官确保他们忠诚,杀贪官排除异己,杀大贪以平民愤、没收财产为我所用。

(此回答一定会被和谐,和谐后可关注我公众号,之前所有被和谐的经典文章我都分享在公众号了)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江湖绝学】免费分享给你我写的《社会潜规则》《送礼绝学108招》《职场升迁秘籍》全都是总结好的干货。


3、古代帝王驭民之术

先秦时期,有一个叫商鞅的人,写了一本书叫《商君书》,此书后来成为了古代第一禁书。

禁书是什么意思?就是不允许老百姓看的书!!

为什么会成为禁书?因为这本书是为统治阶层而写,书中的知识能够控制人的思想和行为。里面的驭民五术也可以称之为帝王术。是写给帝王看的,不是写给老百姓看的。

古代皇帝教太子帝王之术,必教商鞅的驭民五术。

驭民五术,咱们先说第一术,愚民术。

所谓愚民就是老百姓不能太聪明,不能有独立思维,必须在思想上控制老百姓,也就是老百姓所有能看到学到听到的知识,都是我想要让你接收的知识,同时我还不断的给你灌输君臣父子等尊卑等级观念,例如: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为家尽孝,为国尽忠等。让你觉得自己地位低下,就该贫穷,就是苦命人。

最狠的是你都这么惨了,我还要赞美你,赞美你的精神,赞美你吃苦耐劳,劳动光荣,吃亏是福。。号召大家都要以你为榜样,向你学习。

那为什么要愚民,而不是给老百姓加大义务教育,发挥人民的智慧,凝聚百姓的血性,这样的话国家一定很强大。因为如果老百姓接触了各类思想,有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他就会觉得人人生而平等,凭什么你世代做官享受,而我们世代为奴受苦。有一天老百姓怒了,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那这时候皇帝还能安心的吃喝玩乐吗?现在你晓得为什么要愚民了吧。


其实古代的那些十年寒窗出来的士子,也不过是皇帝的一颗棋子而已。

乾隆说,所谓恩科,施恩于天下士子,结天下读书人的欢心。

科举的第一要义既不是选才,也不是话语天下,而是牢笼治世,让天下的聪明人全都进到八股的牢笼里,让他们专研张句,白首穷经,那读书人安定了,天下即使还有人想造反,也不过是些草蔻之流,他成不了什么大事。

那文人如果是布衣,他一无所有,他就为所欲为,想怎么想就怎么想,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非常危险。

和珅问:他要是做了官呢......

乾隆:他就会患得患失,畏首畏尾,他舍不得那根顶戴花翎,我们就能牢牢的控制住他。


驭民第二术,弱民术

削弱百姓的力量,以弱驭强,以奸驭良。

以弱驭强就是利用弱民,对强民施加各种制约,让他们没有能力做到跟官府对抗。为什么要用弱民来对付强民呢?因为如果用强民消灭了强民,那最终留下来的还是强的人,而用弱民消灭强民,剩下的就是容易统治和管理的弱民了。

以奸驭良就是用奸恶的人来管理善良的人,这些人心狠手辣又会玩手段,善良的百姓,基本都会听从,这样管理社会就比较安定。

其次对于有钱和有势的地主豪强,要不断的打击和削弱,让地方势力不能形成与朝廷叫板的实力。然后统治阶层还要加强管控兵器、火药、食盐、粮食、马匹等重要物资,并重文轻武,禁止民间习武与尚武精神,以此来弱民。


驭民第三术,疲民术

简单来说就是给老百姓没事找事做,为了养家糊口让你不断奔波,不停劳作,一直累着。累到一回家躺倒床上你立马就想睡觉,这样你就没有心思,也没有时间去想别的了。


驭民第四术,辱民术

打掉百姓的自尊、脊梁和骨气,让他们一听到衙门、皇权就畏惧发抖,一见到有权有势的,就条件反射的去下跪讨好。百姓没有尊严,朝廷才有威严。同时还奖励百姓互相监视,互相检举揭发,让他们不能抱团,形成互不信任、互相提防的恐怖氛围。

这样一来,百姓没有了对彼此的信任感,自然无法抱团。百姓不团结,对朝廷就没有威胁,对他人的防备和恐惧让百姓不管说话办事都小心翼翼,谨慎行事,生怕给自己招来祸端。这样就给统治者节约了管理成本。


驭民第五术,贫民术

就是加强赋税,横征暴敛,压榨百姓生产劳动力的成果,永远不让老百姓有多余的财富与存粮,让你永远处于一种半死不活的状态,你说吃饱了,但是又感觉饿。你说饿了,但是肚子里又还有点东西。所以你会感觉非常的没有安全感,永远只能依附统治阶级,永远听他的安排调动。这样才能维护君主的统治。

举个列子,清朝有个非常狠毒的驭民术,叫33两白银,它是一种人为塑造的贫穷状态。为什么是33两白银呢?当时清朝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大约是33两白银,而每年衣食住行等固定支出却是36两白银。也就是说,老百姓面朝黄土背朝天,幸幸苦苦干一年,到最后还欠3两银子。且永远都会有那3两白银的缺口。

为什么会永远都欠3两银子呢?

比如,今年风调雨顺粮食收成好,那皇帝就会提高房价物价、增加税收等手段剥削你的多余财富。哪里受灾严重,或者粮食欠收,朝廷就会及时降税赈灾。这一切都看似合情合理,百姓还会高呼皇恩浩荡。如果不幸遇到了天灾人祸等变故,那就会被逼得卖子卖女,靠吃野菜度日。所以被生活所套牢的百姓,哪里斗得过皇权在握的朝廷,这一切早就被他们算得清清楚楚。可以这么说,那三两白银的差距是永远也抹不平的。

商君书的最后写道,如果以上五种驭民术都不能对其起作用,这样的人:杀之。


4、将计就计

孙权擒杀关羽之后,正志得意满,其主要谋士张昭求见。孙权问他有什么事,张昭严肃道:“咱们的大祸不远了!”

“你这是什么意思?”孙权不解其意。

张昭道:“您杀了关公父子,关公是刘备结义的兄弟,曾誓同生死。现在,刘备已拥有两川之兵,更加上诸葛亮的谋略,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将领的英勇,一旦刘备知道关羽父子遇害,能善罢甘休么?一定会起倾国之兵,奋力报仇。我恐怕东吴难于抵御了!”

孙权恍然大悟,大惊失色地连连跺脚:“哎呀,我是大大失策了!可事已至此,应该怎么办?”

张昭说:“您不必忧虑,我有一计,可转危为安。”接着就详细讲述了此计内容,“现在,曹操拥百万大军,虎视华夏。刘备要兴兵报仇,必定要与曹操讲和。假如两处联兵而来,我们就危险了!所以,我们可先派人把关羽的头送给曹操,以明白显示我们之所以擒杀关羽是曹操的指使。这样,刘备必恨死曹操,西蜀之兵也就不会攻我们,转而攻曹操。我们则坐山观虎斗,然后从中取事。这才是上策。”

孙权同意张昭的计策,马上派使者把关羽之头盛入木匣中,送到曹操那里。

曹操因为不久前关羽水淹七军,又大挫曹仁,正坐不安席,看到关羽头颅送到跟前,顿觉解除了心中大患,十分高兴,“云长已死,我终于能睡个安稳觉啦!”

曹操话音未落,阶下一人站出来大声道:“这是东吴嫁祸于我们的奸计!”

曹操定睛看,原来是主簿司马懿,忙问他为什么如此说。

“当年刘、关、张桃园结义时,誓同生死。现在东吴杀了关羽,怕刘备报仇,所以才把关羽首级献给您,以使刘备迁怒于我们,不再攻打东吴,而跟我们算账。东吴却想在我们和刘备两败俱伤时,坐收渔翁之利!”

曹操一拍额头:“你说得有道理,我该怎么办?”

司马懿献计道:“这很好办。大王可以把关羽首级配上香木刻成的身躯,然后以大臣之礼隆重安葬。这样一来,刘备就不会恨我们,只会恨东吴而尽全力东征了。我们却可以观其胜败:刘备胜则也攻东吴,东吴胜就同东吴一起灭刘备。二处只要有一处被我们消灭,余下那一处也就不会长久存在了。”

曹操大喜,立刻召见东吴使臣,收下木匣,又命工匠迅速刻一香木躯体,与关羽头颅配在一起。一切俱备后,曹操率领文武百官,大供牺牲,以王侯之礼隆重为关羽送葬。曹操还亲自在灵前拜祭,并追赠关羽为荆王,派专门官员长期守护关羽之墓。这种葬礼,在魏国,可以说绝无仅有;以曹操的身份和人格,对关羽的尊崇礼敬,也可以说无以复加了。

刘备闻知,果然只恨东吴,发誓要倾国出动,与东吴不共戴天。

孙权本想嫁祸于曹操,但被技高一筹的曹操识破,于是曹操将计就计厚葬关羽,使孙权的计谋失败。


5、借刀杀人

曹操招安张绣之后,听纳贾诩的建议,打算找一位有名望的人去招安刘表。孔融荐出祢衡。谁知祢衡恃才自傲,将曹操的手下贬损一番。

当时张辽在一旁,抽剑要杀祢衡。

曹操制止说:“我正缺少一个鼓吏,早晚朝贺享宴,可令你担任这个职责。”祢衡不推辞,应声而去。

张辽说:“此人出言不逊,为何不杀了他?”

曹操说:“此人素有虚名,远近皆知,今天杀了他,天下人必然说我不能容人。他自以为有能耐,所以令他为鼓吏来羞辱他。”

第二天,曹操大宴宾客,令鼓吏击鼓。祢衡一身旧衣而入,击《渔阳三挝》,音节殊妙,深沉辽远,如金石之声。座上人听着,莫不慷慨流涕。左右人喝道:“为何不更衣?”祢衡当着他们的面脱下旧衣服,裸体而立,赤身尽露,客人皆掩面。祢衡慢慢穿上裤子,脸色不变。

曹操叱道:“庙堂之上,为何这般无礼?”

祢衡说:“欺君罔上才叫无礼。我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而已。”

曹操说:“你清白,那谁污浊呢?”

祢衡道:“你不识贤愚,眼浊;不读诗书,口浊;不纳忠言,耳浊;不通古今,身浊;不容诸侯,腹浊;常怀篡逆之意,心浊。我是天下名士,你把我用着鼓吏,这像阳货轻贱孔子。”

曹操指着祢衡说:“令你去荆州做说客,如果刘表来降,就封你做公卿。”

祢衡不肯去,曹操便命备三匹马,令二人挟持着他而去,并教文武官员在东门外为之置酒送行。祢衡到荆州,见刘表之后,表面上颂扬刘表的功德,可实际上尽是讥讽。刘表不高兴,叫他去见黄祖。

有人对刘表说:“祢衡戏谑主公,为何不杀了他?”

刘表说:“祢衡多次羞辱曹操,曹操不杀他,是因为怕因此失去人望,所以叫他当说使到我这里来,要借我的手杀他,使我蒙受害贤的恶名。我如今让他去见黄祖,让曹操知道我刘表有见识。”众人皆说好。

祢衡至黄祖处,共饮,皆醉。

黄祖问祢衡:“你看许都有什么人?”

祢衡说:“大儿孔融,小儿杨修。除此二人,别无人物。”

黄祖说:“我像什么呢?”

祢衡说:“你像庙中的神,虽然受祭祀,遗憾的是不灵验!”

黄祖大怒,说:“你把我比成是土木制作的偶像了!”

于是杀了祢衡。祢衡至死骂不绝口。曹操得知祢衡受害,笑着说:“腐儒舌剑,反自杀了!”

曹操既想杀祢衡,又不愿担害贤之名,不让自己招贤纳士的大计因之受半点儿损害。经过几番唇枪舌剑的交锋,曹操知道祢衡这种人肯定会被达官显贵所嫉恨,所以他便派祢衡出使刘表,企图以刘表无谋无量杀死祢衡,使自己毫无损失的解除心头之恨。刘表识破了曹操的如意算盘,竟然也容忍了祢衡的讥讽,但他令祢衡去见黄祖,最终将祢衡放到黄祖的刀下。


6、嫁祸于人

曹兵17万人每日耗费粮食量浩大,诸郡又连年饥荒干旱,接济不上。曹操想催促军队速战速决,李丰等却闭门不出。曹军相持了一个多月后,粮食将要用完,只得写信给孙策求救,借了粮米十万斛,仍不能满足支配。

一天,管粮官任峻部下的仓官王前往禀报曹操说:“如今兵多粮少,应当怎么办?”曹操回答说:“可以用小斛分发军粮,暂且救一时之急吧!”王说:“兵士倘若怪怨起来该如何是好?”曹操说:“这你不用管,我自有办法。”

王依照曹操命令,以小斛分发军粮。曹操暗中派人到各营寨去听风声,各营寨怨声载道,都说丞相欺骗了大家。曹操于是密召王入帐,对他说:“我想向你借一件东西,以此息众怒,你可不要吝惜。”王说:“丞相想借什么东西?”曹操说:“我想借你头用以示众!”王大惊失色,说:“我实在无罪!”曹操说:“吾也知道你无罪,但是如不杀你,军心就难以稳定。你死后,你的妻子儿女我会为你照顾,你就不必多虑了。”王再想申辩时,曹操早就呼喊出刀斧手,推出门外一刀斩罢;然后把王人头悬挂在高杆上面,并贴出告示:“王故意用小斛散发粮米,盗窃官粮,谨按军法,斩头示众。”于是众怨开始缓解。

曹操通过故意伤害别人的利益,博得了大多数士兵的同情,让士兵在心理上认为曹操无过。通过此计,自己产生把士兵由于小斛散粮对自己产生的怨恨,转化为对王个人的怨恨,转移了士兵的注意力,达到了平息众怨的目的。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江湖绝学】免费分享给你我写的《社会潜规则》《送礼绝学108招》《职场升迁秘籍》全都是总结好的干货。

社会底层穷二代,十年磨一剑,小有成就,喜研究人情世故、送礼技巧与灰色文化,揭秘职场、官场、商场、情场潜规则。欢迎志同道合者一起分享交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