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班真的快乐吗?

发布时间:
2024-07-22 10:53
阅读量:
50

前两天看了一个温铁军老爷子的视频,这个老爷子是真TM敢说。

他讲到说1998年下岗了4500万人,40万家国企倒闭。

2008年失业了2500万人,6万家沿海的外贸企业倒闭。

老爷子说这个是特大的危机。他还说他拿着这些数去问海外的学者们。

如果你们的国家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啊? 海外学者直接说我们的国家就没了,一定会发生动乱。

我看完这个视频之后,我就在那想。现在比1998年和2008年都严重啊!官方现在报的失业率是大概5%左右吧啊?就一直稳定在5%左右。我们的劳动人口21年底是9.53亿。这5%是4759万,将近4800万。这个比1998年人数还多。比1998年还危急啊!而且这还是官方的数据。

套用一个网红经济学家的话,好的消息你要乘以0.8的系数。不好的消息你要乘以1.5的系数,基本就接近真相了 今年青年失业率20%✖️1.5=30%左右就差不多了,还有很多在家复习考研的,以及开顺风车跑外卖的都没算。
现在的情况到底是什么样呢?

一是一周工作一小时以上就不算失业。这个标准非常的低。我跟你们说一下,横向比较你们就知道了。这个美国是一周工作15个小时以下算失业。法国是一周工作20个小时。您看我们这标准有多低?我失业了,不可能我一直闲待在家吧?就一周工作一小时,随便打个零工就不算失业了。

二是主动辞职不算失业。统计的时候认为这个主动辞职,没有就业意向,这个就算就不算失业。

三是没有就业意向的不算失业。躺平了不想工作的就不算失业。 四是农民工不算失业。

这个是个非常大的一个bug。因为我们统计的是城镇的调查的失业率,农民工不算城镇人口。而且没工作就回农村了。

这个想调查也找不着人对吧?务农去了,人家有活干。

人还有个地能种,所以这个不算失业。 所以我们的真实的失业率,要比现在的5%要高不少。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研究院的这个研究研究员叫王明远,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他认为现在的真实的失业率应该在8%左右。我看了一下他推导的还是比较有逻辑的。至于说有些人说可能都已经超20%了,我认为肯定没到。如果是到20%的话,那也就是说将近2亿人失业。我们自己的直观感受,你身边的人没有那么多人的失业。

比如说可能我身边人可能失业比较多,现在房地产和教培都不景气,所以身边失业的人比较多。

那如果你是这个体制内的,你会发现你身边没有人失业。

如果失业率是8%的话,那也就是说将近八千万左右的劳动人口失业。

7个人中间有一个。这个劳动人口11到12个人中有一个。

这个比例应该是比较客观的,跟我们的真实的感受应该是比较吻合的。 所以最近就有很多那种羡慕嫉妒恨,什么退休有劳保的这个文章特别多或者视频,总上热搜。

一边是青年失业率首破20%(实际不止), 一边是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3.8%。 只能说,人世间的悲欢,并不相通。

大概是10年前,一位高人无意间跟我说了这样一句话,这句话之后彻底的改变了我为人处事的方式。

他说其实大多数人痛苦的根源都在于一直在被社会的标准所绑架,就这么一句很普通的话,很多人可能不能理解。

不信的话你可以试想一下

如果说你这辈子不谈恋爱不结婚不买房不生孩子不内卷,那么你真正会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在中国,真正阻止你做自己想做的事的主要问题并不是没钱,真正困难的是害怕周围人对你的评价,就像学生担心考试考不好,考不好就考不好,考不好大不了下次再考。

事实上,她害怕的并不是考不好,她怕的是老师家长的失望和批评。

很多人都害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儿,因为他想做的事很可能会让其他人不满意。

你可能不想结婚生孩子,但是其他人会说不孝要有三无后为大。

你可能想去诗和远方,但是其他人会说你的父母尚在苟且,你有什么资格去适合远方。

你可能想换工作,想换伴侣,想干这干的,但是你不敢。

这些事本身并不可怕,你害怕的是被其他人认为是不负责任的,是不孝顺的。

你害怕的事多了,自然就活得累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儒家文化。

在儒家文化中,人不是为自己而活的,而是为父母为家人为社会而活的,甚至可以说,人是为自己的社会评价而活的。

所以,身处儒家文化圈中的东亚中日韩人,家庭关要复杂和辛苦一些,而西方就不会这样,他们认为自己感觉舒适才是最重要的,而外界怎么看你,其实并不重要。

其实大部分人只要能不在意社会的评价,哪怕一个月挣个几千块钱,日子都能过得很舒服。

大多数人痛苦的根源都在于一直在被社会的标准错绑架。

社会要求男人必须要买房买车。

社会要求女人要瘦要好看,要在30岁之前把自己嫁出去。

一旦接受了这些社会默认的标准又达不到之后,你会很容易变得痛苦。

你想一想,是谁在你的脑子里给你植入了这些错误的观念?难道不是自古以来儒家思想吗?不能为自己而活,这是儒家思想的弊端。

现在社会越来越原子化,社会评价是逐渐淡化的,压力主要还是来自父母,父母他们那辈人是熟人社会,他们很在意社会评价

就拿不结婚生子来说,别人的评价其实没啥杀伤力,完全无所屌谓,但父母的一句:为了你的事,我愁的整夜整夜睡不着就能让你妥协。

可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应当是为了当牛做马还30年房贷,繁衍后代。


人这一辈子,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有时候想明白了,你就会明白真正重要的东西,从来不是什么金钱财富,名利,而是最平淡的东西。

虽然说有了钱,就有了生活的底气,不用吃苦受累;有了名利,就会受人尊重,有人讨好。

但这些都是表面的东西,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

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自己,是做真实的自己。

不可能有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读十几年书,上十几年班,就是为了还他妈那三十几年房贷。

所以当我们把买房结婚生子等任务放下时,你会发现生活其实很简单

原来看手机也没事

原来睡到大中午也没事

原来懒惰不想上班也没事

原来不对讨厌的人笑也没事

原来躺平也没事

原来除了父母只爱自己也没事

原来……生命完完全全是属于自己的。

可当你把有车有房当做理所当然去追求,便是自我奴役。

所以现在,虽然我的生命在历程中时日消逝,却从未有像现在般充满力量,如同一台沉寂许久的钢铁巨兽,等待着重新运作起来的那刻,齿轮已在转动,一切尽在时间中。

我不敢说我这辈子能够成就什么样的伟业,我的性格决定了我这辈子所能达到的高度,但是,我的生活我想要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过,这就够了。

《明朝那些事儿》中有一句话

我之所以写徐霞客,是想告诉你:所谓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与一件事相比,其实都算不了什么。

这件事情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也正是这句话,把明朝这本书提高了整整不止一个档次。

整个明朝,无论朱元璋,朱棣,朱由检,还是张居正,王阳明等等,这些人都是被时代裹挟着往前走,他们或许在政治上,或许在思想上,占据顶峰,俾倪一切,可是他们在漫漫人生中,真的快乐吗?

至少,徐霞客是真正快乐的。

当同朝的其他人在执着富贵与功名时,徐霞客却坐在黄山绝顶,听了一整天的大雪融化声。

虽然现在我们都知道了长江的源头是可可西里羌塘的腹地,但那时候就启步去寻找是何等的毅力和勇气

活了30多年的我终于明白,我们这一代人真是陷入了一个圈套。

在外拼命打工,抛妻弃子,四处奔波,即使透支身体也在所不惜,就是为了挣俩钱,为了遇事不求人,为了生活能体面点。

结果挣来的血汗钱,还房贷,还车贷,进医院,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喝,舍不得穿,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生活也是一地鸡毛。

即使以后有了孩子,他们长大以后,又何尝不是走上了我们的老路。

如此这般循环往复,整日忙忙碌碌,心力交瘁。没有时间考虑为什么?有了学区房,在旁边的学校上学,就能跨越阶层了吗?醒醒吧!社会是已经即得利者的!

我们是时候该考虑一下了,我们拼命赚钱到底是为了什么?

为了养家糊口,还房贷,还车贷,把身体累垮了再去医院,治好了继续干,好不了就只有死路一条!

我发现有些人就是愿意去憋大招,卧薪尝胆,想着年轻的时候吃吃苦老了就享福了,你不觉的这句话很傻比吗?

初三努努力考上高中就轻松了,高三再努努力考上大学就轻松了,工作时努努力,升职加薪就轻松了!

买房买车一开始压力很大,还完房贷就轻松了!孩子结婚需要家里出钱,咱省吃俭用几年以后孩子挣的多,咱就轻松了。

孙子出生,咱帮忙带带啊,等孙子上幼儿园咱就轻松了。我现在70岁了,再给孩子帮衬点,再过几年上天堂我就轻松了。

你年轻的时候忍辱负重老了以后就能负负得正荣华富贵了?老板天天给你画大饼你觉得不过瘾,非得自己给自己在画一个老年大饼?

你现在过的是有多不幸福才能让你觉得风烛残年的时候能补回来?

我在这里没有传递所谓不良的价值观,无论你选择朝九晚五还是浪迹天涯切记,别把希望和焦虑全放在未来。

我老了以后可能会孤苦伶仃,所以我现在要做点什么!我老了以后可能会荣华富贵,所以说我现在应该做点什么。

千万别这样,你对未来所有的焦虑跟希望请全部放在今天,你的过去全部都是假的!你的未来也不一定会到来。

你就摸摸你自己的良心问问自己,你今天过得咋样啊,就到此为止,你再多想一点就是蠢。

千万别信西方那一套什么多做好事了S了以后能上天堂。你只要活在今天这24小时里,你现在就在天堂!

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能够让我们堕落,但我们通过奋斗和努力,始终让自己过着平庸的生活,没有因为某些挫折而变得更差劲,在此基础上,我们也许会遇到一些机遇,从而获得更好的生活,这才是普通人活着然后努力的意义。

我们的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完这一生便是成功。

欢迎大家收看我辍学之后捡破烂的经历~

江湖纵横录:讲讲我这个穷二代闯荡社会的一些经历,走出迷茫

我是 @江湖纵横录,社会底层,穷二代。见过社会百态,走过弯路,遇过良机,受过挫折,十年奋斗,小有成就,愿和大家一起交流

喜研究生活中的人情世故、送礼绝学和社会潜规则。累计为3000+人解答过人际、送礼、职场等难题。私人号:G37577705,添加即送《职场秘籍+送礼绝学》、《人性天书72卷》

有的文章太露骨发布不了,有缘刷到就点个赞吧。悟透社会江湖潜规则,提前300年改变命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