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如何摆脱堆砌辞藻?
林彪的女儿林豆豆有一篇文章《爸爸教我怎样学会写文章》,此文一度风行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林彪非常看重词汇的作用。他告诉女儿,“要留心学习各种各样的词汇……主要是好的词汇,才能使文章生动简练,有立体感,增强艺术性,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一篇文章没有一句好的语言,就等于一碗白开水。”他以苏州刺绣为例,启发女儿:“为什么(苏绣)那么漂亮呢?就是因为丝线的品种很多,听说有4800多种,光红色的就有几十样。颜色的花样很多,所以绣出来的东西好看,逼真。写文章也是一样,词汇好比丝线,掌握词汇越多,就能运用自如,变化无穷,随手拈来就能选出那些浓淡相宜的颜色,‘织成’最美好的作品。”同时,他还提醒林豆豆:“用词也要慎重选择,用得自然,用得得体。”“不要那些没有生命力的,已经死去的陈词滥调,也不要故弄玄虚,堆砌词汇,在一篇文章里使用过多的词汇,会产生臃肿累赘,以词害义的毛病。”
林彪教女儿写文章,其实来自于他自己对写作的心得体会。兹将林彪最爱的词汇,最擅长的修辞法,择要列如下。
在副词之中,林彪最爱“最”。
1960年,红旗发表他的长篇文章《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其中就有四个“最”——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用最坚定、最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和最巧妙、最灵活的斗争艺术,指挥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曲折复杂的环境中,取得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胜利。
六年以后,他将“最”的使用推向了新的高度:
毛泽东思想是当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顶峰,是最高最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主席的书,是我们全军各项工作的最高指示,毛主席的话,水准最高,威信最高,威力最大,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
毛主席是当代无产阶级最杰出的领袖,是最伟大的天才,有最高的革命责任感,最现实的革命精神。毛泽东思想经过长期革命斗争性的考验,是无产阶级最高的理论,是世界上无产阶级最高水准的著作,是我们有史以来最高水准的著作。
他教育女儿:“用词也要慎重选择,用得自然,用得得体。”显然“最”是林彪慎重选择的结果。在他看来,他对这个词的运用,自然而得体。
这一自然而得体的“最”,在两年后得到了进一步升华,1968年10月20日,在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林彪以文化大革命“成绩最大最大最大,损失最小最小最小”一语,将“最”的用法放到了史无前例且登峰造极的位置上,从而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在形容词之中,新、一定、真正、一切、必须、全面、永远等是他的最爱。
新局面/新形势/新的水平/新的阶段……
一定要按照毛主席的教导/一定要掌握这个斗争的大方向/一定要比过去举得更高/一定要进一步抓紧
军队一定要真正成为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把毛泽东思想真正学到手/真正掌握起来/……
冲破一切阻力/正在荡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一切污泥浊水/毛泽东思想是全党、全军和全国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坚持在一切工作中用毛泽东思想挂帅……
林彪在修辞学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特点——他创造了不少“闪光的语言”,“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在‘用’字上狠下功夫。”“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对毛主席的话,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林彪教育女儿:“不要那些没有生命力的,已经死去的陈词滥调,也不要故弄玄虚,堆砌词汇。”“一篇文章没有一句好的语言,就等于一碗白开水。”
显而易见,这些语言,在林彪看来,是有生命力的,是好的语言。它们也确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连毛泽东本人也铭心刻骨,“什么一句顶一万句,连半句也不顶。”毛的牢骚从另一方面,说明这句话之深入人心。林彪的这些惊人之语很快成了大众传媒的宠儿,在他还没有出事之前,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迅速地成为那个时代的惯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