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轨卫星数量已超 900 颗,位居世界第二,这一成就如何推动我国在全球航天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发布时间:
2024-07-24 07:41
阅读量:
41

3万的五菱MINIEV也是车,1000万的劳斯莱斯幻影也是车。

不以卫星的质量为前提,只谈卫星的数量,就是纯粹的耍流氓。

要看中国在轨卫星数量超过900颗,重点在于我们这900颗卫星是啥水平,否则人家印度一枚火箭就能发射100+颗卫星的技术在手,区区900颗卫星,印度几个月就能搞定了。

注:以下数据均模糊处理。

1、中国北斗卫星系统

截止2024年,中国北斗卫星约有40+颗在轨卫星。

北斗卫星是当下世界唯一能和美国GPS并驾齐驱的全球卫星导航通信星座系统。

截止2023年,中国北斗系统的年产值超过5300亿元。

2、吉林一号卫星系统

截止2024年2月,吉林一号卫星星座拥有100+颗在轨卫星。[1]

吉林一号卫星星座,是人类当下最大、最先进的光学遥感卫星星座。

年产值不详。

为啥不详呢?

因为人家的主业是有事没事跑去给隐形战机和航空母舰战斗群拍个实时追踪视频,顺道接一些赚钱的项目。

这个卫星星座到底是拍谁的隐形战斗机和航空母舰战斗群呢?

那肯定是拍你啦,难道是拍我啊?

3、天通卫星系统

天通卫星一共有3颗,系移动通信卫星系统。

这系统是干嘛的呢?

华为手机的卫星电话,用的就是天通卫星。

中国天通系统,实现了移动通信的“天地一体” 手机直连,使卫星电话走入了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之中,对于未来中国的自然灾害应对能力,提供了助力。

4、天链卫星系统

天链系统是世界上第二个拥有对中、‌低轨航天器具备全球覆盖能力的中继卫星系统,主体是“天链”中继卫星。

简单来说,就是所有卫星、飞船、空间站的太空通信基站。

目前天链卫星数量不到10颗。

如果加上我们在月球上的“鹊桥”中继卫星系统,则中国的天链卫星达到了10颗左右。

5、风云卫星系统

风云卫星系统以“风云”系列卫星为主体,主要有极轨气象卫星和静止气象卫星两个部分,是世界上第三个具备多轨道系统的气象卫星系统。

顾名思义,这系统是监测全球气象环境的。

目前该系统有10颗左右颗风云卫星在轨运行。[2]

6、还有资源卫星系统等各种民用系统,都是些渔政啦,自然资源啦,农业生产之类的卫星,懒得去查了。

7、其它卫星系统

悟空号:2015年发射,我国首颗暗物质探测卫星。

悟空号通过探测宇宙中高能粒子的方向、能量以及电荷大小来间接寻找和研究暗物质粒子。它也是人类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空间探测器,超过国际上其他所有同类探测器。[3]

在相同时间内,它积累的TeV(1TeV=1万亿电子伏特)以上的观测数据相当于国际空间站上的日本量能器电子望远镜和阿尔法磁谱仪实验的5倍以上,意味着完成了其他“同行”至少10年的工作量。基于这些数据,科研人员成功获取了国际上精度最高的电子宇宙射线探测结果。[4]

墨子号:2016年发射,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这颗卫星的主要目的有4个,分别是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广域量子通信网络实验,星地量子纠缠分发实验,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实验。

而且,墨子号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别的量子态传输。[5]

慧眼号:2017年发射,我国首颗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

这个系统的目的主要是探测黑洞、中子星等致密度星体。

它的高能探测器和低能探测器的能量分辨能力是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也是在0.2-3MeV能区国际上有效面积最大的伽马射线暴探测器。[6]

“慧眼”卫星应用中国科学家首创的直接解调成像方法,实现宽波段、高灵敏度、高空间分辨率X射线巡天、定点和小天区观测,在世界现有X射线天文卫星中,具有先进的暗弱变源巡天能力、独特的多波段快速光变观测能力等优势。

羲和号:2021年发射,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

注:羲和是我国上古神话中的太阳女神和制定时历的女神。

“羲和号”全称是太阳Hα光谱探测与双超平台科学技术试验卫星

“羲和号”同时验证两种技术——一方面是太阳科学观测技术,一另一方面是卫星平台试验。

在卫星平台技术的验证上,“羲和号”基于磁浮控制技术,实现了载荷舱和平台舱的空间隔离,这样平台的震动就不会传递到载荷舱。

这项技术用通俗的,不那么专业的话来说就是,利用磁悬浮技术,使“羲和号”的载荷悬浮在卫星系统内,然后卫星系统通过激光无线数传和无线能源传输技术,实现载荷与卫星平台的能量与数据交互——这样的技术,可以使卫星拥有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稳定度。

在太阳科学观测技术上,“羲和号”搭载了一台太阳空间望远镜。

夸父一号:全名为先进天基太阳观测平台(Advanced Space-based Solar Observatory,简称:ASO-S。

这个系统的主要目的是观测和研究太阳磁场、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起源及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

张衡一号:我国首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隶属于“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计划”[7]

“张衡一号”主要用于地球物理场探测和研究。

通过监测全球空间电磁场、电离层等离子体、高能粒子沉降等物理现象,为地震机理研究、空间环境监测和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也是我国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地震立体监测体系的重要基础,最终建立起全球地震立体观测体系天基平台。

太极一号:2019年发射,我国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对,你没看错,就是《三体》里说的那个引力波。

太极一号是中国“太极”计划中的一部分,“太极计划”,将按照三步走的原则,逐步攻克引力波探测所需的相关技术,最后建立起一套由多颗引力波探测卫星构成的星座系统,最终实现对全宇宙的引力波探测能力。

“太极一号”实现了我国迄今为止最高精度的空间激光干涉测量,成功开展了我国首次在轨无拖曳控制技术试验,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微牛级射频离子和双模霍尔电推进技术的在轨验证,这为我国在空间引力波探测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奠定了基础。[8]

天琴一号:2022年3月,“天琴一号”卫星在轨运行期间获得全球重力场数据。

这是我国首次使用国产自主卫星测得的全球重力场数据,也标志着“天琴一号”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德国之后的第三个有能力自主探测全球重力场的国家。

天琴系统最终将在地球10万公里的轨道高度上,部署多颗卫星,最终构建地球的空间引力波监测系统——该计划被命名为“天琴计划”。

怀柔一号:“怀柔一号”是一个双星星座系统,全称叫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主要是对引力波伽马暴、快速射电暴高能辐射,特殊伽马暴和磁星爆发等高能天体爆发现象进行全天监测,目的是研究、监测黑洞、中子星等致密天体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双致密星并合。

它也是目前人类对伽马暴、磁星爆发、快速射电暴、地球伽马闪等爆发事件综合探测能力最强的卫星系统。

以上各种系统,只是我国卫星系统中的一部分,还有很多系统,由于各种原因,难以整理,就不列举了。

综上可得知,中国在轨卫星居于世界第二,不仅仅是单纯的数量保障,更有绝对的质量保障。

至于最高赞拿着马斯克的星链在轨卫星数量来证明中国航天不仅不如美国,甚至连马斯克的空叉公司(SpaceX公司)都不如。

该答主还说星链实现了商业盈利,代表着可持续的模式,而中国这边是国家拨款的,代表着不可持续的落后模式,其实我想说,2022年,星链的营业额只有14亿美元,不到100亿人民币——这个数,连北斗系统年产值的零头都不到。

我最纳闷的就是,每次涉及到航天话题,那些把马斯克、空叉公司(SpaceX公司)、星链、星舰捧上天的人,他们从来不动手翻阅一下数据,查阅一下资料的吗?

前有拿着星舰运载能力代表整个航天技术水平。

后有拿着星链发射数量代表所有卫星技术水平。

对此我只能表示:尊重他人认知,放下育人情节。

我们只需要按照自己的规划,努力做好的自己的事就行了。

按照中国的计划,以上所有项目,都将在2035年前实现完全建设。

到了2035年,中国的太空景象会是如何?

我们已经成功建设了月球基地,并实现了有人常驻。

我们已经实现了火星的采样返回,并开始建设地球-火星往返交通系统。

我们已经建设了涵盖低、中、高轨道+太阳系深空环境的太空互联网与定位通信导航系统。

我们已经可以对太阳进行全面监测,建成人类首个地球防御系统,首个空间引力波探测体系,首个天基量子通信网络······

星辰大海,是奔着人类走出地球,走向太阳系乃至整个宇宙的,而不是天天在近地轨道玩花活,然后一个月球都上不去,却天天靠嘴巴喊着走向太空时代的。

还有,大家知道为什么以上计划,很多时间节点都是定在2035年前吗?

因为:到二〇三五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