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的成就很伟大吗?

发布时间:
2024-07-27 20:29
阅读量:
30

杨振宁反对无效!他曾顶着骂名阻止建造360亿的大型粒子对撞机,但提出计划的中科院院士王贻芳却不肯放弃,并在5年后重新申请,他说:“建造对撞机我用不上!但我不提的话就是没有尽到规划的责任!”直至如今王贻芳仍在申请政府批准,前几天他还找来了欧洲科学家。

2014年杨振宁公开发对建设大对撞机,92岁的他很少如此高调。

一时间不管是民间舆论还是科学界,都讨论的沸沸扬扬。

网友们更是戏称,这场辩论是“杨振宁的最后一战”。

而这场辩论的另一方就是主张建设大型对撞机的中科院院士王贻芳。

其实王贻芳和杨振宁背后并不是他们自己,而是中国科学家两种不同的声音。

有人支持,有人反对。讨论了十几年,至今这个项目仍旧没能落地。

对撞机其实就是研究比物质最基本的构成,那些什么原子啊,粒子之类的。

而粒子研究重要的条件就是能够加速,让粒子运动,并且互相撞击。

所以这个机器并不是单独一个机器,而是一整个设施,这个设施还必须放在地下。

这个大对撞机可是真的非常大,周长可以达到100公里。

一旦建成,它将产生能量巨大的高能粒子碰撞,助力对量子力学的研究。

王贻芳也诚实说,他用不上这个对撞机,他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年轻人造的。

他还在回应杨振宁的文章里说,要考虑一线年轻科学家的想法。

这话似乎在暗指杨振宁老了,跟不上时代,脱离实际研究。

然而2019年,杨振宁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开回应了此事。

他认为大型对撞机根本就是过时的项目,都已经到了没落的时候,中国人没必要捡剩饭。

他年轻在美国读书的时候,西方早就玩过这一套了,只不过国内很多人不知道。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是高能物理的黄金时代,可早在30年前,这个领域就停滞了。

对撞机唯一的成果就是希格斯玻色子,外国人靠这个拿了诺贝尔。

但是杨振宁说其中的理论还是50年代的那些东西,希格斯玻色子一篇论文署名6000多人,这在科学界并不常见。

而且这个项目的延续只能靠大机器一直膨胀,做不下去了就建更大的机器。

他认为,这座大型加速器耗资太大,恐怕需要200多亿美元的天价。

就算这个项目能帮中国拿下一个诺贝尔,却不能为人类生活带来实际性的好处。

我们的基础人才储备也做不到完全主导项目,必将大量引进外国人。

花这么多钱,写一个得奖的论文,上千人一起署名,一大半都不是中国人,但是中国掏钱,这不值得。

而杨振宁也承认,如果全听他的,那么恐怕有很多研究院要关门,很多人要失业了。

所以在2019年之后,年纪越来越大的杨振宁就不再回应这件事。

而王贻芳还在不断地坚持,他拿出了设计方案,把成本控制在了300亿人民币。

并且向国际组织申请,准备逐步落地。

4月份,欧核中心理事会主席拉比诺维奇说,我有信心中国科学家能够建造出最大对撞机。

他还认为杨振宁和其他许多人一样,“低估了中国的能力”。

全世界的高能物理都要大机器,都指望着政府给钱,美国和日本都已经放弃,欧洲建了一个。

如今高能物理学家都把中国当做救命稻草,就是因为我们有钱。

然而我们究竟是引领科技前端,还是“人傻钱多”,还是需要慎重考虑。

纵观整个事件,我们可以发现这不仅是一场有关CEPC项目利弊的争论,更是一场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之间的理念碰撞。

杨振宁等人更看重实用价值,而王贻芳这一阵营则倾向于追求知识本身,不计较短期回报。

两种理念彰显出中国科学界在发展道路上存在的分歧,让人不得不反思一个发展中大国如何权衡科研投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