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在现代的功绩放到古代能立庙吗?

发布时间:
2024-07-28 05:09
阅读量:
35

举三个人:

第一个:张骞。张骞通西域带回来:核桃、蚕豆、芝麻、葡萄、石榴、香菜、胡萝卜、黄瓜、大蒜。

这些东西提供的总热量,比杂交水稻的增产要多吧。有人给张骞立庙吗?

第二个:宋真宗赵恒,他从东南亚引进了占城稻。占城稻耐寒、生长周期短、适应力强,一年可以两熟,北宋因推广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长,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710万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万。这个功绩不比袁隆平差吧。宋真宗还是个皇帝,也不会有史官埋没他。那今天有人把他捧成农神吗?

第三个:陈振龙,他从菲律宾引进了红薯。因为有红薯喂饱了中国人,使得中国人口从明末的一亿左右变成了清朝的三四亿。

以上这几个人物,对于农业的贡献,都比袁隆平更大。如果袁隆平回到古代,功绩不可能比得上他们三个之中的任何一个。

虽然现在网上有一种造神倾向,劝大家感恩袁老,这原本很好,但是矫枉过正,虚假造作偶像,也是不恰当的。就好像一想到保护动物就是大熊猫,但是大熊猫不是唯一的保护动物。同样,袁老是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的旗舰标杆,但不能因此把千千万万人的努力归结成他一个人的功绩。这既是对其他科研人员的不尊重,也同样是对袁老的不尊重。

—————————更新——————

由于钢精比较多,补充说几句:

中国建国以后的水稻产量增长,有几个原因:

1.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

2.完善的水利设施建设,减少旱涝影响。

3.矮杆稻。

4.杂交稻。

5.其他良种选育。

杂交水稻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而且我国有四种主粮:水稻、小麦、玉米、土豆。水稻只是其中一种。杂交稻又只是水稻增产的一部分。

粗略估算,水稻占粮食总产量的39%,杂交稻播种面积占水稻的51%,产量占58%,如果没有杂交稻的话,粮食总产量会下降6%左右。袁隆平、颜龙安等等所有杂交稻科研人员,共享这份功绩。

然后我举的三个人是有特定意义的。张骞引入了新的物种,丰富了整个餐桌。赵恒引进的良种,产生了产量翻倍的效果。陈振龙引进的红薯,是预防有人抬杠说什么杂交水稻不好吃也可以做饲料啊保证粮食安全啊之类,真正的粮食安全底线在这儿哪!

所以我说,如果要搞造神,那按这个标准,能造神的人多了去了。归根结底,杂交水稻之父,不等于水稻之父,更不等于农业之神。如果袁隆平要立庙,那把化肥之父、农药之父、水利之父、大棚之父乃至于杂交小麦之父、杂交玉米之父这些一概立庙,搞个万神殿,我没意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