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派如何看待汉江奇迹?

发布时间:
2024-07-30 01:28
阅读量:
37

→:印度是计划经济

←:何来此说

→:印度2014年才废除五年计划,印度私营企业要投资还得获得许可证,印度还发展公营企业,这不妥妥的计划经济?

←:照你这么说韩国岂不是也是计划经济,朴正熙时期也是统制经济,还是积极地指定资本家投资重化工企业,印度只是要求规模以上的企业必须持有许可证,不会强制投资,更何况印度乡村小工业也压根不需要许可证。再者韩国的土改可是相当彻底,印度就只是把英国人的包税人变成了普通地主

→:←就会揽功

→:不是,哥们?


→:纳粹本质是←

←:我就不跟你扯什么阶级分析了,纳粹连国有化都没实施,还把一些德国国企卖给了垄断资产阶级,怎么算←?

→:纳粹是←,不信你看它名称

←:照你这么说,自由军团是自由主义组织?

→:←就会除籍

←:点击此处输入文字


看到过一种论调,以为日韩台战后经济发展得都极为迅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社会主义的中国大陆实行个工业化有什么难的。但我却以为社会主义中国大陆给日韩台带来了极高的统战价值,看看战后濒临倒闭的丰田是靠什么救活过来的就清楚了。当然,我不否认这些国家有他们自己优秀的策略,但红色中国无疑是东亚之光。


不少人都晓得印度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因此纷纷予以除籍,但我在这也要给印度的经济发展说几句好话。

首先,印度经过几十年的进口替代战略,经济自主性还是很强的。大家都知道现在印度人均粮食产量很低,饥饿指数很高,但仍要出口粮食。不过印度独立初期情况更糟,粮食是净进口的(到了70年代末期才扭进口为出口)。印巴分治后,大片的粮食产地没了,与此同时,棉花产地也没了一大片,而纺织厂却大多在印度境内,这可把印度搞得够呛。但到了八九十年代,印度的机械产品出口却能占到出口总额的12%(尽管机械产品进口的仍然较之于出口更多,但是大多已经自给了)。

再者,印度对科教的投入很大,到1982年的时候科研人员数量仅次于美苏。但这也造成一个问题,印度落后的经济消化不了这些高等教育人才,这相当于给美国做了嫁妆。同一时期中国的教育则更注重初等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八十年代就能够资本输出了,主要是东南亚、西亚、非洲地区,这说明印度的技术水平虽然不算先进,但是相较于其他亚非国家基础已经相当不错了。


最后谈谈印度的“社会主义”。尼赫鲁提的是“社会主义类型的社会”,其实也就是“第三条道路”。这是他在访问苏联后产生的思想。他糅合了费边主义思想,认为应当渐进式地把印度改良成一个自由而平等的社会。为此,印度搞了公营企业,搞许可证制度,想以此来限制大资本,并且对小工业进行扶植。印度还进行了土改,废除了柴明达尔。甚至尼赫鲁访华以后还想学中国的合作化,在农村搞了信用合作社,实行村评议会制度,推动乡村建设。这些措施的确有一些效果,但效果不算大。许可证制度下,塔塔这样的大财团反而更容易得到投资份额,甚至有的时候宁愿给大财团也不给公营企业。土改实行的是赎买政策,而且还给地主留了十几甚至几十公顷的“自耕地”,而且印度是联邦制国家,各邦的政策也是五花八门,执行力度也极差。没有完成土改,这就使得信用合作社基本上是贷款给富农,后来“绿色革命”的时候更是如此,因为只有他们才有能力使用农机并且大量施用化肥。扶植小工业倒是卓有成效,小工业在现在的印度农村也十分常见(其实扶植小工业也有扩大就业的目的)。

然而,哪怕如此,尼赫鲁的“社会主义类型社会”也始终遭到国大党内部很多人的抵制,故而印度初版宪法里面是没有提社会主义的,后来她女儿英迪拉甘地执政的时候才加了上去(英迪拉甘地做得更彻底一些,对银行实行了国有化,但她又允许大财团参与一些关键产业)。

有人说印度1991年才开始改革开放,这说的是拉奥的私有化改革。其实尼赫鲁外孙拉吉夫执政的80年代就开始在部分产业取消许可证制度了。如果要说拉奥执政以后才算改革开放的话,那中国岂不是要1992年才开始改革开放。实际上印度也谈不上改革开放,毕竟印度从来也没有取缔过私营企业,塔塔、比尔拉、塔帕尔都好着呢,印度的贫富差距甚至也几乎没有缩小。不像中国是要实现非商品化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印度的改革不过是顺应当时新自由主义的世界潮流而已,其“改革开放”和撒切尔、里根、皮诺切特、苏哈托的经济自由化差不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