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我觉得《项脊轩志》这篇古文特别无聊?
我家南边有座百年老阁楼,破墙烂瓦,眼看要房倒屋塌,我准备在里面读书,但放个桌子都费劲,还是个坐南朝北的局,日照时间很短。 我稍微收拾了下,加了几个窗户,勉强能用来读书了,我在院子里搞了些花鸟鱼虫,房里摆满书架,我给起了个名,叫项脊轩。 书我是不怎么看的,我喜欢喂鸟,月亮当空照,鸟儿对我笑,我对着他们唱两句酸词,它们听不懂,但我长得灵巧,鸟看我也不害怕,我更加喜欢他们了。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
你心中的古文top 1是什么?
大概是《湖心亭看雪》吧。 我们是在初二下学期学的,当时语文老师让我们班男女生分开读,女生读: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男生读: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而且让我们拖长了音调去读。 老师觉得男生读的不够好,一连读了好几遍,不知道是勉强过关了,还是她…

如何模仿古文翻译腔?
古文翻译腔的魅力在于,有些话直接说的话,可能会打起来。 比如上面这图,我批评我助理化学垃圾,助理表示自己就是笨,你爱咋咋地吧。 要直接说,可能就送去非洲了。但用古文翻译腔这么圆滑地过一遍,双方都十分快乐。 具体方法无非几个: 1、开头用“我听说+一个奇怪的比喻+强行升华的哲理”。这个比喻一定要莫名其妙、闻所未闻,然后强行拔高到一个人生哲理!“我听说在量子力学中,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是永远不能同时测得的…
如果把古文里所有动物换成猫,把所有“也”换成“喵”,会怎么样?
大家都答得差不多了,我来修(huo)改(huo)一下《滕王阁序》吧。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猫光射猫斗之墟。猫杰地灵,猫猫下猫猫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猫猫尽东南之美(感谢 @明月楼主 )。都督猫猫之雅望,棨戟遥临;猫猫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猫如云;千里逢迎,高猫满座。腾猫起猫(感谢@一个幺半群 ,相同的人下文不再重复),猫…
“不是,哥们”的古文真的是“非也,兄台”吗?
“不是”是一个语气词,起一个缓冲作用。 现实中我们说“不是,哥们”,有一点怀疑、打量,然后思考这个问题怎么应对的意境。 它不是表达否定的意思的,是现代人圆滑处理问题而产生出来的。 因为你遇到问题,直接说哥们会显得很硬,加了一个“不是”,就有一丝丝把对面带入自己的立场的感觉,显得自己在情在理,对方不好挑刺。 比如说“不是,哥们,这好像是你占道了”。 所以对应的“不是”,肯定不是“非也”。 古人其实是有类…

为什么中华能成为唯一没有中断的古文明?
因为有这样一张表撑着?? 【自动狗头】 (此为帝王绍运图碑,刻于南宋淳祐7年,是我国古代帝王世系表,南宋黄裳所作,目前藏于苏州文庙,苏州碑刻博物馆内,与天文图、地理图和平江图共称四大宋碑,是全国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后跟苏州文庙合并。) =======编辑,补张图=========

如何评价蒙古将于2025年全面恢复使用回鹘式蒙古文?
外蒙古年轻一代并不亲俄,更不亲华。老一辈外蒙民族主义者有一句话意思大约如下:“俄国老大哥好,中国人坏,内蒙古叛徒最坏”。但现在外蒙古年轻人亲美亲韩,反俄更反华;外蒙古积极推行“第三邻国”政策。 蒙古国发展第三邻国,指的是哪些国家? 外蒙古面积高达156万平方公里,而且资源丰富。但这个国家的国民生活水平比较差,生存条件也恶劣:该国70%以上的领土已经或正在变成沙漠。乌兰巴托气候寒冷:该城市1月平均气温是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