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的公务员,为什么说现在工作越来越难干了?

发布时间:
2024-08-02 17:54
阅读量:
19

6月18日凌晨:评论区不是我关的……有很多很好的评论大家都看不见了。

原回答:

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我觉得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现在上下级之间的激烈博弈、不信任和猜忌甚至到了一种匪夷所思的程度。

做个什么事,有了成绩是领导的,和你普通人没什么关系,普通的干部群众的上限就在那里,累死累活再怎么折腾,县里的单位退休给你个副科算对得起你了,一眼望到头,自然没有什么积极性。

而领导又想用成绩争取更大领导的注意,或者应付更大的领导以规避责任。所以,下属不想干活,领导没啥能给下属的好处,但还想让下属干活。这就是根本的矛盾。于是下属天天琢磨着领导又要有什么乱七八糟的馊主意来折腾着自己去干那种什么意义没有的工作,领导天天防备着下属又有什么稀奇古怪的坏想法去应付糊弄自己。这就是恶性循环。

所以现在各种督导、检查越来越多,不仅是检查督导,更有回头看、自查自纠,还要有“亮点工作”,不能是“空话套话”,还要上报盖章的正式材料,交附件的台账。但问题是,日常工作就那些,哪来这么多亮点,哪来这么多创新。这种情况下不应付还真就写不出什么来。而且签字盖章,摆明了就是生怕你应付,让你自己承担责任。

而且说实话很多上级要求报材料,基层改半天,报上去根本没人看。你加班熬夜搞半天,人家那里就是当草稿纸。还有一些工作,是雷声大雨点小,开动员会的时候领导多次强调其多么多么重要,结果干着干着就没人过问了。

还有的基层工作,比如国土口的一些工作,涉及的矛盾复杂尖锐,非常需要灵活圆滑的处理方式。因为这种工作往往风向舆情一变,或者换个领导,要求就不一样了,你太听话,干得太实在,硬是推进工作,得罪了人,到时候情况一变化,轻则工作白干,重则激化矛盾,给自己带来麻烦。不说别的,疫情防控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但是很多领导不懂抓大放小这个道理,不懂哪些事是可以让大家应付着干也能糊弄过去,哪些事是红线必须不能出差错。什么事都正儿八经压着下属做到最好,这样弄得大家都很累,还没有什么成绩。

各种门类的检查组督导组一天来八遍,检查的比干活的还多。当然也不是埋怨检查组,毕竟人家也愿意坐在办公室里歇歇,况且检查的人同时也被人检查,颇有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感觉。有一次上级要求我们检查一个什么点位。然后要求每天报一次进度,今天看了几个,还有几个没看,完成率多少。仿佛一天不盯着催着喊着,大家就会纷纷撂挑子造反不干活了一样。

越来越多的“青天大老爷”在搞“四不两直”,看起来好像是亲力亲为,非常辛苦,实际上本来是基层的活,却要这么大的领导盯着干,这本身就不正常,非常能说明体系运转的低效和上下级的激烈矛盾。可笑的是很多地方都把这种大领导微服私访当做正面新闻宣传。

所以说,大量的工作不是做了实事,而是应付各种所谓督导检查。基本上是一种体系的空转和内耗。周末加班晚上加班也不是真有什么必须处理的急事,八成是哪个上级领导随口一说周一周二要什么材料或者去哪里检查,然后无数的人就被调度着加班熬夜应付检查了。

实际上材料能不能提前几天通知留足时间啊?完全可以。某个数据某篇报告能不能不要啊?完全可以,不写,天也塌不下来,只不过领导说了,所以就有人愿意表功,愿意干。并引以为傲。

另外就是层层下压的官僚主义。美其名曰“层层落实”“传导压力”。实际上要解决问题真的需要这种压力吗?有次座谈会,要商讨解决某问题,当地市局的局长诚恳地说,这个问题从技术上来讲没有解决的可行性。省厅的领导接着针锋相对地怼回去说,你们是政治机关,就是干这个的,要讲政治,不要讲可行性,服从命令!

更别提各种追责问责了,各种文件下边最常见的就是“如不xxx将予以严肃问责”。

上边有的同仁说,减负运动,越减越负。但这种运动还要继续搞,毕竟能明面上安抚个人心,给大家点精神安慰。

6月17日更:

私信的很多,有点看不过来。统一回复一下,我们单位是搞业务为主,是在众多单位里业务比较实际的局。但涉及的督察整改非常多。

评论区 @守候漫长 老哥的观点给我很大启发。

我工作也就三四年,完全就是单位小透明。领导有什么重要的工作也不会放心给我干。所以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完全是工具人。比如说,领导让我统计个数据,他只会说,“小董你去统计这个数据”。但至于数据是做什么用,这种信息我就不知道。关键的信息不知道,我就会对他的话形成误判,从而统计方法不对路,统计出来的也没法用。当然我不是说领导是错的,毕竟你给下属交代任务不可能前因后果都给你说清楚。但这确实能说明一些问题。

首先就是层级之间的信息差。这个信息差既体现在领导具体交代任务的时候,更体现在刚入手工作时的“传帮带”。对于下级特别是新人来说,干工作就完全是机械的、不自主的。也没法挑选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处理方式。甚至风险都不知道,干着活还背着锅。这样自然心里不会舒服。也是很多人说“体制内的工作,初中生都能干”的原因之一。就好比大家喜欢建政,不喜欢打螺丝,那肯定是因为打螺丝就是机械性的重复,而建政体现的逻辑显然比较高级,更能体现人的能力和自我实现。

第二是人在整个体系中的工具化。每个人都像螺丝钉一样,就只能看到自己负责的一块(毕竟这么多放在大街上都没人愿意看的文件都能成严禁外传的密件),干的活也是领导意志的延展。就好比领导是大脑,干活的人是手一样。但凡是人都不会喜欢这种工具一样的感觉。看一些大领导的讲话就知道,即使是省部级的领导,他们的视角也是唯上的,他们也是整个体系的一环。

第三是领导确实最喜欢忠诚可靠、毫无异议的工具人。毕竟谁安排工作也不会说喜欢听到下属的异议说推不下去。好的领导可能会和下属关系可以,也给利益,但更多的领导只要找你就是为了工作,就是为了实现固定的什么目的,甚至不会管下属的死活。

我有时候经常想,领导交代的一个活,要是我知道全部前因后果,打破这种信息差,那我就可以自己掂量着怎么干能还圆满还省劲,就可惜这种想法基本就没实现过。

评论区有老哥说你光说现象,没提对策。批评得到位。但其实指出问题容易,解决问题难,特别是能解决这么个问题堪称是大才。我目前确实没有这个水平。

从原因上我认为是架构的问题。这么个一层叠一层的架构,有遇见大事的时候令行禁止、如臂使指的优势,自然也就有上边提到的这些问题。就有点像高楼,层级比较多,自然会沟通不畅。平常一人接一人传话,离得远了都会走形,何况是发布命令到做成事情。自然更会遇见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

但无论如何,我们肯定是盼着更好,就类似于爱之深责之切,是盼着体系能高效一些,大家幸福感都高一些,而不是幸灾乐祸发表不当言论。

评论区还有朋友们说前段时间的思想教育和最近的纪律教育。其实我觉得都是好事,但可优化的空间也很大。因为意识形态的工作,很多都反直觉,反常识。比如你想让下属干活,你骂人家一顿,你心里很痛快,但可能不如你耐着性子夸人家效果好。

学习也是同理。推动学习热情,一是让大家觉得学的东西有用,二得是在大家心情愉悦舒畅,比较松弛的状态引导大家学习。

比如去年的思想教育其实是推进到了广大基层干部的层面,但从内容上讲,和基层干部的工作生活距离有点远了。而且留痕免责的工作太多,负担比较重,如果更柔性地推行,比如说用“提倡”“宣传”的姿态,会更好一些。比如说你什么口的感兴趣就自己看什么领域的论述。写材料什么的都能用上,挺好的,而不是开各种培训会研讨会,强制参加。

其实开培训会也不是不好,但公开场合,这种内容太敏感,老师也不敢真讲。只能是以开会做出一种服从的姿态罢了。

纪律教育就更关键了。但还是那句话,意识形态的工作你不能按着人家的头去干。还是得结合实际,比如关起门来,请点研究职务犯罪的律师,或者真懂纪律条例的人,结合工作和大家讲怎么避免日常的工作风险,大家会愿意听一点。


ps:刚写了篇回答,是关于体制内的中层干部的,大家感兴趣可以顺路看看。

zhihu.com/question/6544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