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外来音译,那么巧克力、沙发、比萨等这些音译词,中国人会将它们叫做什么?
日本人曾经把这个事搞到过极致。
二战日本曾经有过一次“去敌性语”运动,简单来说就是把那些从英语(敌性语)翻译过来的词汇给变成“纯正之日本语”,让日本的各种标志版上面“抹杀”英美之色彩。这段时期日本是切切实实搞过一次“去英语化”运动。
当然,其中一大半是把掺杂英语外来语的名称变成其他汉字,比如西铁城(シチズン時計)改名为“大日本時計”;华盛顿鞋店(ワシントン靴店)变成“東條靴店”(难不成是为了讨好某人?);出版社“欧文社”去掉“欧”,改成发音相同的“旺文社”。当然,这些改名都与本主题无关,主要关注点还是在下面。
有一部分日语意译确实体现出区别与中国音译的意境:
·サイダー(soda,苏打水),改成“喷出水”
·コロッケ(croquette,可乐饼),改成“油揚げ肉饅頭”(油炸肉馒头)
·カレーライス(curry rice,咖喱饭),改成“辛味入汁掛飯”(辣味盖浇饭)
·マイクロホン(microphone,麦克风),改成“送话器”
·カメラ(camera,照相机),改成“写真機”(相片机)
·ビデオカメラ(video camera,摄影机),改成“録画機”(录影机)
·ゴルフ(golf,高尔夫),改成“打球”或“芝(草地)球”
·ドーナツ(donut,多纳圈),改成“砂糖天麩羅”
·サクソフォーン(saxophone,萨克斯),改成“金属製曲がり金真鍮喇叭”(看个乐吧)
·ヴァイオリン(violin,梵婀玲、小提琴),改成“瓢箪型糸擦機”(葫芦型弦擦机)(完全失去美感而且难记)
·トラック(truck,卡车),改成“自動貨車”
·エンジン(engine,引擎),改成“発動機”(汉语也有“发动机”,因此也可以归入后面的第三类)
·タイヤ(tyre,轮胎),改成“車輪”
·カフェ(cafe',咖啡馆),改成“西洋風酒場”
有一部分日语意译则是与中国意译版本不同:
·サッカー(soccer,足球),改成“蹴球”(有点“蹴鞠”的意思)
·アメリカンフットボール(american football,美式足球),改成“铠球”(确实符合一大堆人全副武装的感觉)
·クロール(crawl,爬泳or自由泳),改成“速泳”
·ピアノ(piano,钢琴),改成“洋琴”
·テント(tent,帐篷),改成“天幕”(现在日本自卫队依然在用这个词)
·ニュース(news,新闻),改成“报道”(注:日语“新聞”是报纸的意思)
·パーマ(permanent wave的简称,烫发),改成“電髪”。
·カンガルー(kangaroo,袋鼠),改成“跳鼠”(好像也没啥错)
·ハンドバッグ(handbag,手包),改成“皆入袋”
·フォーク(fork,叉子),改成“肉刺”
·ミサイル(missile,火箭弹),改成“噴進弾”(应评论区指点修改)
·マッチ(match,火柴),改成“燐寸”
还有的跟中国翻译完全相同:
·ミネラルウォーター(mineral water),改成“鉱泉”
·チェーンストア(chain store),改成“連鎖店”
当然,很多方面中国还是有神翻译的,“雷达”(二战日语:“電波探知機”)、“声呐”(二战日语:“音波探知機”)就不说了。植物“仙客来”(Cyclamen,シクラメン)也是个神译,这个词日本在二战期间改成汉语古称“篝火花”,但总是缺乏“仙客来”表现出的那种从海外漂流而来的感觉。
虽然二战日本确实比较刚烈。但谁承想战败不到两个月,日本市面上就出版了一本32页《日美会话手账》,这本仓促上马的小册子仅仅粗略记载了一些英语基础单词与简单交流,却立刻畅销360万本,甚至因为纸张生产尚未恢复而出现大面积断货。于是,日本人就重新把那些被禁止的语言重新拿回来,全民喜迎麦克阿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