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体制内工作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4-08-26 02:39
阅读量:
27

这个,我必须要说一下目前体制内越来越严重的“话术膨胀”现象了。

任何行业都有一套话术,用来强化内部管理也好,对外展示形象也好,体制内也一样。但是,在当今社会各界对“四风”问题口诛笔伐的大环境下,体制内却出现了一种我归纳为“话术膨胀”的现象,成为一种隐藏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那什么是“话术膨胀”呢,总结成简单一句话就是:狠话越说越极端,要求越来越高端,领导基本在“云”端。具体表现有这么几个方面:

1、工作语言的极端化。体制内流行说“狠话”来推动工作,已经几乎习以为常了。比如说,原来领导喊大家做事,只要嘱咐认真仔细点,把事情干好就行,底下人知道怎么干,也会主动去干。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体制内基层岗位工作太多了,“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为了争着戳这一根针,领导提要求就会越来越极端,于是“细致精致极致”这种要求随口就来了。什么叫“精致”?什么叫”极致“?有多少工作能做到极致?领导也晓得下面人没那个能力做到精致极致,但体制内已经语言“通货膨胀”了,你简单的说把工作做好,下面就对你安排的事打不起精神,敷衍了事。只有高呼“打起十二万分精神”、“360度无死角全覆盖”、“一把手工程”、“起跑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等极端化语言, 才可能引起基层的重视。

2、任务要求的提级化。体制内(这里主要是执法单位)的“话术膨胀”还表现在对任务要求、勤务等级的无限拔高。比如,以前公安机关启动个三级勤务、二级勤务,大家就能紧张起来。如果是一级勤务,简直就高度战备,所谓“衣不卸甲,马不卸鞍”。后面,勤务越来越多,几乎周周都有,大家疲于应付后逐渐“不带感”了。怎么办,上级只能把勤务都往更高级别上整。于是,一级勤务开始“满天飞”,那些达不到一级勤务的,就定为”准一级勤务”。后来,一级勤务太多了,也不能让基层“紧张”起来了。就开始出现“一级+”、“超一级”等非规范勤务模式的叫法了

3、监督推进的苛责化。体制内的领导也明白,光靠说狠话、提等级,对尽显疲态的基层公务员已经“疗效”不高了。于是,上级又要在监督推进方面日趋严苛,以治理所谓的“慵懒散”问题。于是乎,许多体制内单位全然不管很多工作其实早已因岗定责,或者法律法规已明确责任。遇到大一点的工作项目就要全体人员写“出师表”、签“军令状”,搞得好像要上前线打仗一样。然后就是工作推进会议多如牛毛,以至于利用日常工作时间开会,已经难以让下面人认识到会议的“重要性”了。只有在非工作时间开会,才能凸显这次会议的不寻常,才能让基层认识到必须在繁杂的工作安排中优先完成这次会议部署的工作!当然,对依然不在乎的基层单位,还有领导约谈、限期整改、终身追责等监督大棒作为“话术膨胀”的支撑!

4、领导站位的“云”端化。其实,说句公平的话,体制内的领导大部分也是从基层干上去的,对基层的实际情况并非不了解。但是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基层公务员一旦走上高层领导岗位后,思想站位一下子就高耸入云了。想问题自然而然就不会局限于一个单位的“小家子气”,而是放眼长远,谋划大局。什么“弯道超车、跨越发展 ”、“超前认识,超常发挥,超强举措”、“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等话术张口就来。这些话听起来确实“热血沸腾”,但基层单位就那么点资源和人力,哪有能力实现领导的高瞻远瞩?然而反正不能提困难,因为“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也不能要求缓一缓喘口气,因为那就是“主观能动性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

客观的讲,人都是有惰性的,体制内人员也也需要激励鞭策。有时候上级适当说一些“狠话“,确实能够起到点醒问题、统一思想、推进工作的效果。但基层负担越来越重的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不是靠“话术膨胀”持续给基层人员“打鸡血”就能解决的。

与“通货膨胀”一样,狠话多了也越来越贬值。我甚至能想到,如果“话术膨胀”现象得不到遏制,多少年后上级领导安排工作可能要提前准备一台超大功率扩音器,然后开上几个小时的誓师大会,再跟上大批人手一支“狼牙大棒”的督战队,才能让不堪重负的基层队伍艰难向前迈进一步!但愿只是我的胡思乱想吧!


我是小警seaspace, 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人,十四年资深警察,公职律师,心理咨询师,为您承接以下咨询:1、刑事、行政案件办理相关问题,民事、治安纠纷调解难题。2、公务员尤其是公安职场类问题,考公咨询。3、维权类法律求助。4、心理情绪障碍方面的求助。相信我,我会用专业和真诚为您排忧解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