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埋藏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发布时间:
2024-09-30 02:24
阅读量:
25

“红军欠了我们家400块大洋,现在我们家有困难,可以还给我们吗?”2015年孝感市人民政府,一位老人拿着一张泛黄的旧纸条说道。

这位老人名叫杨明荣,他在政府办公室门前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敲响了门。他手握一张欠条,上面记载着一段尘封的历史。

杨明荣老人已经年逾古稀,他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留下的痕迹。

他手中的纸条,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变得模糊不堪,但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红军向杨长银借大洋四百元整,杨长银同志请妥收。”

在前往孝感市人民政府的路上,杨明荣老人的心情既激动又忐忑。

领导接过纸条,他仔细阅读着纸条上的内容,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

这张纸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这个老人所说的是否属实呢?如果属实的话,四百大洋的债务,又该如何偿还?

时间回溯到1930年,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老人的家乡位于孝感的一个偏远山村,当时红军为了革命的需要,曾在村里驻扎。

由于物资匮乏,红军向村民们借了一些钱和粮食以维持生计。

老人的父亲杨长银毫不犹豫地借出了四百大洋给红军。在当时的农村,四百大洋是一笔巨款,足以让一个家庭过上几年安稳的生活。

红军战士们拿着这些钱,心里很是感动。

本着不向群众们讨要一针一线的原则,他们撕下了一张纸,写了欠条,交到了杨长银老爷子手里。

他们对老人说:这些算我们从您这儿借的,等有朝一日,你可以拿着这张欠条找我们来要钱。

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老人的父亲已经离世多年,而这张借条渐渐泛黄。

然而,对于老人来说,这张借条不仅仅是一张纸那么简单,它承载着父辈们的记忆。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孝感市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由于年事已高且身体多病,杨明荣无法从事繁重的劳动来养家糊口。家里的积蓄也早已用光,生活陷入了困境。

在这个困境中,杨明荣想起了那张泛黄的借条。这笔钱要能折现,那对于他来说将是救命稻草。

于是,他鼓起勇气来到了孝感市人民政府寻求帮助。

领导在听完老人的故事后深受感动。他意识到这不单单是一笔债务的问题,更关乎着我党的诚信,他立即召集相关部门进行研究。

孝感市人民政府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工作组,负责调查这张借条的真实性。经过多方查证,工作组最终确认了这张借条的真实性。

杨明荣所说属实,于是,他们按照当时的市场价将400大洋折合成了四万块钱,交到了老人的手中。

孝感市的社保部门也积极行动,他们为老人办理了低保手续并为他提供了医疗救助,村里还为老人修建了一座新房让他居住。

在政府的帮助下老人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他的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眼中也充满了感激之情。他说:感谢政府让我脱离困境,我感受到了温暖。

为了表达对杨长银老人和红军的帮助,孝感市人民政府还额外给予了一笔慰问金和一份荣誉证书。

他表示,虽然这笔借款已经拖欠了几十年之久,但是政府能够认可这段历史并给予补偿,让他感到非常欣慰。

他相信,这份红色记忆将会永远传承下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中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如今这张借条已经被孝感市博物馆所收藏,而杨明荣老人也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