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米卢蒂诺维奇带领国足进入世界杯反而有很多人骂他呢?

发布时间:
2024-09-30 03:21
阅读量:
2

骂的人主要分两个圈子。

一个圈子是所谓的主流足球圈这些名宿、教练、专家。

他们骂米卢纯粹是因为本领恐慌。

在米卢接手国足之前,在一堆中国足球名宿的综合研判之下,中国足协连“亚洲二流论”都堂而皇之的在足协工作会上抛出来了。

认为当时中国足球的整体实力,就是亚洲五到八名的水平。

当时主流足球圈里甚至有一种声音,就是国家队不应该力拼2002,而是应该利用2002年这个世界杯周期锻炼队伍,等待当时被寄予厚望的张玉宁李金羽李铁张效瑞那一支国奥队成长接班,然后力拼2006年世界杯出线。

因为2006年世界杯大概率亚洲也是4.5个名额,但是没有日韩东道主稳占两个名额,中国队可以力争前五。

所以在霍顿下课后,米卢上任前,国内主流足球圈的声音一直是想要由国产教练“带队过渡”,省下钱来,等到2004年本土亚洲杯前再高薪聘请一名外教,搏一把2006年世界杯的入场券。

只不过这种“大棋派”的思路,遭到了国家体育总局甚至更高层领导的直接干预,在更高层的直接干预下,才有了米卢堪称神兵天降般的“北京扫雪”。

但是本土派一直没有停止努力,甚至在米卢已经确定签约的情况下,正在参加亚洲杯预选赛的国家队依然在国产教练组的督促激励下三军用命,连续刷出大比分血洗对手。

其中19:0大胜关岛队的比分,至今依然是国家队历史上的最高赢球比分。

战绩刷足了,压力给到了,接下来自然就是坐等米卢下课走人,本土派拨乱反正了。

我们现在如果翻看当年的足球报纸和媒体采访,可以发现,其实并非是“米卢带领国足进入世界杯后,反而有很多人骂他”。

而是从米卢接手国家队那一刻开始,骂他的人就已经络绎不绝了。

各路足球名宿们你来我往,有批评米卢不关注联赛,不了解中国足球国情的。

有批评米卢训练量太小,“也没有什么新东西”的。

甚至有批评米卢在友谊赛上居然大幅度换人,“不珍惜国家队荣誉”的。

可惜走南闯北的米卢也是老奸巨猾,人精中的人精,对于喷涌而来的敌意,兵来将挡水来土屯。

你说我不关注联赛,我就在各支俱乐部队云集海埂训练基地准备体测的时候,去转一圈,选了当时还在甲B联赛的赵昌宏和李海强俩人进国家集训队。

你看我连第二级别联赛名不见经传的球员都考察到了,不能说我不关注联赛吧?

你批评我训练“没有新东西”,米卢就专门在集训时准备了一堂媒体公开训练课。什么网式足球,YOYO体测,泳池训练,全是在那时候搞出来的玩意。

你别说我这是啥玩意,你就说新不新吧?

就这样一路磕磕绊绊的坚持到了2000年亚洲杯正赛。

赛前的米卢,可以说是被看衰到了极点。

就连带着国家队去了一趟死海放松,都能被某体育媒体把大幅照片放在头版,标题是“米卢可别把中国队带进死海”……

但出乎所有本土派意料的是,这届亚洲杯,国家队踢得近二十年未有的好。

首场逼平韩国,四强惜败日本,第四名的成绩无疑是抡圆了给一年前刚刚提出“中国足球二流论”的各位大佬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被打懵逼了的各位大佬们从地上爬起来,开始努力分析:人基本上还是“金州没有眼泪”的那一批人,怎么就突然不是二流了呢?

分析了一圈,恍然大悟,多了个杨晨啊!

留洋球员,德国前锋!

不是你米卢战术高明,纯粹是你运气好,赶上中国队出了几个留洋球员啊!

所以亚洲杯后,国内舆论和名宿们的话锋再次一变,开始努力宣扬留洋万能论了。

不管是张效瑞、谢晖、马明宇、曲波、张恩华甚至于周宁,反正能出去的全都得出去,级别什么不重要,不管是英超还是英乙,德甲还是德国地区联赛,只要你出去了,国内舆论就是一阵吹。

那意思就很明显了,你米卢没有什么了不起,国家队但凡能有11个留洋球员,栓条狗都能世界杯!

所以国家队世界杯预选赛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米卢的处境根本没有因为亚洲杯四强而好转,骂的人反而更多了。

世预赛主场5:1印度尼西亚,全国不满意,你怎么能让印尼队先进球呢?

某位名宿甚至在足球之夜上都敢开麦:打东南亚队你就大脚长传冲吊都能打5:0,怎么还能让人家进一个?

世预赛主场10:1马尔代夫,全国不满意,你怎么能让马尔代夫进一个呢?

就是在那场比赛的赛后采访中,有球迷直接喊出了“米卢就是个国际大骗子”这句被中国足球用了足足24年的名言。

“倒卢风潮”的巅峰是国家队世预赛客场1:0战胜马尔代夫那一场。

在央视担任解说嘉宾的某位足坛名宿甚至没等比赛结束,就在直播中激情开麦:“米卢根本就不会用谢晖这种高水平球员”!

这时候救了米卢一命的,是那位后来“斩立决,杀无赦”的阎世铎。

不知道是出于何种考虑,这位足协主席当时成为了最坚定的“挺米派”,让米卢最终坚持到了十强赛开打。

然后十强赛第一场踢阿联酋,国内的本土派们彻底沉默了。

他们发现他们的战术思维跟米卢根本就没在一个层面上。

十强赛前,几乎所有人都已经注意到了在亚洲顶级赛场上,让马明宇踢前腰组织进攻,有点勉为其难。

国内专家们当时给出的意见是可以让申思虚站一个左前卫,进攻时客串到中路去组织进攻。

马明宇可以直接去替补席了。

但米卢是怎么解决的?

让马明宇去了左前卫,祁宏站前腰负责抢点进攻,孙继海后插上组织进攻。

同时李霄鹏虚站一个右前卫,负责孙继海插上的时候给他擦屁股。

一个前腰的活,分给四个人干,完美解决了问题。

剩下的诸如张恩华转身慢,应该让孙继海跟范志毅搭档中后卫;

打西亚队要收缩反击,两翼齐飞,应该让曲圣卿首发;

李铁拦截好出球不行,应该再给配一个出球后腰,踢双后腰451。

诸如此类神仙建议,米卢一个都没采纳。

而是跟一帮西亚队玩起了后轮驱动,地面配合,层层推进。

硬生生把杨晨用成了一个进攻的幌子,用大量的后排插上和肋部进攻解决了问题。

整个十强赛,米卢所采用的战术有得有失,但全是过去十年乃至二十年,在国家队层面上完全没有采用过的新战术。

看得国内这些名宿们目瞪口呆。

目瞪口呆之后,就是深深的恐惧。

所谓谁让你理发理这么漂亮的?

要是真承认你牛逼了,不是就等于间接承认我们无能了?

这一阶段,才是题目中所问的,为什么米卢带领国家队进军世界杯以后,反而骂声更大了的原因。

在十强赛结束后,到世界杯开始前,当时国内骂米卢,主要有两种骂法:

一种是野路子论。即世界名帅其实很多,米卢的那两下跟真正的世界名帅相比,完全就是“野路子”,不值一提。中国队以后要想继续提高,随便再请个“世界名帅”来,一定比米卢带的好。

另一种是球员牛逼论,也就是以后的“栓狗论”。主要意思是米卢其实很普通,主要还是这几年国家队队员留洋的多,总体实力提升了,结果这个瓜让米卢给捡着了。

至于国家队为什么总体实力提升了,为什么留洋球员变多了?

那还不是足协的英明领导,各个本土门派的悉心培养。

米卢?他懂个屁的足球!

他连女记者的门都射不进去!

在这样恶意的氛围下,世界杯还没开打,老奸巨猾的米卢就已经明确自己肯定不会跟中国队再续约,承诺世界杯结束后一定会走人。

靠着这样的承诺,才算是勉强被允许带完了世界杯。

最后三场尽墨,净吞九蛋,所有的锅自然也就是他一个人背了。

这场被压抑了两年多的“大棋”,至此才终于找到了一个酣畅淋漓的反攻倒算契机。

经过一番舆论准备后,新一轮的选帅,终于在所谓名宿云集的“选帅小组”几个月的认真考察后,选择了名不见经传,几乎没有欧洲主流执教经历的“世界名帅”阿里汉。

再然后,就是朱广沪和高洪波。

中国足球的主航线,终于又回到了大家熟悉的那个模式。

第二个圈子,就是所谓的媒体人。

如果说第一个圈子,争夺的是权。

那么第二个圈子,争夺的就是利。

在2000年前后,中国足球的社会关注度相当高,不管是传统的纸媒和电视台,还是正在兴起的网络媒体,足球永远是体育板块关注度最高的,甚至在整个新闻板块都经常能占据C位。

因此,足球媒体的广告收入和各种利润分成相当高。

这种情况下,谁能采编到独家新闻,谁能掌握一手情报,谁无疑就掌握了打开金库的钥匙。

按照中国当时传统媒体的“规矩”,采编权这种资源,自然是掌握在“组织”手里的。

我中国足协打招呼,让你国家队主教练接受采访,你敢不接受吗?

或者我央视的记者拿着上级单位的介绍信来,要求你接受采访,你敢不接受吗?

甚至于我找找熟人走走关系,你恩师的二大爷的孩子请你接受一次采访,你好意思不接受吗?

但偏偏米卢是一位走南闯北的老江湖,既不像施拉普纳那种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也不像霍顿这种天生的老师,没事就喜欢谆谆善诱,给人上课的脾气。

人家是正宗吃过见过,通晓欧美那一套“腐朽的资本主义传媒运作方式”的。

我跟你中国足协签的是主教练合同,可没把肖像权和采编权也卖给你中国足协。

你国内媒体要想采访,好啊,麻烦拿出诚意来!

美元最有诚意,没有的话,人民币也行!

但是在国内媒体看来,我虽然发专访能赚钱,但那个钱是我凭本事赚的,凭什么分给你?

我有足协或者某位大佬的介绍信还不够你嘚瑟的?

还想要钱?

于是某个国内权威足球媒体率先掀了桌子,表示大爷我就算一年不报道米卢,我一样赚钱!

有些足球媒体和足球记者追随了这一次对米卢的抵制,但也有一些身段柔软的媒体,通过各种方式,跟米卢谈妥了专访权。

当然,到后期,随着米卢越来越“入乡随俗”,其他一些媒体也相继获得了专访权,包括那家率先掀桌子的媒体。

于是在那两年的传统媒体上,我们经常能看到很多记者和报纸杂志,先骂半年米卢,然后再夸半年米卢,然后再接着骂半年米卢的奇观。

骂完再夸,夸完再骂,宛如精神分裂。

当然,最可怜的,还是那些被这两个圈子忽悠瘸了的普通球迷。

他们真的是淳朴的相信,中国队在世界杯上是可以战胜哥斯达黎加、战平土耳其,小负巴西,四分小组第二出线的。

当憧憬变成了噩梦后,骂骂米卢自然是理所应当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