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倘若李自成没有身死九宫山是否只能延缓满清统一中国的速度?
基本不可能。
清朝对李自成的重视基本可以说超过对其他入关后所有对手的总和。
打李自成的什么打法?哪怕山海关之后,也是很快就把全国兵力都拿出来一路追击。和南明交界的山东后来就驻扎一万人左右,连管理带防备全干;河南基本就放任给一些名义上降清的各路地主武装,正规军几乎没有。剩下的除了少量卫戍部队,其余全部追击李自成。
这种兵力动员程度,除了萨尔浒之战和松锦之战时候的明朝,还有谁有过这种待遇?
实际上在真正主力阿济格和多铎两部出发前,叶臣本来已经是略胜李自成了。这种情况下,清朝都不敢丝毫大意,非得拿全国力量坚决拍死李自成。
李自成经潼关之败,彻底元气大伤南撤后,清朝才算让多铎拿一半兵力去解决南明,但仍然抽出全国的一半兵力,由阿济格坚持追击李自成。从陕西到湖北到江西,阿济格一路上真正做到一口喘息机会都不给李自成,并且确实做到长江上连败李自成和刘宗敏,将大顺主力歼灭。
所以虽然李自成九宫山的死亡确实有很大偶然性,但是清朝对其丝毫不放松,将其严重打垮,才是导致这一偶然的必然原因。
而且当阿济格报告李自成死亡时候,还因为妄报被惩罚(实际上阿济格报告时候很可能李自成确实死了,只不过阿济格以为在长江上追击那次就打死了,这是错误的,清军当时还没有找到李自成尸体)。可见清朝对李自成的重视程度之高,真正做到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地步。
一直到后来阿济格部找到程九伯,挖出尸体,并经过各种比照,确信李自成已死,这才将大量主力北撤。假如当时确定不了,以清朝表现出的重视度来看,阿济格还得带着主力继续追击顺军残部。
清朝后来统一出现减缓,最大的原因不是对手,而是自己。在灭掉李自成和弘光朝后,多尔衮等人以为大局已定,所以不但撤回大量主力,而且在治理上也犯了很多错误。这才是后来南明政权又能断断续续抗击的原因。也就是说清朝自己军事和政治上的失误是延缓统一的主因。而造成这个失误的原因则是清朝自己认为大敌已除,所以安享天下了。
而李自成只要不死,清朝眼中的大敌就没有除,军事和政治就不敢这么大意,至少从对阿济格的要求看,军事上绝对还会高度谨慎。
至于像后来何腾蛟在两湖取得的一度成绩之类,纯粹是利用清军的轻敌间隙完成的,换成李自成的话,这时候阿济格还得在湖广兵不卸甲,怎么可能给这种机会?
所以只能说,历史很多时候充满着偶然性。李自成身死,让唯二真正靠谱的抗清力量之一(另一个是西营)折损一个最核心领导,从而大顺力量虽然还存在很久,但事实上已经难成大器,这是抗清力量的严重损失。但是,反过来说,也正是李自成的死,让清朝放松了绷紧的弦,开始在军事和政治上连续犯错,又给了抗清力量一定时间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