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b站的部分用户素质?

发布时间:
2024-10-09 13:55
阅读量:
22

关于如何评价B站的部分用户素质,我说个简单的例子:

把所有在涉及饥荒、粮食增产、粮食安全之类的视频里复读刷屏“感谢袁老”、“袁老千古”之类的都当成十指不沾阳春水,并且没有自己思考能力的中学生、高中肄业、职高生就可以了。

因为初中化学课会告诉你,新中国化工和化肥之父是侯德榜。初中生物课会告诉你,植物三大营养素是氮磷钾。高中生物课会告诉你,粮食增产一半功劳要靠化肥。

而央视农业频道的统计数据是化肥对粮食增产贡献45%,良种贡献45%

为什么有人会认为我国粮食增产全是化肥的功劳??【主播说三农】_哔哩哔哩_bilibili

本乎有人统计历史资料,化肥贡献是40%,良种贡献35%,不过貌似因为言论不正确,已经被删了。

至于为什么两种统计加起来都不是100%?因为干过农活的都知道,粮食增产还有农机、农技、农药、水利等的贡献,比如同为化工支线的地膜和大棚。

另外要注意,这里说的都是泛指的“粮食”,也就是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的总称,而袁隆平只是在水稻上有比较大的贡献。

然后还有一点,很多严谨一些的报道,都会说“以袁隆平为首的科研团队”,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是,在横向和纵向上,都不止有一个团队为水稻增产做过贡献。

横向上,全国起码三分之二农民种的水稻不是隆平高科的种子。

纵向上,袁隆平著名的三系法是水稻育种技术的第三代技术,超级稻是第五代技术。


第一代:开创野生稻与栽培稻远缘杂交育种新途径

“中国稻作之父”丁颖院士创下了世界第一个把野生稻抵抗恶劣环境的基因转移到栽培稻的成功先例,为稻作科学上的研究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代:高秆变矮秆,引导世界性水稻育种方向转变

面对高秆水稻倒伏严重,20世纪50年代,黄耀祥院士开创“水稻矮化育种”,使水稻产量由平均亩产150公斤~250公斤提高到亩产350公斤~400公斤,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第三代:“三系配套”和推广,中国杂交水稻问世

20世纪70年代,“人粮地”矛盾突出。以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育种家们成功实现了杂交水稻的“三系配套”和推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1个成功进行水稻杂种优势产业化利用的国家。所谓三系,是指不育系、恢复系和保持系,“三系法”就是利用这三种材料选育杂交水稻。


第四代:“两系法”让杂交变“简单”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两系杂交稻培育阶段。两系杂交稻技术让水稻产量比普通良种平均增加20%左右。“两系法杂交水稻”,从实践到理论的初期开创是以湖北水稻育种家石明松为代表完成的。


第五代:超级稻屡次刷新高产记录

1996年6月,中国超级稻选育项目启动,中国超级稻专家委员会成立,中国水稻研究所闵绍楷担任主任,福建农林大学杨仁崔由农业部提名任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1996年,沈阳农业大学杨守仁教授带领学生陈温福等率先育成了有史以来第一个直立大穗型超级稻“沈农265”,连续3年百亩连片试种测产达到了800公斤以上,创造了寒地水稻大面积超高产的世界纪录。1998年,由袁隆平院士主持的“中国超级稻杂交选育”也立了项。在超级稻科研领域,杨守仁率领的沈阳农业大学团队与湖南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中国水稻研究所并列为三支大军,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当然,对于B站用户我觉得要求不能这么高,不能指望他们了解这么多的知识,但如果是知乎用户的话,我觉得你们最好还是多学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