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和《风筝》哪个更好看?

发布时间:
2024-11-04 18:27
阅读量:
15

二者根本就不在一个级别上。

《潜伏》是殿堂级别的电视剧作品,无论是从立意还是剧本还是表演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论历史地位能和《大明王朝1566》坐一桌,没有任何一部谍战剧能够望其项背。

《潜伏》是一部非常精致的写实主义谍战剧,它通过余则成这样一个中层级别的国民党军官卧底的故事,串联起了从1946年到1949年的诸多真实历史事件,不光在考究方面做的非常扎实,展现了大量情报人员的真实生活细节,同时也有一个非常精密的叙事结构,在编剧层面已臻化境。

《潜伏》的每一集,节奏都把控得极其精准,每集都会有高密度的情节点,以及故事变化和转折的设计,结尾还能留个悬念,同时还埋了很多跨集的伏笔,而这些伏笔也都收得恰到好处,再加上演员的表演精湛,台词金句频出,在”好看“这个评价体系里,《潜伏》几乎已经做到了国内电视剧的天花板。

毫不夸张的说,《潜伏》这个剧,你随便打开一集,不管从哪儿开始都能被它吸引着一直看下去,而且是百看不厌。

什么叫好看?这就是好看。

《风筝》则恰恰相反,非常之难看。属于典型的为了一点醋包了一顿烂饺子,整个剧都是为了那一点醋服务了,离了醋就毫无价值。

我就简单举一个例子。

戴笠因为73人特工名单被偷走一事,疑心郑耀先是卧底,于是抓了一堆郑耀先的手下,在刑场上慷慨陈词,要把这些人枪毙。

郑耀先及时赶到,告诉戴笠自己就是卧底,要罚就罚自己,放过自己的手下。

然后戴笠浮夸地大笑,把人全给放了。

这个情节真的是狗屎中的狗屎。

戴笠是什么身份?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最高领导,手下直属特务和军队加起来二十多万人,一句话一个命令就能要人的命。这样一个顶级的枭雄,需要用这种上蹿下跳,小丑一样的表演去试探人?单凭这一场戏,《风筝》这个剧的审美水平,就跟《特战先锋》之流的雷剧没什么区别。

无独有偶,后面还有一场毛人凤用毒酒试探郑耀先的戏,更加的雷,我就不放了。

即便是抛开这些狗屎情节不谈,《风筝》中的所有角色,也都是立不住的,甚至这个故事本身也是立不住的。因为它给角色的定位做的过高,而导演又根本没有能够合理描绘上层人物的能力,呈现出来的效果就是极其的浮夸和不真实。

《潜伏》是以中层军官的视角展开,剧中的人物无论台词还是神态,都非常符合自己的人物定位。

在《潜伏》中,对于戴笠的描绘是非常精彩的。戴笠去一趟天津站,所有人都如临深渊,削尖脑袋积极表现,以图给戴笠留一下一点好印象。因为戴笠是一个上位者,他切切实实地掌握着天津站所有人的生死。哪怕是站长吴敬中,在戴笠面前也只有唯唯诺诺的份儿。

《潜伏》中的戴笠,神色似笑似怒,沉稳又阴狠,一边说话一边用眼神瞟人,吓得所有人都身体紧绷,大气都不敢喘,不敢对上戴笠的眼睛,生怕一不小心得罪了这个死神。

除了来自上位者的威压之外,《潜伏》也精准的演绎出了戴笠的疲态。因为此时的戴笠深陷高层政治漩涡,尽管在自己手下人面前一言九鼎,但实际上自己也如同风中柳絮一般难以保全。《潜伏》隐晦地提到了戴笠和马汉三的矛盾,戴笠视察完天津站不久,就因飞机失事而死于非命,马汉三也是嫌疑人之一。

对比真实历史中的形象,《潜伏》中的戴笠虽然演员形象没有那么还原,但是神态拿捏得相当精准,一看就是下了功夫研究过的。

而《风筝》则是把底层黑社会头目的做派以及言谈举止,安排到了国民党军中最有权势者之一身上,显得极为滑稽。

如果《风筝》是一个喜剧片,我愿意给它投一票。

这种浮夸做作的表演,是《风筝》长久以来被诟病的原因所在。就像很多人批评的那样,《风筝》本质上不是一个谍战剧,而是一个古龙式的换皮武侠剧,是一个民国版的《流星蝴蝶剑》。如果把军统换成孙府,戴笠换成孙玉伯,郑耀先换成孟星魂,那一切就很合理了。

这种低俗浮夸的格调,注定了《风筝》这部剧的上限就不会很高,哪怕是后面加了文革伤痕文学的醋,一样显得怪异且不合理。

导演柳云龙出于自己的自恋情结,给主角郑耀先设定了一个高到离谱的身份,军统老六。老六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是沈醉、徐远举这个级别。然而郑耀先在军统干的事情,完全不像是一个上层高官,反而像是一个低级别的行动队长,整天自己动手干脏活不说,所传递的情报也都是一些没什么大价值的东西,和他的身份完全不匹配。

而如果继续深究的话,就会发现军统老六和卧底的身份根本不可能统一。

因为要在军统这个特务机关中做到老六级别,手上的血债保底成百上千,你传递什么情报都赎不了这么多罪。

以徐远举为例,作为《红岩》中大反派徐鹏飞的原型人物,他光是在重庆屠杀的俘虏以及炸毁工厂造成的伤亡,就有近千人之多。

郑耀先一路干到军统六哥,请问他得杀多少人?

这个问题,《风筝》没有讲,也不敢讲。所以我们只能在剧中看到郑耀先各种被吹捧,但是他具体做了什么事,根本就不知道。

相比郑耀先,余则成就显得更加可信。余则成的出身、经历以及成长轨迹,安排得即清晰又合理。

余则成出身青浦特训班,是戴笠的门生,因为刺杀汉奸李海丰被共产党救下,秘密加入共产党后转去天津站潜伏。一开始的余则成,仅仅是一个共产党的同情者,谈不上有多坚定的信仰,和李克农谈话的时候也显现出很多感情化和不成熟的地方。在进入天津站之后,经历了一系列的历练和变故,目睹了国民党的腐败和战友的牺牲,才一步一步成长为坚定的战士。

在这里我必须夸一下,《潜伏》的前13集,剧作层面是真的顶级。从余则成刺杀李海丰开始,一个又一个的危机出现又被暂时解决,同时一步步引入大量的角色,李克农、戴笠、站长、马奎、左蓝、秋掌柜、陆桥山、李崖......每个角色都有非常鲜明的特质和可信的表演,角色推动故事,故事再带出新的角色,同时余则成的每一次胜利都会留下一些隐患再引出新的危机,最终这些危机和角色在13集集中爆发,把余则成逼到绝境,再通过左蓝的牺牲将危机化解,形成一个情感极致澎湃的故事高潮,从而推动余则成的人物成长和觉醒。

在这13集中,虚构的人物和真实的历史交相辉映,多条线索的交叉推进和汇聚,以及多个伏笔的布置和对应,情感的酝酿和爆发,几乎达到了剧作上的完美状态,绝对的大师手笔。

不仅人物更加可信,故事的立意上,两个剧也是天差地别。

《潜伏》最出彩的地方,是它虽然用了谍战的题材,但是视野却不仅仅限于谍战。

剧中吴敬中有一段振聋发聩的台词:“则成啊,天津的得失在什么呀?在几个偷偷摸摸的军官吗?在几个偷鸡摸狗的间谍吗?笑话!那么多重兵把守的大城市丢了,那么多战功卓著的整编军丢了,什么原因?我们还在这搜情报、抓内奸、查帮派,试图保住大天津堡垒,不滑稽吗?“

如果你能理解这段话,就会发现《风筝》这个故事多么的可笑。

牛逼哄哄的军统六哥,前半辈子不知道干了啥,后半辈子就一直在跟几个自己带出来的台湾特务斗法。

解放战争胜利了。

抗美援朝、镇反剿匪、三反五反都胜利了。

原子弹氢弹研究出来了,人造卫星上天了,联合国席位也争取过来了。

就那几个台湾间谍,什么宫庶、延娥、影子,能掀起什么大风大浪?

轮得到你一个早就无价值了的郑耀先苦哈哈地,身份也不要了,整天去跟这些虫豸斗法吗?

《潜伏》很明确地讲出了一个真理,那就是情报很重要,但也没有那么重要。我们需要情报人员为革命献身,但也不提倡无价值的牺牲。

《潜伏》的第二集里,余则成问了李克农一个问题:“如果出现重大危机,我该怎么办?”李克农的回答是以安全为重,必要时可以拒绝联络,甚至自主脱身。李克农强调了组织对于个人的关怀,同时也强调了组织的纪律,和之前余则成被军统当作弃子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风筝》中的郑耀先,实际上早就可以恢复身份,是他为了拿自己当诱饵去钓那几个无关紧要的间谍,才导致后半部分一直在遭罪,实际上是为了满足导演自己那碟醋,才一直在没苦硬吃。

有人说《风筝》是被审查毁了,但我看完完整版之后,只觉得删得好。

特别是关于后半部分,宫庶、延娥这批人的戏,真心是雷得不行。

我不知道导演是出于什么目的,把宫庶、延娥给塑造成信仰无比坚定然后又弱智的三民主义圣战士。

宫庶,都他妈升到少将了,放着香港不呆,被郑介民派到大陆来当死士,去跑到重庆启动一个失联多年的死子。

大哥,你是个少将啊!国民党的少将就这么用的?郑耀先失联这么多年,是死是活,是否变节都不知道,就这么生生让一个少将从香港跑到重庆?而且都已经60年代了,台湾居然还指望靠一个莫名其妙的死子在重庆重建特务系统?

你们在发什么大梦?

然而宫庶就这么一脸迷醉地去找他那个大哥,不顾所有人的劝阻,毫无防备,单刀赴会,终于自投罗网。

宫庶落网之后,他的那批属下更牛逼,直接来劫法场,和解放军正面硬刚,然后高喊着三民主义口号被团灭。

这种情节,出现在《流星蝴蝶剑》里还有那么一丝丝合理性,出现在谍战剧里,属实是雷人。

正如我一开始所说的,《风筝》本质上是一个古龙式的武侠剧。《风筝》对于军统谍报人员的塑造,和那些烂大街的港片一样,直接把这个剧的格局给拉低了。

港片老三样,兄弟情、黑社会、无间道,《风筝》啰嗦了五十多集,其实讲的就是这么点破事儿。

看到有人总是吹《风筝》讲人性讲信仰,那我再费点功夫讲讲信仰吧。

《风筝》里所谓的信仰,无论是郑耀先的共产主义信仰,还是宫庶、韩冰的三民主义信仰,全都是干巴巴的在喊口号,就如同剧中戴笠的表演风格一样,浮夸且小丑。

《潜伏》中对于余则成思想转变的描绘,非常的详实且可信。余则成是亲眼目睹了国民党无可救药的腐败,和战友以及恋人的牺牲,出于正义感和救国的信念,才转变了阵营。

信仰,不是无源之水,不是无本之木。是经历了血淋淋的现实之后,对于世界对于未来的深刻认知。

然而导演完全不理解这种信仰,他的脑子里只有兄弟情,所以才会塑造出那么弱智的角色出来。

在《潜伏》中,谢若林告诉余则成,有人用两根金条买走了粟裕偷袭宿迁的情报,导致一个师全军覆没,一个师就值两根金条。而真实的历史更离谱,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的总司令刘峙,一边打仗一边做生意,甚至于为了方便自己的产业转移,提前向手下的经理透露了撤退情报,间接坑死了黄百韬的十几万大军。而国民党的其他将军也是有样学样,一见败相就纷纷提前向台湾转移资产,以至于一年之内从东北输到海南。

试问,这些事实,宫庶、韩冰们难道一点都不知情?经历三大战役的惨败以及败退台湾后的种种乱象,他们哪儿来的脑子去支持三民主义信仰?哪儿来的脸面去指责郑耀先背叛党国?而郑耀先面对这种滑稽的指控,作为一个人设上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人,反应居然是面有愧色?

这些情节和人物无一不暗含着导演那暗戳戳的小心思,同时也暴露了导演对于历史的拙劣认知,也让《风筝》变成了一部十足可笑的闹剧。

《风筝》中所描绘的信仰,既不是共产主义的信仰,也不是三民主义的信仰,而是一种完完全全古龙式的,为了报恩自我牺牲的黑社会意淫式信仰。

古龙武侠小说中经常出现一些莫名其妙忠肝义胆的江湖人士,比如《流星蝴蝶剑》中的马方中,苦等老伯十几年,只为了有朝一日老伯遇险,他把老伯救出来,然后全家自杀以保老伯周全。

再比如说《流星蝴蝶剑》中,老伯的精锐部队虎组,首领易潜龙先是假装背叛老伯迷惑敌人,然后又在老伯危难之时赶来救场,任劳任怨不图回报。

马方中为什么对老伯那么忠心?

两个字,报恩。

受人恩惠,就要用性命来回报,这是古龙意淫中的黑社会道德,也是《风筝》里那些特务们的信仰之源。

宫庶受郑耀先恩惠,就要对郑耀先以死回报,带着一堆精英特务千里迢迢从台湾跑到重庆来自投罗网。

延娥这些下属受宫庶恩惠,就要对宫庶以死回报,明知宫庶落网了,也要集体硬冲解放军的机枪阵地送死。顺便一提,《流星蝴蝶剑》里也有一群被弓箭手射死的倒霉蛋,属于是一脉相承了。

韩冰受国民党恩惠,就要对国民党以死回报,从红军长征潜伏到文革结束,死前还要怒斥郑耀先背叛党国。

而郑耀先,一个拥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人,他对于宫庶的认知居然是各为其主,面对宫庶的斥责面露惭愧之色。

《风筝》里的所谓信仰,就是一群从古龙小说里走出来的换皮怪们,孙玉伯、孟星魂、易潜龙、马方中COS国共双方特工过家家,然后在那儿自我感动。

可笑至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