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消费观是怎样的?
发布时间:
2024-11-19 13:06
阅读量:
14
你天天用的东西可以下成本,比如:
枕头、手机、筷子、淋浴喷头、水杯、菜刀(如果你天天做饭的话)、汽车轮胎(如果你天天出门的话)……
而你并非天天用的,一个月使用次数有限的东西,没必要买最好的,比如:
一个月都不开两次的氛围灯(除非你天天开)、红酒起子(除非你天天喝)、后备箱三角标识(车抛锚才会用到)、药盒(除非你是药罐子)、停电时才救急点燃的蜡烛……
把你可能购买的物品区分为“常用”与“不怎么用得上但得有”。前者可以买好一点因为这决定了你的幸福指数,后者没必要花太多钱在上面。如果把钱过多花在后者,要么是特别有钱已经什么都无所谓了,要么就是所谓的“不会过日子”。
至于用不上也不需要有的东西,根本碰都别碰,不要人为给自己创造需求,那只是贪图物质享受。
比如:
你根本不常玩也不会玩的游戏角色的传奇皮肤(单纯因为好看);
你买来就忘记存在的摆件;
你误以为自己在下单后会爱上摄影而买的卡片照相机;
你买来也没时间或没兴趣玩的 Steam 一折售卖的 3A 大作;
除了喜欢脸,根本他什么作品也没看过、听过的明星周边,三个月后他塌房了,偏生你又没有死忠下去的意愿;
你明明天天只在网上下棋却因为新鲜感而买的实体国际象棋棋盘;
大众点评 KTV 2 折劵,唱 6 小时只要 ¥39,然而你既不热爱唱歌也没人陪你去;
你发现穿西装打领带时有一枚名贵的领带夹可以衬托出高贵气质,却忘了自己平时根本不怎么穿西装,即使穿也未必打领带,可你却买了……
用不上也不需要的东西如果占你消费的哪怕 5%,都说明你已经中了消费主义陷阱。如果有 15%,你赶快醒过来啊!
总之,购买商品前,可以考虑把它归类为“常用”与“不怎么用得上但得有”。以此来作为最终购买的根据。
当然了,有的时候前者后者会因生活状态的变化而发生切换。比如退休了,本来不常看的电视,忽然要变成每天使用的物品;本来手电筒用的少,但工作原因忽然要天天携带自备的手电筒等,也有这种可能性存在。
注意两点:
① 那些你常用的东西我只是说可以下些成本,没说一定要买最好的。否则就是另一个消费陷阱了。
② 那些不常用但得有的,我也只是说不必买最好的,我可没说必须买最差最便宜的。
我发现总有人爱走极端,你说吃点好的吧,他就以为你要顿顿龙虾鲍鱼,你说省吃俭用一点,他就以为你要米饭泡酱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