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人真的很在乎隐私吗?

发布时间:
2024-11-24 11:04
阅读量:
13

这我就得介绍疯狂热衷编户齐民,将户籍制度发展到巅峰的某著名互联网顶流国家了。

没错,我说的就是瑞典。要论隐私的公众暴露程度,没有几个能跟瑞典相比。瑞典人口号系统经过八十年的演变从纸质到电子再到完全数字化,执着的“秦制”瑞典人成功做到了无处不透明,人人有盒开的迫真信息化乌托邦。

在瑞典有一个叫人口号(personnummer)的东西,类似于我国的身份证号,这可能是一个瑞典人(居民)一辈子最重要的几位数字。

他的结构是YYYYMMDD-XXXX,前面几位是八位生日,后面四位是校验码也可以说是密码,按照一定密码生成规则加随机数生成的。比如一个人出生于2000年1月1日,他的人口号可能是20000101-1234。换句话说,如果你知道一个人的生日,你至少能摸出他人口号的前八位。

那么人口号在瑞典具体有什么用呢?就比如国内身份证主要是在什么办公务手续,去网吧或者买火车票机票时候德使用,大部分日常场景并不需要身份证(号)的介入。然而,瑞典的人口号在这一基础上覆盖范围要大得多,因为瑞典政府的初衷是使用人口号达到社会高度电子化与信用化的程度,所以人口号被设计成了一种具有经济属性和处处可达的个人通行证。

比如,人口号往往与瑞典人的银行卡所绑定,所以人口号可以作为一定程度的“支票”或者是“信用卡”使用。举个例子,今天我去斯德哥尔摩租车行租车,我不用付押金或者刷卡(当然也可以),只需要使用我的人口号就能把车提出来。车辆的租金,押金与后续费用(如果有)会自动与绑定的银行账户进行连接扣除和登记。等于是个伪信用卡号。

再比如,当你去看医生的时候,只要授权调用你的人口号信息,你在瑞典的所有医疗记录,用药记录和病史全部一览无余。比如我在斯德哥尔摩去年骨折,住院一个月,我来哥特兰医院进行后续治疗,如果是在其他国家可能要自行携带不少的材料,但是在我只需要告诉哥特兰医生我的人口号然后他就能获得我在斯德哥尔摩的所有医疗信息。用药也是同理,开具电子处方后只需在药房使用人口号即可取药。等于是医保号。

报税就更是如此了,结合瑞典的无现金社会,个人的税务情况是异常清晰的。你不管是开公司的还是上班的,每一笔钱都会清清楚楚地记录在你的人口号下,这部分又替代了税号的功能。

在某些地区,这甚至是与公交卡相绑定的。你甚至可以通过调查人口号在检票机的情况来回溯你某一天的轨迹。

至于什么领取福利,上学,买房等等就不说了,在瑞典甚至养狗的话那条狗也是登记在你的人口号下的。可以说,一个人口号就是一个瑞典人的digital twins,中文应该叫数字孪生体,你的一生所有信息都在数据库里。

好,接下来是最恐怖的部分,我想聪明的读者应该已经有了一个问题——这样的信息泄露了怎么办?

答案是不存在泄露的问题,因为一开始就是全民开放的。

瑞典政府允许受监管的第三方私人公司和机构,直接获取官方数据库里的人口号信息,只要他们能够证明他们的查询规则是合理的。这是瑞典社会信息公开原则的一大基础。

以最著名的人口号查询网站ratsit为例。

ratsit.se/

这个网站提供两种查询方式,第一种是使用人口号的精确查询,第二种是使用姓名进行模糊反向查询。

我们今天就来随机开盒,来找一个瑞典人。我们搜索一个常见的瑞典名字“Lucas Andersson",这类似于在中国找一个叫“李明”的人。我们再在结果中随机找一位,就选第一位好了。我接下来的内容开谷歌翻译,方便大家看我也懒得一个一个描述。

以下是这个人的基本信息:

出于保护,我还是给这位打了码,虽然谁点进去都能看

这位安德森,我能立即知道他的地址,家里有几口人,和谁结婚,生日是多久精确到天,名下的房子有多大,有什么样的汽车,车牌号多少。我还能顺带查到他的亲戚关系和电话号码,因为电话本身也是绑定在人口号上的。

再进一步,如果想要看详细信息,我甚至能查到他公司的年收入/利润甚至是邻居的收入状况。想逃税?看一眼不对劲儿我立马就举报你。

如果有陌生人在你生日当天给你打电话,他可能没有恶意,只是哪天刷到你的人口号了:)


那么还有什么能看呢?答案是,多的很。但是这些查询服务因为涉及到经济利益,所以往往是以收费形式出现的——比如你的年收入,你过去的财产购买细节,你名下房产的增值贬值状况,你是否曾经信用卡逾期,你的银行贷款情况........原则上,在这种第三方网站上据我所知除了医疗信息和政治信息(公职情况)查不到,只要花钱,能把任何人的底裤都查出来。就算是我说的这两个查不到的,事实上我也听说有别的委托公司可查,只不过我没有试过。

这里就不再举例子了。你们自己点进去这个网站,输入两个瑞典常用名随机盒几个人自己看看就知道了。瑞典一千万人,除开没有长期居留权的人,上到国王首相,下到流浪汉(对你没看错,流浪汉也会在这上面被登记为流浪),所有人的所有信息都在上面。

这个在实践中的用处就是让大家互相了解一个人的经济信用。比如你去租房,可能很多国家房东要看你的银行流水或者存款,在瑞典你只需要告诉房东人口号房东花点小钱你这个人啥情况马上就知道了。

另外换工作也是一样,比如你的新公司的offer薪资你不满意,你就可以提供这样的财务报告让新公司去match你之前的收入。甚至于某些公司或者机构,也会要求入职员工的人口号来检查他们的社会信用记录比如交通违章和轻罪法庭等等。所以世上真有social credits,不过不是在中国。在瑞典如果你的人口号脏了,比如人家查出来拉出来一页红,那你在很多方面就一辈子社会性死亡了。

要查什么花几十块钱应有尽有

这项服务的有趣之处还在于,盒武器的发射是相对的。按照这个网站的运营规则,用户本人也必须实名人口号注册,如果你花钱查询了别人的详细信息,那么别人会收到一封信上面会写某年某月某日某人查了你的底,最欢乐的是他会附赠给你一次查询这个查你的人的机会。

我21年换工作的时候就收到了一封信上面写某人查询了我,我当时还有点害怕不知道啥情况,后来我用这个免费机会反着查回去发现是我们研究院的HR,她是为了入职才查询了我的一些情况。我顺带知道了这位女士父亲在疫情期间亡故,我当时还蛮不好受的。

这也是我为什么在知乎上从来不谈我家和我任何故事的原因,真的作为一个亚裔,我太容易被你们盒出来了:)

那么问题来了,如此强力的系统有没有副作用呢?当然有,太多了。

我刚刚说过,这个网站还有第二种用法,也就是输入精确的完整人口号(含校验码),在这种方式下你将得到更为精确的信息,因为网站会假定你是号主或者号主亲近的人而无需进一步验证。那么这个假设问题是什么——虽然人口号有四位校验码,但它泄露的可能性还是太大了。

比如说你们几个朋友要一起出去开房或者订车,几个人把人口号凑给一个人,那个人不靠谱就把这些人口号收集起来拿出去卖或者就查着玩,你的一切隐私就瞬间完全泄露了,因为这种系统下鸡蛋全在一个篮子里。至于什么政府数据库被攻击,出去玩身份证掉了或者就是简单的网上被钓鱼等等。

一旦你的人口号泄露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只有人口号掉了,另一种是实体身份证也掉了。前者的话犯罪分子可以在网上以你的名义订购一些东西,或者是窃取你的信息;后者可就麻烦了,如果你的身份证没有及时挂失,里面的电子芯片甚至可以用在一切没有人脸验证的地方——这也是瑞典人的吊诡之处,尽管已经有如此没有隐私的信息系统,他们还是对人脸识别和监控照相机非常慎重。

就比如如果你在网上跟我斗嘴,我俩都是瑞典人,如果你敢让我知道你的真名或者是生日,我大概率几分钟之内就能把你盒出来。我第二天就能站在你家门口线下真实你,跑也没用,我知道你公司在哪儿车牌号多少七大姑八大姨住在哪儿收入怎么样,除了你身上没跟踪器之外警察知道什么我就知道什么。

瑞典人平时之间互相查询基本可以说都是日常活动了。亲友之间就算不知道对方完整人口号也至少知道个生日和姓名,那两个一比对找到这个人,我甚至说抽象一点可以视奸他几十年。发现朋友买车了?打个电话过去祝贺一下。发现朋友失业啦?打个电话过去同情一下。前女友怀孕了?打个电话给她现任说这可能是你的。理论上,利用这系统能整的活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你要是想害人,利用这套系统,可做文章太多了。就说难听点,入室抢劫都不用踩点,这网站上拉个表根据财产数量和地点筛选一下一个个去就行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东西?根本原因是因为瑞典这样的社会的设计初衷是一个“君子社会”,表面上是一个规则和法律高度约束的国家,但它的骨子里其实是基于信任和共识的。他假设了在高度透明和组织化的社会下,大家都会谨慎使用自己的权利和自由。比如他就假设了你不会在知道你邻居收入不如你的情况下跑去羞辱别人“哈你个穷鬼才挣这么点”,就像它假设了我在知道那位HR的父亲去世的时候不会去伤害她一样。

它希望通过信息高度透明的方式使得人们能够最大化地自发维护秩序和施加善意,就像我说的,在这种社会里面,你想要在瑞典本国偷税漏税和窝藏财产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你甚至都不敢在你的收入上吹牛逼,因为如果你引起的别人的好奇那你就得解释你到底是吹牛皮了,还是你偷税漏税了。至于隐私泄露的问题?很简单,大家都知道就等于大家都不知道,公式秒了。

当然,理想和现实是总是有差距的。比如,瑞典的富人当你拥有的财富达到一定级别后,超脱这套系统简直太简单了因为你很容易就可以在海外配置资产,这是不可能能通过人口号查到的。同理,对于那些帮派分子来说,人口号反倒可以让他们选择合适的犯罪目标,毕竟你藏富是藏不住的。凡此种种不一一举例,它本质问题还是这种基于“信任”的社会建设理念在后现代的浪潮里土崩瓦解,就像欧洲共有的福利滥用问题一样。

但不管怎么说,就回答这个问题而言是足够的。欧美人也有巨大的内部分化,这种系统在美国我是不可能想象的,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把“隐私”摆在社会构建的什么位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