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书上说赫鲁晓夫的玉米运动,赫鲁晓夫的动机应该不是单纯种玉米那么简单吧?

发布时间:
2024-12-15 21:50
阅读量:
13

在苏联解体,经济崩溃的90年代。有个叫科索拉波夫的科学家,在基洛夫这个地区推广种青储玉米,然后喂奶牛的赫鲁晓夫模式。你猜怎么着,他成功了。基洛夫地区的饲料-牛奶模式非常成功,是经济大萧条中的亮点。因此,科索拉波夫就评上了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现在负责俄罗斯科学院的农学部,拿到了2024年总统奖,相当于袁隆平在中国的存在。

所以,赫鲁晓夫模式在科学上没问题,而且在实践上也能成功。

~~~~~~~~~~

中国教材对赫鲁晓夫失败的原因有误解,简单的归于玉米不适合苏联种植,这其实是有目的回避事情本源。而且这也不是单纯的计划经济问题,而是冷战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存在“隐形的阶级剥削问题”。

玉米的生产计划并无太大问题。因为农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部门,瞎指挥会导致问题,因为瞎指挥立刻会被大自然教做人,所以社会主义时期,农业种植计划中的问题藏不住,也是最容易调整的。现在大型农企都有生产计划。苏联对农业生产有气候规划,按照积温进行规划,每个积温带种植不同的种子。现在我国黑龙江的四个积温带划分,就是苏联模式的传统。而且苏联在推广玉米时候,进行了充分的研究规划,这些规划现在被俄罗斯运用的很好,的确在最近10年实现了丰收。

问题出在分配环节,中国也有这个问题。就是粮食的统购统销。

粮食统购统销,目的是要维持一个工农剪刀差,支持工业化。收购价格低,出售价格高,为工业化提供资金。同时,强制农民为工业化中的产品买单 ,保障工业部门多少有点效益。这是后殖民时代,后发国家采取斯大林模式搞工业化的必然。后发国家,没有殖民地倾销工业品;如果跟先发国家敌对,也没有和平空间从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慢慢向重工业爬升。那么必然要通过苦一苦农民,来实现原始积累,构成工业体系,生产必要的军事装备维持政权。

但是,统购统销,低价进,高价卖,同时出售低劣的工业制成品。这本事是反市场经济的,不是公平买卖,农民肉眼可见的在交易中吃亏。统购统销要依赖官僚体系进行强制执行的。那么,官僚体系,就在各个节点分肥。所以,无论在苏联还是中国,农民低价卖出精粮,以四倍的高价买回陈化粮,农民普遍挨饿,这是常态。农民没有奔头,无论如何都吃不饱,自然没有积极性。但是,又不能取消统购统销制度,只能在农村也进行军事化管理,用官僚把农民管理起来。官僚体系一插到底,就更加放大了软预算约束问题,和官僚分肥问题。

但是,如果没有统购统销,粮食就肯定收不上来。无论在苏联还是在中国,都有在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征购不上来的事情。粮食征购不上来,工业化所需的原料和工人口粮就不够了,社会主义政权又没有重工业来生产军事装备自我维持。就有可能在军事竞争中,被敌国颠覆。所以,两权相害取其轻,苦一苦农业了。这就是教员和邓子恢争论,说邓子恢是小脚女人的由来。小脚女人的意思是,你对农业开的药方没错,但是本位主义太强,没有通盘考虑整个国家的难处。

这就是冷战期间,社会主义国家搞好农业非常困难的根本原因。冷战要求军备,军备依赖重工业,重工业需要征集粮食,征集粮食需要统购统销这个配给制,统购统销需要强制农民进行亏本买卖,农民永远亏本就无心生产。这个链条彼此往复循环。

为什么那个时代,还能有大寨这些模范样板项目呢?因为,大寨被树立成样板后,就拿到了更多政府资源,不但不面临剪刀差,而且还是获得了出售农产品之外的超额利润。那么,为什么大寨能够成为样板呢?是因为,大寨率先超售公粮,没等官员下去催缴。

硬币的另一面。

社会主义农业是不是土地承包,一私就灵呢?也不是,土地分配到户,恢复小农经济,也是要有各个前提保障的。中国在1949年之前搞了那么多年的小农经济,怎么也没有消除饥荒和贫农呢?

包产到户之所以成功,一方面在于建国前三十年把金属、机械和化肥工业等初步的工业化建立起来了,同时有核武后,对维持政权有信心。另一方面投美成功,在冷战中换了阵营,能够从密集劳动的轻工业起步,不再依赖统购统销了。投美,即加强了国家安全系数,又可以参与全球分工了。此时,执行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经济模式,要比内循环的工农剪刀差模式更有效率。所以,统购统销的效率下降,自然就被放弃了。

朝鲜为什么一直不敢搞包产到户呢?因为朝鲜政权不安全,即使有核武也是不够的;同时,即使朝鲜搞包产到户,也不一定能够解除美国的经济制裁,也不一定能够进入全球市场分工。

在冷战时期,各个东欧国家都有市场经济探索,但是都半途而废了。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面临西方的颠覆,它们的政权不安全。同时,它们又不能彻底摆脱苏联控制,因此也不能参与西方主导的全球经济分工。

那么苏联自己能不能放弃统购统销呢?苏联有这个想法。苏联一直想融入全球分工,比如斯大林重工业化依赖的是美国和德国的资本和技术。赫鲁晓夫提出了和平竞赛,也是这个意图。到后面戈尔巴乔夫时代,就是要自我阉割,也要融入全球市场了。苏联对于被《巴统条约》排除在全球市场分工的痛苦,我们面临美国贸易战时候,也能感受一二。但是,苏联是冷战阵营中一方的老大啊。怎么能统战老大呢?除非三体人入侵地球。这是苏联的难处。

在西方学者眼里,新自由主义三个旗手分别是里根、撒切尔夫人、邓小平。苏联领导人怎么拿不到这个待遇,把自己搞解体,都拿不到邓小平在西方的政治地位。

~~~~~~~~~~~~

值得一提的是,在蚕茧方面,由于做不到来料加工,制成品利润又非常高。所以在90年代的很多丝绸产区,乡镇工作放弃了粮食的统购统销,而是严格执行蚕茧的统购统销,严查私人倒买蚕茧。同理,烟草工业也是,现在还是严格的统购统销,因为它原料好把控,产品利润大,统购统销是赚的。酒就不行了,控制酒的原难度太大,成本太高。蚕茧后来也不搞统购统销了,因为原料不再是问题了,可以工厂化养蚕了。

一个低效的制度,也不会凭空消失,只有更有效的制度竞争掉它的生态位后,才会被取代。

~~~~~~~~~~~~

当前俄罗斯农业搞得非常好,粮食自给率达到150%,不用搞粮食储备。因为当年粮食压根就吃不完。明年新粮食又收上来了。

在2000年前后,以小农为主体的俄罗斯农业也崩溃了,并没有在苏联体制瓦解后,立竿见影的解决吃饭问题。

在2013年,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后,俄罗斯农业崩溃到最不堪的境地,这个时候不是体现在供用不足,而是进口依赖和外资控制俄罗斯农业。

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之后,俄罗斯不再执行世贸承诺,完全封闭,驱逐进口产品,限制外资,扶植大型农企,取代小农。然后,农业就迅速好转了,解决了100多年吃不饱饭的问题。

在这些大型农企里面,前苏联农学和生物学的各种成果和原理,被充分证明是有效的,增产的,有经济价值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