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人生道理,让人醍醐灌顶?
几个月前,我姥爷去世了,此事让我发生了一些转变。
我姥爷享年94岁,最后没有什么病痛,就是年纪太大了,身体各项功能衰竭,在家中平静去世,临终前,他已失去语言能力,只能一边喘气一边用手颤抖着和我示意,爷孙两人也算见上了最后一面,没留遗憾。
我姥爷出生在动荡年代,历经战乱流离,但依然苦学不辍,后就读于黄埔军校,成为革命干部,解放后,他被安置为一名普通职工参与建设,后结婚成家,生育子女,从工作角度来看,我姥爷可称表率,他自我要求极严,且非常在意外界评价,以他的贡献而言,他本可以被安置到更高的岗位,但他说不想给组织添麻烦,显得自己计较得失,于是就放弃了机遇,而在子女还小时,他又主动当起了为集体牺牲个人的表率,以至于我母亲那辈人的大半个童年,作为父亲的他都是缺位的,当然,为此他也得到了不少赞誉,高风亮节,体谅集体难处,追求奉献不计得失,舍小家为大家,诸如此类吧,姥爷非常珍视这些评价,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就这样度过了一生。
我在姥爷临终前见他最后一面时,他静静地靠在床头,沉默,微微喘息,家里其他长辈在屋里商量着后事的安排,看着我姥爷瘦到脱相的脸,我就在想,当年他珍视的那些赞誉如今安在?那些夸他的人,那些发布的奖状,甚至号召大家向他学习的单位,都已消失不见,甚至就连见证过他荣誉的同事们也早都离世,这些东西在人生的最后阶段,都随风而去没有意义了,但是,他给家庭,给子女,给自己留下的遗憾却还在,这些遗憾永远无法弥补,甚至会在时间上延伸到他去世之后,当我看着姥爷走到人生终点时,我就在想,像他之前那样,一丝不苟地活在外界的评价和要求中,真的有意义吗?
我非常尊敬姥爷,他的价值观是他生活的历史年代和诸多经历共同塑造的,我理解,但不认同,为了迎合外界赞誉而吞咽委屈,在条条框框的缝隙中把自己挤压成和缝隙一样的形状,把自己折叠成方方正正的小块,被和一落奖状嘉许塞进抽屉里,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
我姥爷去世后,我开始有了转变,我不想再表现的光滑柔软,不想再那么宜人了,我也有自己的情绪和欲求,大家都只活一辈子,百年之后你我全是一撮白灰,凭什么让我迁就你们?
遇到坑人的培训机构,我就暴起怒喷,遇到心爱的动画电影,我就盛赞连连,遇到说垃圾话的,我就照脸直怼,很多人奇怪,说我最近怎么变了,之前温润如玉谦和有礼的那位去哪了?他呀,靠边站了,现在的这位要敢爱敢恨,要直抒胸臆,要活个痛快,我姥爷在人生的终点线前给我上的这一课,醍醐灌顶。
我发现,自从我不再压抑自己,不再把自己往条条框框的缝隙里塞后,我之前的那种生命力回来了,表达欲上升了,睡眠变好了,灵感增多了,就连深蹲卧推硬拉的数值都提升了,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感觉吗?就是舒展,身心上的舒展,那种你在电脑桌前坐了六个小时之后,起来伸个懒腰骨头缝里咔咔直响的舒展,我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爽。
网上我看很多人都在说“死感”,说自己是具尸体,学生有死感,老师有死感,社畜有死感,老板有死感,谁谁都有死感,一片死气沉沉,我告诉你们,舒展之后,生命力就回来了,人生中只有那么少数几个原则是真正重要的,大部分条条框框都是耽误事委屈人的狗屁。
你不用在弥留之际才想明白这事,我现在就告诉你,不用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