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哔哩哔哩视频网站热门视频【县中学生现状:每天在校超17小时,精神科挤满中学生】- 网易新闻?

发布时间:
2024-12-30 14:41
阅读量:
7

美国真是太坏了,把青少年自杀率搞得高高的:

关于 1950 年到 1990 年间青少年自杀率持续显著上升的现象,以下是多种解释理论。我将从一个有着最为充分的证据支持的理论开始。

独立性受限理论

我一直主张,且有充分证据支持的观点是:这几十年间青少年自杀率近乎直线式地显著上升,其主要原因在于儿童和青少年在日渐失去行动的自由,包括追求快乐的自由、培养勇气等品格的自由,这些品格恰恰是他们日后从容面对人生坎坷所不可或缺的(Gray, 2011, 2013;Gray, Lancy, & Bjorklund, 2023)。

历史研究、社会学家多年的报告、流行杂志育儿建议文章的分析,再加上我的切身经历,这一切都清晰地表明:与世纪末相比,20 世纪中叶及更早年代的儿童和青少年享有远远更多的自由,他们可以尽情玩耍、四处探险、结交朋友、勇于尝试,乃至为社区作出有意义的贡献。正是这些活动让年轻人感到快乐,也帮助他们培养起面对逆境时所需的坚韧品格(Gray, Lancy, & Bjorklund, 2023)。他们的自由不是一夜之间消失的,而是日渐式微的。正因为这种变化发生得很缓慢,许多人要么未能觉察,要么即使察觉到了,也因年际变化微小而觉得微乎其微。然而,纵观整个 40 年,变化之巨大,却是翻天覆地、影响深远的。

我们在最新发表于《儿科学期刊》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年轻人独立自主活动(即不受成年人直接管控和监视的活动)的自由度持续下降,是其心理健康状况不断恶化的一大原因。这一观点有多方面的证据和逻辑支撑,详见我与人类学家 David Lancy、发展心理学家 David Bjorklund 合著的文章全文或第 15 期简讯。文中还提到,尽管我目前只关注 1950-1990 年间的情况,但限制年轻人自主权的趋势自 1990 年以来仍在延续。90 年代前后一度出现的自杀率回落,则与另外一些变化有关,我将在下一封信中讨论。

鉴于近几十年来,儿童和青少年越来越多地被「囚禁」在学校和家中,我本想用监禁理论来形容这种自杀率上升的解释,但为了避免流露出对当前教育和管教方式的极度愤慨,我还是「委婉」地称之为独立活动受限理论吧。

虽然自由的减少会让男孩女孩都深受其害,但我们有理由认为,总体而言男孩可能会受到更大的影响。在 D1 的评论区中,读者 Linda Hagge 提出了一个很有见地的观点(经她允许,我在此引用):

「我有一种感觉:自二战以来,男孩的自由正在逐渐受到限制。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监管的目光越来越多,户外活动时间越来越少,诸如此类。我们压制了他们的天性,否认了青春期男孩本该结伴成群、四处游荡、上蹿下跳、惹是生非的进化需求,殊不知这个阶段对男孩的成长至关重要。我们以为是在推进文明进程的东西,实则可能适得其反。」

不仅如此,美国学生一到上学期间,心理问题就开始加重:

以下内容摘自 @Thoughts Memo 汉化组的译文《用科学研究来说明:暑假后返校对学生的严重危害》

在对已发表文献进行了相当广泛的搜索后,我只找到了一组公开可用的数据——这是一篇在线文章,讨论了 Connecticut 儿童心理中心中,儿童心理急诊的就诊情况(此处)。文章的主要观点是,近年来这类就诊数量急剧增加,急诊室的等待时间也变得更长。而且,文章中的一个交互式图表显示了从 2000 年到 2013 年每个月的急诊就诊次数。即便是匆匆一瞥,也能明显看出,每年夏季的就诊次数都会下降,学年开始后又会上升。

为了量化这一现象,我计算了 2011 年至 2013 年三年间,每个月平均的就诊次数。这只统计了那些非常严重,以至于需要在中心过夜的就诊(即使统计上那些不太严重的就诊,也会得出同样的总体结论)。以下是数据:

Charlie Hoehn with permission

和我预测的一样,七月和八月是儿童精神急诊就诊次数最少的月份。实际上,这两个月的平均就诊次数相加(每月 70 次)不到全学期月份平均就诊次数的一半(一年内排除六月、七月和八月,剩下九个月中,每月平均 142 次)。六月份,尽管还有一些上学的日子(具体天数随调休而变化),就诊次数也较低,但没有七月和八月那么低。有趣的是,这与我的假设不符,九月的就诊次数也相对较低,与六月相当。九月在学校相对轻松,可以看作是一个热身月;真正的考试、繁重的作业和成绩单还没到来。可能需要几周的时间,学校的压力才真正显现出来。

以下内容摘自 @Thoughts Memo 汉化组的译文《儿童和青少年自杀与上学时段的关系》

精神崩溃和自杀未遂与上学时段的关系

Collin Lueck 及其同事在 2015 年进行了一项研究,调查了洛杉矶的一家大型儿科急诊精神健康科,以周为单位分析了可能危害自身或他人的精神病就诊率,数据横跨 2009 至 2012 年。他们发现,在学校开学期间,此类就诊率比学校不开学的时段高出 118%。换句话说,上学期间的精神病科急诊就诊率是非上学期间的两倍多。值得注意的是,不仅在暑假期间,在其他的学校放假期间,此类就诊率都会显著下降。

研究者还发现,在为期四年的研究区间中,上学时段的精神科急诊就诊率持续上升,但假期时段则没有变化。这表明:自杀意图和尝试随着时间增长,来源于这段时间里学校带来的压力持续增长,而非某些与学校无关的因素。在另一项较新的研究中(2018 年),Gregory Plemmons 及其同事发现,从 2008 年到 2015 年的七年间,学龄儿童因自杀意图和尝试而导致住院的比例激增了近 300%,且每年这种住院的比例在上学时段都明显高于暑假。

实际自杀率是上学时段的函数

基于我迄今所述的数据,有人可能会认为,上学期间急诊精神科就诊量的增加,是因为学校人员有心观察,并将儿童转介给了就诊机构,从而可能挽救了孩子们的生命。根据这一观点,父母对孩子们的问题不如老师敏感。然而,没有数据表明这是真的,而且有非常有力的理由相信这是假的。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实际自杀率——与自杀意图或尝试相反——在上学期间应该低于非上学期间。但实际上,实际自杀率与自杀意图和尝试率是相似的。

在 2011 ,Benjamin Hansen 和 Matthew Lang 年利用各州机构收集的数据,分析了 1980 至 2004 年间美国青少年的自杀情况。这项研究年代较早,那时候学校压力相对较小、青少年总体自杀率较低。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发现学年期间的自杀率远高于暑假期间。他们还分别分析了男生和女生的情况,这是我所找到的其他研究中未曾做过的。结果显示,对于男生来说,上学期间的自杀率平均高出 95%,而女生则高出 33%。这与一般的观察相符,即男生比女生更难适应学校的约束。

Hansen 和 Lang 还发现,青少年自杀率在上学期间的增加仅限于学龄儿童。对于大多数已经完成高中学业的 18 岁青年,就几乎没有这种增加趋势了,而到了 19 岁和 20 岁,这种趋势完全消失了。其他研究显示,成年人的实际自杀和自杀尝试与季节相关很小,夏季的自杀率反而略高,而不是较低,这与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发现相反(Miller et al, 2012; Cambria et al, 2016)。

这只是冰山一角

实际上,自杀事件和紧急心理健康服务的接收人数,只是学校对年轻人带来压力的冰山一角。我曾在其他文章中概述了更多相关的证据(参见此处[1]和此处[2])。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心理学协会几年前的一项大规模调查发现,青少年是美国压力最大、最焦虑的群体;83% 的青少年认为学校是他们压力的来源;在学期间,有 27% 的青少年报告他们经历了「极度压力」,而在暑期,这一数字降至 13%。

而悲剧在于我们还在向学校添加压力,而研究已经证明这些压力完全不必要。年轻人若能以他们自然的方式学习,他们能学得更多,学得更好,压力还更小(公共开销更低),我在我之前很多博客文章以及我写的《自由学习》都指出过。

此时此刻,你对这一切有什么看法?……这篇文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为所有人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你的疑问、感悟、故事、观点都会被我以及阅读这篇文章的所有人尊重,无论我们是否赞同。(当然,鼓励大家在这篇文章下面的评论区里发言——译者注)

也请参见自主教育联盟。

参考文献

Cambria, D. G., et al (2016). Do suicide attempts occur more frequently in the spring too?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rhythmic analysis.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196, 125-137. Note—this a study of all suicides, not specifically children’s and teens.

Hansen, B. & Lang, M. (2011). Back to school blues: Seasonality of youth suicide and the academic calendar.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30, 850-851.

Lueck, C., et al (2015). Do emergency pediatric psychiatric visits for danger to self or others correspond to times of school attendance? Americ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33, 682-684.

Miller, T. R., et al (2012). Suicide deaths and nonfatal hospital admissions for deliberate self-harm in the United Sates. . Crisis, 33, 169-177.

Plemmons, G., et al (2018), Hospitalization for suicide ideation or attempt: 2008-2015. Pediatrics, 141 #6.


关于美国青少年自杀率的详细讨论,可以看我们汉化组的这个系列:

Thoughts Memo:D1. 我们如何解释过去 70 年青少年(高中生)自杀率的巨大变化?Thoughts Memo:D2. 为什么 1950 年到 1990 年青少年(特别是男孩)自杀率急剧上升?Thoughts Memo:D3. 为何 1990 至 2005 年期间青少年(尤其是男孩)的自杀率大幅下降?Thoughts Memo:D4. 儿童的自由在 1950 至 1990 年间的逐渐丧失,及其多种原因Thoughts Memo:D5. 为什么 2008 年至 2019 年青少年自杀率急剧上升?Thoughts Memo:D6. 日益增加的数字科技使用能否解释 2008 至 2019 年间青少年自杀率的急剧上升?Thoughts Memo:D7. 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的益处、挑战及应对策略Thoughts Memo:D8. 2008 年以来青少年自杀率上升的多种原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