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吃的御膳放到当今来是什么样的水平?

发布时间:
2024-12-30 14:48
阅读量:
8

你看了就没胃口的水平。

1,皇帝吃的菜,绝大部分都过了火候。

皇帝随口说一句吃饭,底下人就要马上把饭菜端上来,你要皇帝花几个小时等你做饭,那是大不敬的罪过,要砍头的。

御膳房也委屈,为了满足要求,他们只能提前半天甚至一天把菜做好,放在炉火上慢慢煨着。

皇帝啥时候说吃饭,就啥时候舀上一勺、摆好造型端上去。

中餐是特别讲究火候的,厨师水平再高,食材品质再好,你等上好几个小时再吃,那也完全不是原本味道了。

2,皇帝吃的菜,绝大部分都是凉的。

御膳房把菜端出去的时候当然是热的,冬天也会有热水跟着保温。

但是,太监提着食盒子从御膳房走到皇帝的膳桌,几十个菜再慢慢腾腾地摆盘,摆快了那叫君前失仪,要挨板子的。

皇帝也不能上一个菜吃一个菜,必须等菜全部上完了,皇帝才能上桌,这叫皇家气度。

皇帝上了桌,也不能直接开吃,还要等太监宫女当着面把这几十道菜全部尝一遍。

等尝完了身体没事,那就说明菜里没毒,这时候,皇帝才能动筷子。

这套流程全部走下来,最少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

出门时再热的菜,这时候也早就凉了。

在中餐里面,凉菜和热菜完全是两个口感,特别是那些荤食,凉了之后几乎是难以下咽。

溥仪《我的前半生》

3,皇帝吃的菜选择非常有限。

比如清朝皇帝,他就只能吃北京附近的特产食物。

除非是点名索要,否则,像江南的河鱼、沿海的海鲜、云贵的菌菇,这些玩意儿根本就不可能上皇帝的桌。

同时,底下人一般也不会把太好、太珍贵的食物拿给皇帝吃。

鲥鱼确实好吃,可刺多,万一皇上卡了喉咙,算谁的?

春笋确实好吃,可万一皇上吃上了瘾,冬天也要吃,算谁的?

雨前的龙井茶确实好喝,可万一皇上记住了味道,冬天也要喝,算谁的?

这个有危险,那个难搞到,扒拉来扒拉去,能够给皇上吃的东西就很少了。

感兴趣的可以去看清朝皇帝御膳菜单,

荤菜基本就是猪肉、鸡肉、羊肉、鸭肉这四样翻来覆去的做,

之所以不吃牛肉,是雍正下过旨意不许宰杀耕牛,皇家首先带头,一百多年没吃过一口牛肉。

素材基本就是白菜、豆芽、菠菜、萝卜、豆腐、黄瓜这几样翻来覆去的做。

理解了这些,你就明白清朝皇帝为啥一年要吃两百多顿火锅了。

火锅是热的,火锅对食材要求不高,火锅味道可以把控,自然就是奴才孝敬主子最好的吃食了。

既然材质上不讲究,那如何才能体现出皇家的尊贵呢?

只能在量上下功夫了。

清廷严格规定了后宫嫔妃每天的猪肉供应等级:

答应每天1斤8两,常在每天5斤,贵人每天六斤,妃每天9斤,贵妃每天9斤8两,皇贵妃每天12斤,皇后每天16斤,皇太后每天一头猪。

现代人穿越到清朝后宫,即便让你当皇后,这每天16斤猪肉,你吃的下去么?

再说个段子。

威名赫赫大权在握的乾隆皇帝,他想在夏天吃口荔枝,也是很难的。

乾隆某年7月初2日,正是吃荔枝的当令时节,这一天,宫里总共得到了75颗荔枝。

注意,是75颗,不是75斤。

章总本人吃了4颗,拿了2颗做装饰,剩余的69颗,由60多个妃子、皇子、公主、亲信大臣一起分了,平均每人一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