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军迷第一次见到六代机是什么感觉?
没有任何感觉,因为那压根就不是六代机啊,新一代战斗机都是靠理论推动,想造出来六代战斗机,就必须先要有六代战斗机的完整理论。目前连六代机的理论都没有,拿什么打造六代机?不是你叫它六代机,它就是六代机了。
成飞和沈飞亮相的两款战斗机,应该是新一代战斗机的两个竞标项目。
成飞的战机体积比歼20还大,但它是装了三台发动机。多一台发动机更占地方,油耗也更高,需要装更多的燃油,所以体积才大。扣除一台发动机和多装的油它就不比歼20大多少了。这款飞机的作战半径、载弹量应该跟歼20差不多。
不过歼20、歼35都有对地攻击的能力,两款新飞机应该也是这样:多用途战斗机。以空战为主,兼职战术轰炸。
看造型明显都是隐身机,都是飞翼气动布局。这种设计隐身性能先天更好,比歼20、歼35要强一个级别。这种布局的飞机也先天适合搞轰炸,单纯打空战浪费了。
超音速肯定是没问题,但肯定不是军盲们幻想的五倍六倍音速,那都是想多了。要是真这么厉害也就不用装三台发动机了。
飞机动力不是装两台发动机是装一台的两倍,装三台是装一台的三倍这么算的。是双发的动力跟单发比增加百分之三四十。再装一台,在此基础上再增加百分之三四十。三台发动机的动力不到一台发动机的两倍。发动机装的越多增益越小,但体积、重量、油耗可是实实在在的翻一倍、两倍。
如果不是这样,战斗机早都装上八台、十六台发动机。
多装发动机代价很大,实在没办法才靠增加发动机数量解决问题。
双发机是最佳平衡点。双发的最大优势是安全,一台发动机出故障,靠另一台还能飞。然后才是增加百分之三四十的动力。
F35是反面的极端,把发动机做到最强只装一台。这样性价比是最高的,前提是发动机得足够强、足够安全。过去轰炸机的极限的四发,现在B21退到双发。
装三台发动机付出的代价很大,这么做肯定是发动机还没强到那种程度。要是发动机很强悍,新飞机装两台甚至一台就可以了。
最关键的是五六倍音速的飞机也不长这样。
因为超音速和隐身是矛盾的,这是入门级物理常识。
超音速飞行,发动机燃烧极其猛烈,并且机体和空气剧烈摩擦,会产生巨大的热量,红外特征极其明显,超音速还得飞得高一些,这相当于高空中高速移动的一团大火球,红外探测设备一下子就能探测到,采用任何隐身设计也没有用,只有在亚音速的情况下,发热不严重,才可以做到极致隐身。
并且高速和高空是一体的,要想飞的很快,就必须要飞的很高才行,因为高空的空气稀薄阻力小,并且没有任何障碍物,这才能实现飞那么快。
但这样也会让战机长时间暴露在雷达的探测范围内,因为地球曲率的原因,部署在地面、军舰上的防空雷达,天生适合探测高空高速物体,不适合探测低空物体。电磁波向上、向高空,畅通无阻,可以让雷达把能力发挥到极致,能探测到几千公里。因此防空雷达天生就是高空高速战机的克星,发现并锁定高空高速战机,比1+1=2还要简单容易。
像B2、B21追求极致隐身,都是亚音速。实际上隐身战斗机也都是亚音速隐蔽潜入战场接近敌人,需要的时候再突然开加速,实现超音速、2倍音速,但那时候就不隐身了,战斗机超音速只是为了几分钟的剧烈战斗。
五六倍音速跟隐身是冲突的,如果追求五六倍音速,那完全没必要采用隐身设计,得换成细长扁的造型,单纯适合高速,飞个6倍音速6万米高空,什么防空雷达和地空导弹,不带怕的,地空导弹追你都费劲。
飞翼机的机动能力相对于常规战斗机要弱一些,所以之前都是轰炸机、攻击机采用飞翼布局。
但现代战斗机最不重要的就是机动和速度。现代战机的先进程度是由雷达电子设备和隐身能力决定的,雷达强,可以提前发现并锁定敌人,进而指引导弹提前发起攻击,雷达强,导弹也会很精准,敌机再快也快不过导弹,而隐身能力又是在压缩对手发现自己的距离。
隐身、雷达航电、作战半径哪个都比机动、速度重要。在隐身和先进雷达航电的加持下,现在的飞翼机肯定可以打空战。
不过飞翼机先天机动能力弱也是事实,成飞增加一台发动机应该是为了提高机动能力。
两款新飞机的主要提升在隐身,比歼20、歼35要上个台阶。
机动能力够用。
两款新飞机的作战半径、载弹量都应该差不多,跟歼20、歼35也应该差不多。新航电、新材料可以用在新飞机上也能用在歼20、歼35身上,这些地方也应该都差不多。
成飞的飞机从底下看,机头两侧、进气道两侧、机身两侧有着强烈的歼20影子。这款飞机就是歼20的重置版,砍掉垂尾、鸭翼,重新设计了机翼又加了一台发动机。
只是重新排列组合,在技术水平上跟歼20并没有区别。在同等技术水平之下,强化隐身能力,代价是影响机动能力,于是又增加一台发动机,代价是体积更大,油耗更高,载弹量、作战半径都不会提高。体积加大以后反倒又会对隐身产生一些影响。
隐身性能提高了,机动受影响,所以得靠增加一台发动机,增大机体来找补。
成飞的新飞机并不超前而是保守了,不敢砍机动能力,还堆上去三台发动机。
单纯提高隐身能力,机动弱一些完全没问题,不用找补。
在这个时代追求机动、速度本身就不对。砍掉一台发动机继续采用双发设计,机动减弱一些根本不是问题。好处是机身可以缩小,隐身还能再提高。更激进只装一台发动机,机身再大幅度缩小,隐身再提高,载弹量、作战半径不变,机动再弱一点都是完全可以的。
沈飞的是双发机,看造型应该比成飞的小一些也更灵活一些,机动能力应该够用。即便现在还弱点,以后涡扇15出矢量版或者有更强的新发动机,直接换上就可以了,非常简单。成飞的是三发,到时候很麻烦。全换还是换两台都是问题。
两款新飞机隐身能力提高一个级别,再堆上最好的雷达航电、材料,这就足够了。作战半径、载弹量跟歼20、歼35保持平级。
新一代战斗机都是靠理论推动,想造出来六代战斗机,那就必须先要有六代战斗机的完整理论。(划重点,要考试)
最先,几个真正的专家畅想未来空战怎么打。再依据畅想出来的未来空战模式,畅想未来的战斗机应该什么样,应该具备什么能力。未来战斗机应该为未来空战服务,未来空战需要什么能力,就为未来战斗机打造什么能力。
所以,新一代战机前期畅想是最重要的,一定要精准。
如果未来的空战模式跟畅想的不一样,这就分叉了。是按照畅想的未来空战,为战斗机打造的能力。结果未来的空战跟畅想的不一样,战斗机的能力用不上,战斗机也就设计失败。
几十年前,美国畅想未来是低空高机动时代,所以设计的F16、F15、B1B都擅长低飞,在低空非常灵活,速度并不是特别快。苏俄还在畅想飞的更高更快,所以打造了米格31、图160,飞的又高又快。后来事实证明美国畅想的准,未来确实是低空高机动的时代,跟美国畅想的一样,美国的战机更符合时代。
之后的历次战争,美国战机都是在战场上来去自如。
B1B是体积巨大的战略轰炸机,比图160慢得多,但几十年来它一直在参加实战,可以大白天飞到目标头顶几百米扔制导炸弹,从来没被击落过。因为它当初就是按这个设计的,在低空比图160灵活得多,贴着地皮飞,顺着地形的起伏飞,利用山地丘陵树林海浪建筑物做掩护,雷达很难提前发现,突然出现在眼前,对手还没反应过来,它扔下一堆炸弹立即又飞走了。
苏俄的米格31、图160追求高空高速,不符合时代,因为地球曲率的原因,防空雷达天克高空高速物体,同时飞机再高也高不过导弹,再快也快不过导弹。所以平时数据很亮眼,一旦真打起来连家门都不敢出。
美国七八十年前畅想未来是晶体管时代,苏联畅想未来是电子管时代,这个畅想的不同,甚至跟苏联倒台、现在俄罗斯整个国家的落后,乃至当今的国际格局都有巨大的关系。更别提美俄之间武器上的差距。
还是在几十年前,先畅想出未来空战是隐身的。理论上先突破,再依据理论做出隐身机,这才有了五代机。
六代机也一样,得先有六代的理论,然后才能打造出六代机。
问题是现在有六代战机理论吗?没有!
现在是五代、隐身时代。超越这个时代、超越隐身,比隐身的效果还猛,碾压隐身,形成代差,未来的空战怎么打?你能想象出来吗?
想象不出来。
我知道军盲们能想象出什么,但军盲们想象的隐身、高空高速、空天一体顶多再加上低空高机动,这都是以前东西的大杂烩,不是未来。
所以,六代机真正的难点在理论突破。
现在,碾压隐身五代,下一代空战怎么打,这个理论现在还没有。
谁都不知道六代空战应该怎么打,六代机应该长什么样、具备哪些功能,做出六代机也就无从谈起了。
背地里可能有,但现在肯定还没露面。
现在已经露面的,成飞、沈飞的新飞机以及美国、欧洲所谓的六代机,主打的还都是隐身,顶多再加上更先进的航电,还都是妥妥五代机的思路。就像上一篇咱们讲的,成飞、沈飞的新飞机都是在强化隐身能力,比歼20、歼35更隐身,在隐身的路子上大步前进。
而隐身是五代机最典型的特征。
F22、F35五代机,对F15、F16四代机都是一比几十的碾压性优势,这叫代差,是两代机的差距。现在的新飞机能对歼20、F35形成一比几十的优势吗?
绝对不能!
因为现在没有碾压五代隐身的理论,自然造不出碾压五代隐身机的新一代战机,这些新飞机都只是强化版隐身机。
任何先进的武器,都是先有先进的理论,然后才能造出来先进的武器。武器得有理论支撑,不是闷头设计。武器不是随便设计的,不是什么功能都往上装,不是敞开了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符合理论的能力才能往上装,不符合理论的能力不能往上装。
没有碾压五代战机的理论就没有碾压五代的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