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真的是里面穿的越少越暖和吗?
作为知乎上写羽绒服知识字数最多没有之一的答主,我斗胆来说两句吧。
理论上说,羽绒服里边所谓保暖内衣穿得薄点厚点,抓绒和毛衣穿得多点少点,相对于羽绒服本身的保暖能力来说,都是——
放屁添风。
——天气越冷,羽绒服越厚,越是这样。
放屁添风知道啥意思不?
“兄弟,你虽无甚本事,好道也是个人。俗云:‘放屁添风。’ 你也可壮我些胆气。”
——孙悟空。
也就是说,如果你穿了一件500克填充的羽绒服,你是穿一件T恤,还是穿一件T恤加一件抓绒,其保暖性差别,从衣物克罗值理论上就等于放屁添风。
这里涉及到关于衣物克罗值的知识,看我这个回答(我建议你如果真的想搞清楚这里边的原理,那就一定要看):
游客去体验滑雪有必要租雪服吗?直接穿着羽绒服可以吗?有的回答说什么羽绒服里没穿毛衣导致冻得肩膀疼的,我的建议是换一件好的羽绒服,你那羽绒服要么根本总体保暖性不够,要么结构有问题导致局部保暖不好。
羽绒结构的知识看我这个回答:
羽绒服充绒量200g保暖性怎么样?这个世界上的各种常见材料,就是羽绒最保暖。所以你觉得冷,有那功夫去加一件毛衣,不如把同样重量的衣物换成羽绒,一件充绒100克的羽绒服和一件充绒200克的羽绒服,保暖性能差十几℃,而一件100克的羽绒服加一件100克的抓绒,呵呵,一件100克的抓绒那就不叫抓绒,那就是速干内衣~ 而一件介于内衣和抓绒之间的巴塔R1这种 Power Grid 半拉链内衣都得200多克:
要说一件很厚的毛衣或者抓绒,那得400-500克了。但又能起到多大保暖作用?有实际经验的朋友都知道,一件P300抓绒的保暖还不如一件60g的薄棉服~
你把这400克重的抓绒换成400克重的羽绒呢?一件100克填充的羽绒服,换成一件500克填充量的羽绒服,那你能热得直冒汗,热的要赶紧脱下来。那是天差地别的差距。绝大部分人根本没体验过一件500克充绒的全立衬结构的羽绒服是什么概念。
关于不同衣物材料保暖性对比,看我这个回答:
暖重比有很多研究了。那同等厚度什么面料最保暖? ?当然,如我上边关于克罗值知识的那个回答所说,你增加任何一件衣物都会增加克罗值,你穿袜子跟不穿袜子,保暖性都不一样。
但重点是——增加了多少呢?
你穿一件300克填充的羽绒服+ 一件速干内衣,
跟穿一件300克填充的羽绒服+ 一件速干内衣+ 一件300-400克重的抓绒,
克罗值根本就没增加多少。
欧阳锋跟郭靖打架,再加一个黄河四鬼会有帮助么?
有的回答说真冷的时候光羽绒服就不管用,必须加抓绒加毛衣。那绝对是你的羽绒服太差,要么结构太差,要么版型太差,要么总体什么都差。
零下几十度的环境我经常去,只要羽绒服够好,直接穿一件内衣,没有任何问题。只要睡袋和睡垫足够好,只穿一件内衣躺在零下四五十度的野外也没有任何问题。只要你愿意出钱,我完全可以给你演示一下。
睡袋的温标测试是有标准的,这个标准里,假人模特的统一条件就是只穿内衣。近百个户外品牌都要按这个标准去测试,没听哪个品牌说这样测不对,得加个抓绒。
当然,实际上大多数时候,人们穿羽绒服不具有理想的状态。
因为:
1,版型。
羽绒服不是睡袋,不是几乎完全封闭的,羽绒服的脖领子和衣襟下摆都会漏风。而羽绒服又不是定制的,身体也不是规整的圆柱形,所以大部分休闲款的羽绒服很难做的完全贴身,人体曲线上的凹部会跟羽绒服有较大空隙。
羽绒为什么保暖?是羽绒锁住了空气,让空气不产生对流,而静止的空气是优秀的绝缘体。但你羽绒服如果和身体之间空隙过大,稍微一动,静止的空气就会流动起来,就不保暖了。
2,很多人买羽绒服为了一物多用,都是买大一号。
好多人恨不得一件羽绒服能从10℃穿到 -30℃,能从秋天穿到第二年春天,不考虑一下羽绒服也是分厚薄的,专物专用。所以很多人买羽绒服喜欢买大一个尺码的,好能够在里边塞毛衣、塞棉服,甚至塞另一件羽绒服。除了玩户外的,很少有人买羽绒服会买穿起来略紧的。
当然,美观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绝大多数人不会去那么冷的地方徒步露营,在羽绒服里叠穿其他衣服,是为了穿搭,不是为了保暖。
再加上,大部分人穿的都是些休闲品牌的羽绒服,而不是专业的户外款羽绒服。这些羽绒服可能看参数还不错,但其实对保暖性设计根本没做什么针对性研究。尤其是一些时尚款羽绒服,光要风度不要温度,就这种下边露着恨不得一扇窗户那么大的空隙的造型,稍微一动那进风量赶上战斗机了,那还保暖个屁啊。
关于什么样的羽绒服才保暖,还是看我这个回答:
羽绒服充绒量200g保暖性怎么样?你看睡袋,为什么薄睡袋有信封形,厚睡袋都是木乃伊形?为了贴合身体。
有经验的户外玩家,比如一个一1米7的人买到了一个1米8的睡袋,他会怎么做?他会把睡袋的脚部总绳子扎起来,否则多出的一节就会空荡荡的,脚一动就会有大量空气流动。
所以,我们一般会在内衣和羽绒服之间再穿一层抓绒,不是因为抓绒有多保暖,而是为了填充身体和羽绒服之间的空隙,让空气不流动。这个作用的主要目的不是加厚,是改善结构。主要原因是羽绒服本身做的版型不对。
就像那些下边开着大口子的羽绒服,你给它下摆全收紧了,增加羽绒服厚服了么?没有。但是它就变得更保暖了。这是结构的事。
所以,如果你买到一件完全符合身形的羽绒服,这件羽绒服的结构设计又很科学,那就不需要中间穿抓绒。面料够好,轻薄柔软,羽绒蓬松度够高,那蓬起来的羽绒服就会贴合你的身体曲线,充满每个缝隙。
让羽绒服紧贴你的身体是最理想的,
用抓绒放在羽绒服和身体之间,是退而求其次,
让你的身体和羽绒服之间存在大量空隙,是最差的做法。
“羽绒服里穿的越少越暖和” 对很多人来说是正确的。
因为很多人在羽绒服里塞太多没有用的衣服了。
如果你在身体和羽绒服之间塞太多的衣服,而这些衣服又本身材料不是蓬松型的,而是比如棉布之类的,那么同样会使羽绒服和身体之间的空隙过大。这虽然没有流动的空气那么让你的身体大量流失热量,但也没有羽绒服尽量直接包裹身体更能保暖。
因为密度越高的面料,保存的空气越少,越不保暖。
注意一个基础知识—— 羽绒服是保暖,但它不发热。发热的是你的身体。
烤火的时候,是离近了暖和还是离远了暖和?禁军是放在京城有用,还是放在离京城1000里的地方有用?
羽绒服紧贴你的身体,这些被封存在羽绒之中的空气才能被你的身体加热。你的身体才是热源。羽绒服和你的身体之间存在太多保暖性远不及羽绒的衣物,那就是在浪费你的身体热量。
同理:
保温毯的正确使用,是塞到衣服里边,紧贴身体,才能反射身体的热量:
泡沫睡垫的正确使用,也是将银色一面向上,贴近身体,才能反射你身体的热量:
那为什么还要穿T恤,不直接光着身子穿羽绒服呢?
主要是羽绒服的面料为了防止钻绒,都会做的很致密光滑,这样的面料体感不好。前边说了,密度越高的织物,越不保暖,但是没有这层致密织物,又会跑绒。
再加上人不可能永远只在一个恒定环境,当你的身体微微出汗,这层面料会更难受。
所以我们要穿一层内衣,再穿羽绒服,这是为了改善体感。
其实也有少部分羽绒服在内里加一层抓绒来改善体感的,这层抓绒是改善体感,不是说它能在增加克罗值上起什么作用。
就像一些羽绒服会在拉链最上方的内侧加一小块绒布,这是为了让下巴和脖子的体感更好。
再说几句,澄清些错误认识——
在羽绒服里边穿一件抓绒,这和三层穿衣法关系不大,这叫叠穿。
叠穿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多种温度的环境,是为了方便性考虑,为了快速切换不同保暖度的衣物,跟三层穿衣法扯不上。
这更多地是为了方便性,而非保暖性,本质和内穿西装外边套个羽绒服、内穿裙子外边套个羽绒服一样,是为了在某些环境下直接脱掉羽绒服就行,不用换来换去:
很多登山徒步活动中,甚至是长途旅行中,人们穿了羽绒还穿了一件抓绒,真正原因是:
① 有的场合穿羽绒服会太热,而只穿内衣又太冷,我还需要保暖性处于二者之间的第三件衣服。
② 我不想在背包里塞更多的衣服了。
③ 这件衣服穿在羽绒服里边不脱,对我的活动也没有影响;脱掉羽绒服后,我也不用再有换衣服的动作。
而不是 “我的羽绒服不够暖和,必须加一件抓绒”。
实际上这件抓绒的生态位一般被软壳(包括神衣)给挤掉了,软壳适应更多的环境。
如果你经常看国外那些真正的户外媒体评测羽绒服的文章,你会看到基本都是这样在羽绒服里边内搭一件软壳,基本不会看到有内搭抓绒的:
因为这件软壳是用来羽绒服一脱直接干活的,而不是说羽绒服不够暖和~ 上边这些图里也有人直接是硬壳外边套羽绒服,很正常。
跟国内“户外品牌”只看重双十一卖掉多少件不一样,很多国外技术品牌的官网不只是卖货,还会给你讲解基础知识:
很多人根本没搞清楚什么叫三层穿衣法,望文生义,闹出笑话。
就像普通外科医生,不是这个医生水平普通,是这个学科处理的就是通用外科。
三层穿衣法的层是指贴身排汗层、中间保暖层、外面防护层的 “三种层” ,不是让你穿三件衣服。这是让你搞清楚不同类型的衣服都有什么作用,按照功能穿衣服,不是让你非要每天都穿着三件衣服。你套3件裙子那不叫三层穿衣法,你速干衣套抓绒套棉服套羽绒服,这是4件,但这就叫三层穿衣法,你速干衣套个皮肤衣这是2件,这还叫三层穿衣法。
包括什么美军的穿衣系统,也不是让你非要把L2套在L1外边,再把L3套在L2外边,再把L4套在L3外边,一直套完L8。要这样的话还分个屁的L几,直接把八层做成一层不就完了?
不是所有环境都需要穿三层衣服,更不是必须保暖层套贴身层,防护层套保暖层。穿衣服不是机械照搬。
谁大夏天的还要穿保暖层啊?不都直接穿T恤?不刮风不下雨为什么非要套防护层呢?
内衣加皮肤风衣如果足够暖和,为什么还要加个中间层呢?
像我们冬天爬山都是到了营地直接从包里掏出羽绒服套在硬壳外边,谁会在大冷天的野外先把冲锋衣脱了再把羽绒服穿中间再套上冲锋衣?
像神衣这种衣服,它本身就是结合了保暖和防风,甚至你直接贴身穿它也速干,它的腋下和两胁都是透气材料,你想把它穿在哪层都行。
不要刻舟求剑,不要小和尚念经。
羽绒服防风不防风?羽绒服算保暖层还是防护层?
前边也说了,羽绒服为了保暖防止跑绒,面料都是非常致密的,而且都会做亚光处理,让织物的表面略微融化,堵住缝隙,就是等于覆一层膜。
所以基本上,只要是羽绒服,它就防风。尤其是正规户外品牌,用的基本都是 Pertex或者东丽、帝人面料,那就几乎是100%防风。更有甚者用 Windstopper和 Gore-tex,那更不用说。
所以羽绒服和棉服,本身就是结合了保暖层和防护层两种属性的衣服。
不防风的面料根本就没法做羽绒服的面料,会不停钻绒。没见过有用抓绒做羽绒服皮的,那穿三天绒能跑光了。我这件看起来是抓绒吧?那只是在正常羽绒服上加了一层抓绒,可不是直接用抓绒兜着羽绒。
为什么有的羽绒衣还是感觉风一吹就透?一是不够厚,也就是充绒量不够,二是结构不合理,冷点过多,每个绒室都不饱满。
还是看我这个回答:
羽绒服充绒量200g保暖性怎么样?再一个就是我们反复强调的,要分清楚静态保暖和动态保暖。
还是要看我这个回答:
游客去体验滑雪有必要租雪服吗?直接穿着羽绒服可以吗?最关键的是,怎么穿衣服是根据实际需要,因地制宜,不是小和尚念经,照本宣科。
只要不冷,不刮风不下雨,完全可以直接穿内衣。
你看这些爬雪山的,穿防护层了么?
这些冬季跑步的,穿防护层了么?
该穿啥就穿啥,该钻睡袋还钻睡袋呢:
这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 了解你要去的地方的各种情况,了解你的衣物和装备的性能,根据你的知识和经验决定你带什么,什么时候什么地点穿什么用什么:
户外探险被困冰晶顶致悲剧,失温究竟有多可怕,如何预防与应对?像polartec power grid 这种面料,为什么格子在里边?它外边的这层薄织物,别看就这么薄薄一层,它就有一定的防风性。巴塔新出的R1 air 呢,它就一点都不防风:
所以玩户外的人为什么一件一件地买衣服?在外行看来这些衣服厚一点薄一点没什么差别,面料不一样也没什么差别,在真正从事户外运动的人眼里,每一件都有着截然不同的作用。去什么环境选哪件衣服,都是有科学考虑的。
搞清楚每种衣物的作用,根据你的需要,自由组合。不要刻舟求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