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躺着也中枪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5-01-03 17:49
阅读量:
6

1、“你他妈的把烟灭了”。

英国短篇小说家萨基在战壕里对身边那个抽烟的傻X队友如是说。

话音刚落,对面的狙击手看到了黑暗中的火光,果断开枪,一枪打死了萨基。

不知道他当时是不是躺着,但肯定是中枪了。

2、北齐文宣帝高洋,曾有术士告诉他“亡高者黑衣”。他问左右侍从,什么东西最黑?左右说最黑的那无过于漆了。高洋一寻思,这“漆”就是“七”呀。于是囚杀了他的七弟上党王高涣。

初,术士言亡高者黑衣……是时文宣幸晋阳,以所忌问左右曰:“何物最黑?”对曰:“莫过漆。”帝以涣第七子为当之,乃使库真都督破六韩伯升之邺征涣。涣至紫陌桥,杀伯升以逃,凭河而度,土人执以送帝。铁笼盛之,与永安王浚同置地牢下。岁余,与浚同见杀,时年二十六。 ——《北齐书》卷十

我就说谐音梗坏事吧。

3、还是高洋,他嫌自己的儿子太子高殷太懦弱,为了试炼他的胆量。就拉了一个囚犯出来,让高殷亲自拿刀去砍他的头。高殷面有难色,砍了好几下都没砍断囚犯的脖子。

囚犯:求求你,让我死了吧!

后文宣登金凤台,召太子使手刃囚。太子恻然有难色,再三不断其首。 ——《北齐书》卷五

4、十六国时代,后赵石虎在位时期,太子石宣荒淫,大冬天的逼着老百姓去给他修宫殿,王朗到石虎那去告了一状,石宣就从此恨上了王朗。正巧此时天象有变,荧惑守房,石宣指使赵揽去进谗言,说这天象对皇上您不利啊,若要破灾就得杀一个王姓大臣。石虎问杀谁好呢?赵揽说王姓大臣里最贵者无如王朗。石虎觉得王朗还有用,舍不得杀,就说换一个吧。赵揽本来就是冲着杀王朗来的,但话说出去了也不能收回来,只好说那就换中书监王波吧。

于是,王波被腰斩,四个儿子也一同被杀,尸体一并投入漳水。

时石宣淫虐日甚,而莫敢以告。领军王朗言之于季龙曰:“今隆冬雪寒,而皇太子使人斫伐宫材,引于漳水,功役数万,士众吁嗟。陛下宜因游观而罢之也。”季龙如其言。既而宣知朗所为,怒欲杀之而无因。会荧惑守房,赵揽承宣旨言于季龙曰:“昴者,赵之分也,荧惑所在,其主恶之。房为天子,此殃不小。宜贵臣姓王者当之。”季龙曰:“谁可当者?”揽久而对曰:“无复贵于王领军也。”季龙既惜朗,且猜之,曰:“更言其次。”揽曰:“其次唯中书监王波耳。”季龙乃下书追波前议遣李宏及答楛矢之愆,腰斩之,及其四子投于漳水,以厌荧惑之变。 ——《晋书》卷一百六

5、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的第三代皇帝中宗刘晟,好酒好乐。某次喝醉了,随手拿起一个瓜就放在伶人尚玉楼脖子上,然后拔剑去砍,以试验剑锋不锋利。结果不止瓜,尚玉楼的脑袋也一起砍掉了。第二天酒醒了,又召尚玉楼过来陪着喝酒。旁边人告诉他,昨晚已经让你给杀了。

尚玉楼:试过了,剑很锋利。

常夜饮大醉,以瓜置伶人尚玉楼项,拔剑斩之以试剑,因并斩其首。明日酒醒,复召玉楼侍饮,左右白已杀之,晟叹息而已。 ——《新五代史》卷六十五

7、东晋名将朱龄石,这人小时候就特别喜欢他舅舅,就爱和舅舅玩。具体操作是:让舅舅躺下,在舅舅枕头边上贴一张一寸见方的纸,自己站在八九尺外扔飞刀去戳纸。百发百中!

舅舅那是吓得一点也不敢动啊。

后来,舅舅头上长了个大瘤子,朱龄石趁舅舅睡着,给瘤子割了。

舅舅,卒!

龄石少好武事,颇轻佻,不治崖检。舅淮南蒋氏,人才儜劣,龄石使舅卧于听事一头,剪纸方一寸,帖著舅枕,自以刀子悬掷之,相去八九尺,百掷百中。舅虽危惧战栗,为畏龄石,终不敢动。舅头有大瘤,龄石伺舅眠,密往割之,舅即死。 ——《宋书》卷四十八

有这样的侄子,真是舅舅的福气呀!

(经评论区提醒,这里应该是外甥。我写错了,抱歉,烧糊涂了)

8、北魏名将古弼,此人虽为将军,却也以直言敢谏著称。某次他为请皇帝将多余的苑囿赐给贫民一事要入见。正赶上皇帝在和给事中刘树下棋,他就站在下边等。左等右等,这盘棋就是下不完呐。古弼气得直接冲上去,当着皇帝的面把刘树薅着头发拽下来,一顿爆锤。边打边骂:“朝廷如今治理不好,就是你的罪过!”。

这把皇上给吓得呀,在旁边直喊:

是朕,是朕要下棋的,你为什么不怪朕?

古弼他做不到啊。

上谷民上书,言苑囿过度,民无田业,乞减太半,以赐贫人。弼览见之,入欲陈奏,遇世祖与给事中刘树棋,志不听事。弼侍坐良久,不获申闻。乃起,于世祖前捽树头,掣下床,以手搏其耳,以拳殴其背曰:“朝廷不治,实尔之罪!”世祖失容放棋曰:“不听奏事,实在朕躬,树何罪?置之!” ——《魏书》卷二十八

至于古弼的结局,嗯,你们大概也能猜到吧,这样的人多半不会有好下场的。文成帝拓跋濬在位时,古弼因为“议不合旨”,说了皇上不爱听的话,被免官。又被家人告发,说他被免之后有怨气,在家搞巫蛊。巫蛊,真是历朝历代都玩不烂的好借口。古弼因此被处死。

世祖崩,吴王立,以弼为司徒。高宗即位,与张黎并坐议不合旨,俱免,有怨谤之言。其家人告巫蛊,俱伏法。时人冤之。 ——《魏书》卷二十八

9、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又名开,字涉珪),早年间有神巫说他将来有一劫,只有杀清河万人才能免灾。拓跋珪立马下令,将整个清河郡男女老幼尽数屠灭。他甚至亲自执剑杀人,就为了尽快凑足万人之数。

拓跋珪为了防备暗算,每天晚上都换不同的地方睡觉,谁也不知道他在哪。只有他最宠爱的姬妾万人知道他的位置。这个万人背地里和拓跋珪的次子——清河王拓跋绍私通,怕被发现,俩人一商量,干脆先下手为强。某天晚上趁着拓跋珪睡着了,冲进去给他杀了。

拓跋珪临死的时候才反应过来,原来当年神巫说得“清河万人”是指的这俩人呐。

先是,有神巫诫开当有暴祸,唯诛清河杀万民,乃可以免。开乃灭清河一郡,常手自杀人,欲令其数满万。或乘小辇,手自执剑击檐辇人脑,一人死,一人代,每一行,死者数十。夜恆变易寝处,人莫得知,唯爱妾名万人知其处。万人与开子清河王私通,虑事觉,欲杀开,令万人为内应。夜伺开独处,杀之。开临死,曰:“清河、万人之言,乃汝等也。” ——《宋书》卷九十五

“清河万人”的经过在《宋书》里写的很详细,当然考虑到这是敌对方的记载,或许有夸大或虚构的部分。《魏书》里只在《天象志》的部分提了一句,称之为“清河万人之难”。不过关于拓跋绍弑父的起因,倒是有另一种说法。

《魏书》称拓跋绍的生母贺夫人有罪被囚禁在宫中,要被处死。这个有罪史书上说得很模糊,很有可能是欲加之罪。这就又要说到北魏的“子贵母死”之制,这个制度就是拓跋珪最先创立实行的。他先是赐死了刘夫人,也就是他的长子——后来的明元帝拓跋嗣的生母,然后叫拓跋嗣来,告诉他我要学汉武帝立子杀母,你母亲已经死了。拓跋嗣为母亲的死“日夜号泣”,触怒了拓跋珪,逃亡于外。

初,帝母刘贵人赐死,太祖告帝曰:“昔汉武帝将立其子而杀其母,不令妇人后与国政,使外家为乱。汝当继统,故吾远同汉武,为长久之计。”帝素纯孝,哀泣不能自胜,太祖怒之。帝还宫,哀不自止,日夜号泣。太祖知而又召之。帝欲入,左右曰:“孝子事父,小杖则受,大杖避之。今陛下怒盛,入或不测,陷帝于不义。不如且出,待怒解而进,不晚也。”帝惧,从之,乃游行逃于外。 ——《魏书》卷三

在长子出逃的情况下,身为次子的拓跋绍就有可能成为继任的太子,如果他成为太子,他的母亲就也要被赐死,这大概就是贺夫人的所谓“罪过”。

但贺夫人不愿坐以待毙,她派人求救于儿子,拓跋绍为了保护母亲,抢先下手,杀死了父亲拓跋珪。

而绍母夫人贺氏有谴,太祖幽之于宫,将杀之。会日暮,未决。贺氏密告绍曰:“汝将何以救吾?”绍乃夜与帐下及宦者数人,逾宫犯禁。左右侍御呼曰:“贼至!”太祖惊起,求弓刀不获,遂暴崩。 ——《魏书》卷十六

拓跋绍弑父究竟是为了情人还是为了母亲,大家可以自行判断,选择相信,见仁见智吧。

再顺便一提,这位贺夫人倒也不是外人。她是献明皇后的妹妹,献明皇后是拓跋珪的生母。

绍母即献明皇后妹也,美而丽。初太祖如贺兰部,见而悦之,告献明后,请纳焉。后曰:“不可,此过美不善,且已有夫。”太祖密令人杀其夫而纳之,生绍,终致大逆焉。 ——《魏书》卷十六

拓跋珪最初跟母亲提出要娶小姨的时候,献明皇后是不同意的。理由是“过美不善”,显然是“红颜祸水”一类的逻辑。也有可能就是献明皇后不想儿子娶自己妹妹随便说得理由,而且更重要的当时贺夫人已经出嫁了。“已有夫”了。

拓跋珪是个狠人,直接派人暗杀了自己的姨夫,把小姨收入后宫,生下了拓跋绍。

最后再提一嘴,拓跋珪之所以能订下“子贵母死”这种反人类的制度,就是因为他本人背后就有一个非常强势的母亲。如果没有献明皇后贺氏和她背后的贺兰部,拓跋珪绝不可能十五岁就重建代国。代国覆灭时,拓跋珪六岁,此后流离十年,始终在贺氏羽翼护佑之下。贺氏倾尽全力把儿子推上了皇位,然而作为皇帝的拓跋珪想的不是“妈妈好爱我”,而是忌惮于母族势力对皇权的制约。他想要解决这个问题。

“子贵母死”的第一位受害人可能还不是刘夫人,贺氏死于皇始元年,死在拓跋珪“始建天子旌旗”的前一个月……



说多了,绕回来。

无论“清河万人”之说是否属实,拓跋珪都是个纯纯的狠人,这样的狠人,也合该有一个更狠的儿子。

已经写了九条了,那最后再说一个拓跋珪的故事,凑个整吧。

这拓跋珪可太有的写了。

拓跋珪的父亲叫拓跋寔,拓跋寔的同母弟叫拓跋翰,拓跋翰有个儿子叫拓跋仪,这个拓跋仪和拓跋珪的关系啊……就很难说。

拓跋珪是拓跋寔的遗腹子,游牧民族流行收继婚,拓跋寔死后,怀着孕的贺氏必然会被收继。但收继她的人是谁,学界是有争议的。有的说是拓跋什翼犍,也就是拓跋寔的父亲收继了自己的儿媳妇。也有的说是拓跋翰收继了嫂子。

拓跋翰按照《魏书》记载有三个儿子:拓跋仪、拓跋烈、拓跋觚。关于这三个人的生母问题,争议也很大。有的说他们仨都是贺氏生的,有的说拓跋仪和拓跋觚是贺氏生的,有的说只有拓跋觚是贺氏生的。反正北魏前期的婚姻与出身问题就是一团乱。

总之,可以确定的是,拓跋珪和拓跋仪肯定是兄弟,要么是同母异父的兄弟,要么是堂兄弟。

拓跋仪起初很受宠,和拓跋珪兄弟关系很好。拓跋珪的孙子,后来的世祖拓跋焘出生的时候,拓跋珪连夜叫拓跋仪入宫,哥俩喝了一晚上。当时拓跋珪还问呢,大晚上叫你进宫,你不害怕吗?拓跋仪回:臣推诚以事,陛下明察,臣自然安心。

世祖之初育也,太祖喜,夜召仪入。太祖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臣推诚以事陛下,陛下明察,臣辄自安。忽奉夜诏,怪有之,惧实无也。”太祖告以世祖生,仪起拜而歌舞,遂对饮申旦。 ——《魏书》卷十五

后来,拓跋珪因为嗑药磕太多,心性大变,开始神神叨叨,总觉得有人要害他,你在他面前喘个气他都觉得你要害他,上去就打。打死了尸体就拖出去扔在大殿前,一时间人人自危。

初,帝服寒食散,自太医令阴羌死后,药数动发,至此逾甚。而灾变屡见,忧懑不安,或数日不食,或不寝达旦。归咎群下,喜怒乖常,谓百僚左右人不可信,虑如天文之占,或有肘腋之虞。追思既往成败得失,终日竟夜独语不止,若旁有鬼物对扬者。朝臣至前,追其旧恶皆见杀害,其余或以颜色变动,或以喘息不调,或以行步乖节,或以言辞失措,帝皆以为怀恶在心,变见于外,乃手自殴击,死者皆陈天安殿前。于是朝野人情各怀危惧。 ——《魏书》卷二

天赐六年,天象有变,应在有“逆臣”。拓跋珪又是一顿大杀特杀,拓跋仪这回也不“自安”了,吓得单骑逃走。拓跋珪派人追上,赐死,以庶人礼葬。

天赐六年,天文多变,占者云“当有逆臣伏尸流血”。太祖恶之,颇杀公卿,欲以厌当天灾。仪内不自安,单骑遁走。太祖使人追执之,遂赐死,葬以庶人礼。 ——《魏书》卷十五

从兄友弟恭到“内不自安”,也就只隔了一年而已。


拉拉杂杂写了四千多字,太多了。希望能耐心看到这里的各位阅读愉快,希望没有浪费您的时间,祝各位身体健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