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看了那么多书,语文考试还是上不了 110 分?
北宋时期的“三苏”知道吗?
老爷子苏洵、二儿子苏轼、小儿子苏辙,并称“三苏”。
又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但是你可知道,作为另外“二苏”老爷子的苏洵,曾经屡试不第(从18岁考到30岁,赶了三次考),到最后甚至怕了考试。
怕到什么程度?
北宋嘉祐三年,宋仁宗亲召苏洵到舍人院参加考试,都被苏洵借病推托,不肯应诏。
宁愿顶着“欺君”的压力,也不想再去考试。
可想而知这心理阴影有多大。
直到52岁,才由当时的宰相韩琦推荐,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为霸州文安县主簿。
前者相当于图书管理员,后者相当于县长办公室主任。
和他的名气一比,不值一提。
但苏洵很高兴啊,开开心心的就去上任了。
别看官小,但它不用考试啊。
不用考试,就很开心了。
“唐宋八大家之一”,说他才高八斗,大家没异议吧?
就这么一个“强人”,碰上“考试”,那也是头破血流,根本没处说理去。
你说他不尽力吗?
那个年代赶一次考(三年一次),真真是从家乡走到开封,光是走过去就要一年。
苏洵可是四川人,出川多难啊,能不尽力?!
你说他没文化...
好好好,你都说他没文化了,我还能说什么,你都对。
。。
这有知识有文化啊,它不一定能作用在“考试”上。
知识,可以丰富你的见识、充实你的大脑,令你的思想更有深度。
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能有更多选择。
而“考试”,更多的是一种“应试能力”,算是“技能”。
既然是“技能”,就会有“技巧”。
就比如明代的“八股文”。
它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出题、中股、后股、束股和收结,共同组成。
作为考生,只需要老老实实按它们的“框架”,进行填充。
往往只需要最基本的学识,就可以过关。
那你可能要问,那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学生们也不用拼命读书了?
倒也不是。
毕竟不管哪个朝代,“科举”的最后一关,都是殿试。
由皇帝本人亲自把关。
你十年苦读的“文武艺”,主要就是为了这最后的“一哆嗦”。
把他哄得越开心,最终排名就越高。
。。
但现在不是没有“皇帝”嘛,就省了“殿试”这一关。
咱们就按着前辈们总结出来的技巧,踏踏实实地应试,先把这关过了再说其他。
。。
为什么对苏洵这么有印象?
当然是因为他老人家是真的“强人”,现在的“爽文流”跟他一比,都弱爆了。
老苏有个小女儿,唤“八娘”,亦称“苏小妹”。
苏小妹后来被老苏许配给了眉山程氏(程之才),也就是他老婆的娘家。
结果这程家不是个好东西,他虐妻(也有一说是程之才男同),苏小妹气出病来,被老苏接回家调养。
要不怎么说程家不是个好东西?
这家伙倒打一耙,说苏小妹不守妇道,不然怎么躲回娘家呢?!
还闯进苏家,当面抢走了苏小妹的亲生骨肉。
受此屈辱的苏小妹,旧病复发,三天后忧愤而死(死的时候才十八岁)。
这事情之后吧,老苏震怒,和程浚及程之才断绝来往。
但是这不足以平息老苏内心的愤怒。
他要把它写下来,刻在碑上,让眉山程氏一臭万年!!
之后吧,他借着给苏家写族谱,写了一首词(《自尤》),刻在了苏家的族谱(《苏氏族谱亭记》)上。
五月之旦兹何辰,有女强死无由伸。
嗟予为父亦不武,使汝孤冢埋冤魂。
死生寿夭固无定,我岂以此辄怨人。
当时此事最惊众,行道闻者皆醉辛。
余家世世本好学,生女不独治组紃。
读书未省事华饰,下笔亹亹能属文,
家贫不敢嫁豪贵,恐彼非彼难为亲。
汝母之兄汝叔舅。求以厥子来结姻。
乡人婚嫁重母族,虽我不肯将安云。
生年十六亦已嫁,日负忧责五欢欣。
归宁见我悲且泣,告我家事不可陈。
舅姑叔妹不知道,弃礼自快纷如云。
人多我寡势不胜,祗欲强学非天真。
昨朝告以此太甚,捩耳不听生怒嗔。
余言如此非乃事,为妇何不善一身。
嗟哉尔夫任此责,可奈狂狠如痴麏。
忠臣汝不见洩治,谏死世不非陈君。
谁知余言果不妄,明年会汝初生孙。
一朝有疾莫肯视,此意岂尚求尔存。
忧惶百计独汝母,复有汝父惊且奔。
此时汝舅拥爱妾,呼卢握槊如隔邻。
狂言发病若有怪,里有老妇能降神。
呼来问讯岂得已,汝舅责我学不纯。
急难造次不可动,坚坐有类天王尊。
导其女妻使为孽,就病索汝襦与裙。
衣之出看又汝告,谬为与汝增殷勤。
多多扰乱莫胜记,咎汝不肯同其尘。
经旬乳药渐有喜,移病余告未绝根。
喉中喘息气才属,日使勉强飡肥珍。
舅姑不许再生活,巧计窃发何不仁。
婴儿盈尺未能语,忽然夺去词纷纷。
传言姑怒不归觐,急抱疾走何暇询。
病中忧恐莫能测,起坐无语涕满巾。
须臾病作状如故,三日不救谁缘因。
此惟汝甥汝儿妇,何用负汝漫无恩。
嗟余生女苟不义,虽汝手刃吾何言。
俨然正直好礼让,才敏明辩超无伦。
正应以此获尤谴,汝可以手心自扪。
此虽法律所无奈,尚可仰首披苍旻。
天高鬼神不可信,后世有耳犹或闻。
只今闻者已不服,恨我无勇不复冤。
惟余故人不责汝,问我此事久叹呻。
惨然谓我子无恨,此罪在子何尤人。
虎跑牛触不足怪,当自为计免见吞。
深居高堂闭重键,牛虎岂解逾墙坦。
登山入泽不自爱,安可侥幸遭骐驎。
明珠美玉本无价,弃置沟上多缁磷。
置这失地自当尔,既尔何咎荆与榛。
嗟哉此事余有罪。当使天下重结婚。
详细记载了苏小妹嫁给程之才后的不幸生活,苏洵痛苦万分,自责自己当初把女儿嫁给了“州里之大盗”(眉山程氏)。
。。
得益于“三苏”的名声,这首《自尤》最终如老苏所愿,流传至今。
而苏家宗祠里的那块碑,也成为了文物,至今仍然矗立在“苏氏家族墓地”。
共同见证着眉山陈氏的罪孽,以及一个老父亲的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