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24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如何,计算机突然遇冷了吗?
可以作为计算机典中典。
以我做老师的角度来看,就是计算机领域学生的思维,远比其它专业更容易产生线性慕强主义,线性社会达尔文主义。因为慕强,所以有时候另外一个极端面就是不自信,永远都是大厂牛逼,数据多牛逼,资源多牛逼,学校好牛逼。因此一点风吹草动,计算机是不是完犊子,行业要炸了等等负能量也是并存的。
他们观点塑造成型,来源是虚拟世界的高度可控性和信息的完全可见性,是完全可以靠数据提前预估你干这事情的价值的。所以,你永远只需要掌握快速模仿,比如学啥技术,比如学啥技能,就能高薪和吊打其它人,在数据延伸惯性下,确实能够短期获利。但是,长期以往,也导致他们失去思考社会博弈的可能。
现实当中,一个相当反直觉的事情是,信息完全可见的地方,充分博弈的结果是,人一定是没有价值的,因为没人比人更加有能力,所以资本最终的结果一定选择能够接受更多反人类设定的人,所以钱本位的世界观当中,未来一定是机器人替代人。
举个例子,大家都在暴论数据壁垒,学生时代,觉得拥有数据壁垒 == 竞争力,我参与这个生产,就能掌握更多经验。但是现实上,一个拥有数据壁垒的地方,能比没数据的地方,更快发现大部分员工是毫无价值的,因此一旦 AI 等高级生产力工具出现,刀子铁定动的比很多缺数据的机构快。
同时,一旦 AI 出现,人类处理信息的肉身速度已经被工具充分拉近以后,大部分人的区分度就越来越低,从而导致依靠人的能力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越来越大。所以靠社会达尔文的优绩主义,会让个人陷入更大的内卷,从而失去看其他事情真实面的能力。
=====
我说个笑话
当年互联网小将,特别是几个字节跳动的小实习生,他们是计算机的典型社达思维。笑话我内心脆弱,没有见识,被大厂开除去 5 本大学躺平当废物的,说我的选择高校会更快的嗝屁。
当然,高校确实很烂,我去之前早就知道有多烂,以目前看情况,2-3 年后我估计我也要滚蛋了,不是我被开除,而是我们学校有可能会破产。现在还去高校的,都是傻瓜没生存技能的才去的。
但是,反直觉的是,我目前还幸存着,至少目前是,反而这些大厂的鼓吹做黄赌毒的小将死的比我还快,一来是经济周期,二来是 AI。而且很多被开除以后,降薪都不一定找到好的下家。
说个现实,我回高校养娃的 2 年,预训练的人才从被吹捧倒被开除,也眨眼 2 年,而且后续没人要这个技能了,他们需要换方向做,他们年薪确实比我高,但是失落感肯定也比我强。我现在才慢吞吞的开始研究 RL 训练。我利用这个慢时间差,一定程度能思考很多东西,规避很多镰刀的收割和方向的选择错误。
如果要拿钱本位思路去考量,我肯定是失败者。但是我心态好,可以中午睡觉,被学生气炸了,我可以直接谎称生病不上课,我爱研究大模型就研究大模型,我爱研究脑电波就研究脑电波,因为学校并没办法通过数据证明我不干活,毕竟高校本职还是教书,虽然教书没用,但是监督学生整治该溜子保障必要的规矩是必须的。整个教育系统,估计破产之前都没法建立数据驱动考量老师的作用。
因为,人培养的东西,你真的很难完全用数据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