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蛟龙行动》制片人于冬激动发声「给本片打一星的都是黑水」?

发布时间:
2025-02-07 21:17
阅读量:
6

无能狂怒,输不起罢了。

《蛟龙行动》从目前的票房和排片看已经坐实春节档垫底了,我个人打分在6.8-7.0之间,春节档除了熊出没其他五部作品我全部看了,我个人排名《哪吒2》>《唐探1900》>《蛟龙行动》>《封神2》>《射雕》

《蛟龙行动》完全是被取名和档期选择耽误的作品,哪怕取个《红海行动2之核潜艇对决》都比现在这个要好,而且这么大尺度的作品一点都不适合阖家欢乐的春节档档期,毕竟此一时彼一时。玄学有时候也很关键(手动狗头),今年明知道要和哪吒打擂台还一意孤行名字中含有蛟龙,人哪吒干啥的,杀个蛟龙还不是毫不费力的事情。

今年的对手都太强了,而且半路杀出个《射雕》抢排片的黑天鹅事件。以《蛟龙行动》春节档的质量只取得这么一点票房,制片方要反思一下档期选择和宣传策略上的失误。好不容易孤注一掷搞了个超前点映,结果就因为【涉密营销】引起大范围观众反感,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典型。

哪怕不玩豆瓣的都知道今年最烂的两部片子就是《封神2》和《射雕》,为什么打不过对方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老是怪外部环境是非常愚蠢的,只会徒增路人观众反感。

再说,人家唐探也是6.5,《唐探1900》这次可比《蛟龙行动》还冤,陈思诚什么时候谈过豆瓣观众对他打太多一星差评。相反,他在这次《唐探1900》把上一部《唐探3》最大的两个超级短板都改掉了,基本没有植入广告,喜剧桥段也完全摒弃了低俗下三滥诸如屎尿屁和大胸等,这次能照样拿到万年老二的位置可是真刀真枪拼下来的。

所以,目前这个情况能怪豆瓣打了太多一星?说难听点《蛟龙行动》就是整个春节档水花最少的一部作品,谁没事故意跑到《蛟龙行动》打低分啊,看评价人数就知道了,上映这么多天评价人数还没破10万,根本不挨着。相反,《射雕》才是真正有组织的在刷分,直到昨天还是前天才开分,猜猜评价人数多少,已经40万了,要知道卖了50亿的《哪吒2》才60多万人评价,这个分数水分有多深很容易就能猜到。

跟同档期所有作品比,其实真正是系列开篇的只有《射雕》,但是人家有肖战粉丝基本盘,靠着真金白银生生的砸出了预售第一的表现和6亿票房。《哪吒2》、《封神2》、《熊出没》、《唐探1900》都属于系列新作,光靠情怀也能拿个好几亿票房。发现没《蛟龙行动》其实也是续作,只不过自己【自断双臂】取名太傲慢很多人压根不知道它是《红海行动》的新篇章,要不然不至于落的这么个惨淡收场。我自己并不是军事迷,从我作为路人观众的观感里电影质量其实是比较不错的。当然,从我之前回答来看,有观众是军事迷在评论区告诉我犯了很多错误,比如我方用的是美式武器、请了马来西亚的军事顾问等等。

具体评价写在下面。


前不久和几个朋友一起看了《蛟龙行动》IMAX点映场,映后大家交流了下整体对这部电影还是比较满意,作为一部【IMAX特制】拍摄的影片在IMAX厅看还是相当震撼的。

我觉得虽然整体比《红海行动》差一些,但值回一张电影票价还是没问题的,感兴趣的都推荐去看看,有条件的最好选IMAX厅观影体验会更好。(我这边排片已经非常少了,都是饭点,IMAX厅更不用谈)

《蛟龙行动》之所以选择超前点映,其实是一种破斧沉舟的无奈之举。因为按照春节档的排片来看它是档期内六部影片中最大概率票房垫底的,对于制片方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所以才有了这次的超前点映。敢选择超前点映除了勇气外,还需要片方对自己的影片质量有较大的底气,看完后我知道了这份底气从哪里来。

七年前的春节档,《红海行动》取得了口碑和票房双双俱佳的好成绩,36.5亿的票房截止目前仍然排在内地电影票房总榜第十二。内地观众第一次看到国产战争片可以这么拍,和《战狼》不同它以蛟龙小队全体为叙事主角,不再是口号式的爱国或手撕鬼子式的无敌,紧张刺激的国际危机、身临其境的战争一线、震颤心脏的轰炸场面,连视觉尺度也是史无前例的。那么惨烈、那么热血、那么动人。

大家也认识到,原来春节档不是只有嘻嘻哈哈,拍的好的战争片照样能拿票冠。正是因为《战狼》、《红海行动》等优秀的战争电影开了好头,才有了国产战争电影在类型创作和战争场面工业水准的提升。

这次,林超贤又带来了一个整个市场没见过的电影类型——核潜艇题材的战争电影《蛟龙行动》。

被问到为什么要拍《蛟龙行动》,林超贤回答:电影人要做的不仅是「跟随时代」,也不能满足于「与时代并行」,而是要「走在时代前面」,才能拍出新型态的军事战争题材电影。「未来」随时「已来」。

作为新颖的核潜艇题材,《蛟龙行动》首先带给观众的第一重冲击就是【绝对硬核】。

完全没有任何借鉴的可能,整个团队只有靠着自己一点点的摸索来平地起高楼,整整耗费了七年时间才有了现在的成片。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做前期的准备,大到不同类型潜艇的外观造型、作战性能,小到潜艇内部的机械结构、指挥舱内的仪表盘、武器系统的操作流程,无一不是经过了详尽的研究和设计。潜艇操作顾问、鱼雷顾问等不同方面的专家跟组指导,专业美术组成员多达200名,剧组全员最多时高达1300余人,光是片尾的工作人员字幕就走了十多分钟。

第二重冲击就是来自震撼的观感。

既要遵循保密协议又要尽可能的还原潜艇之间对决的紧张刺激,团队在如何模拟真实战争环境和作战流程上进行了精心的艺术加工和再创作,力争在真实性和观赏性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

片中出现的各类大型潜艇,都不是电脑特效,而是实拍。电影中一共出现了四艘大型潜艇,特别是后期我方出现的新型核潜艇【龙鲸号】长达120米相当于一个足球场的宽度,影片里还特意有一个情节有四个蓝鲸出现在了龙鲸号周边,海洋霸主在龙鲸号面前就像玩偶一样迷你,侧面表明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潜艇道具多么的庞然大物。

不止外表,潜艇内每一个仪表盘每一个操作台都非常精细,光设计潜艇武器就多达16种以上,包括鱼雷、水雷、声呐、水下探测器等等,仅鱼雷的设计就有至少9种。各种新颖的对战方式和新型武器的作用都让人大开眼界,科技感十足的战争场面也符合现在真实的作战环境。看完电影会发现,国内已经有了如此高的电影工业水准,完全有能力制作出我们自己的特效大片,绝对有实力和好莱坞掰掰手腕。

未来某日,中国海军某舰接到我方某钻井平台的求救信号,派出蛟龙小队参与救援行动,阻止了敌人的行动成功救出人质。没多久,中国海军就截获了关键机密情报,一艘超级潜艇正密谋一项针对整个亚太地区的绝密军事计划——恒星计划。之前发现敌方猎杀级潜艇的我方潜艇虎鲸号因为性能差距以及敌方的秘密武器在追击过程中让对方逃脱。中国海军决定出动新型核动力潜艇龙鲸号与蛟龙小队配合作战,势必要瓦解敌方对我国东南沿海城市进行密谋打击的邪恶计划。海底战场险象环生,蛟龙遭遇重重陷阱,潜艇与敌多番埋伏周旋,更驶入海底火山口遍布的广袤深海,一场惊心动魄、攸关生死存亡的深海决战拉开帷幕……


《蛟龙行动》剧情上承接《红海行动》,上一部蛟龙小队的老熟人徐宏(杜江 饰)和佟莉(蒋璐霞 饰)同样参与了这次任务,队长换成了孟闯(黄轩 饰),牛逼又比较跩的新人换成了韩骁(于适 饰),张翰予这次饰演的不再是舰长而是成为了艇长赵启航,片中最高指挥官海军某部参谋长方屹找来了段奕宏来饰演。

林超贤作为国内位数不多的拥有“尺度牌照”的大导,《蛟龙行动》维持了和前作《红海行动》的一样的对战争残酷一面的描绘,断肢残臂、血肉横飞、贴脸极限冷兵器肉搏都是家常便饭,尤其是这次加入的两个机器狗,作战场面真的让人腺上激素飙升。

潜艇之间的对决更是让人大气都不敢出,只要被击中就可能全体牺牲的沉重代价也时刻让观众跟随剧情而提心吊胆,各种不同于陆上战争的新型对决模式和复杂的应对手段看的也让人目不转睛,科技含量之高、对决之艰险、海底几百上千米的复杂作战环境都给观众带来了深刻印象。举个例子,潜艇之间的对决声呐先行,在漆黑一片的深海底,声呐兵就是潜艇的眼睛,人耳结合技术装备,从海洋的各种噪音中寻找出关键信息,从中辨别出民船、军舰、潜艇、动物等不同目标。尤其在潜艇交战过程中,声呐兵的作用尤为突出,需要以最快速度判断周围环境,舰长的所有指令,几乎都是基于声呐兵提供的信息。电影关键剧情转折正是靠着有着【黄金耳】称号的曹弘浪(王俊凯 饰)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做出决定造成的。

当然了,影片也绝对称不上是无懈可击的神作,相比《红海行动》还是有一些短板的,比如部分手持镜头太晃、部分动作戏有太多的剪辑让观感有一定的影响、作战场景比较单一、蛟龙小队部分个体存在感不足、对方两拨人内部冲突减少了作战难度、靠着口琴《军港之夜》就能绝处逢生的桥段还是太有主旋律的味道了。整体而言,我认为《蛟龙行动》能给到7-7.5这样比较客观的分数

众多周知,正是因为去年电影行业的持续低迷也有了今年春节档六部超级大片神仙打架这种前所未见的局面。

一直以来很多声音都在质疑,到底还值不值得去电影院,而《蛟龙行动》这样的特效大片正是为大荧幕而生的。接近两个半小时的极致视效体验绝对不是靠着几分钟拆解的短视频、靠着家里的手机和电脑上的流媒体就能带来完整而全面的体验的,国内萧条的电影市场也需要这样的好作品来重新挽回观众们的信心。

最后,分享一下看电影时发生的一件趣事。

在整个电影临结束前的高潮段落,鸦雀无声的大厅里传来了一个小孩「真牛」的清脆声响,童言无忌有感而发的评价恐怕是对这部《蛟龙行动》最好的肯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