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月1日的《华尔街日报》社论炮轰特朗普:开启了史上最愚蠢的贸易战?
好了,一句话总结:
中国必须比任何国家都更为积极的维护贸易全球化,因为这事关我们的生死存亡。别的国家可以不维护,可以今天退这群明天退那群,可以关起门来过日子,但唯独我们不可以。我们必须坚定扛起自由贸易的旗帜,就算扛不起来也要扛。
谁破坏贸易全球化,谁就是我们的敌人。
另外评论区有位鹅子又在举例什么非洲中东也是国,真是笑死个人。
贸易全球化链条众多,实际上笼统的看压缩一下只有三个环节:市场、工厂、原料地。
原料地我在回答中已经说的很明白了,我国资源禀赋不够,无法成为原料地。只能在市场和工厂里面选,而且工厂的重要性一定大于市场(当然市场也很重要)。
为什么?
因为第一:工资只是售价的一部分成本之一,从来没有任何一家工厂的工人单靠工资就可以买下工厂的全部产品,这是贸易的本质所决定的。工人不足以消费全部产品,那么就必须出口商品去挣外汇,把利润挣回来才能够补偿工人所缺失的那一部分消费力。
第二,或许有朝一日我们可以和美国一样用美元收割全球,但在那一天真的到来之前说这些话是没有意义的。而且我国人口庞大,即使真的做到了可以以货币霸权收割世界,如此众多的人口也必须要解决就业问题。
这位鹅子举例中东非洲恰恰就是没有认识到这重要的一点。
非洲中东固然是可以作为原料地了,但是你的市场呢?老大,你不考虑这个问题吗?
我说一句反话。
任何国家都可以闭关锁国,进行所谓的“独立自主发展”,但唯独中国不可以。这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为什么呢?
因为中国的气候条件、自然禀赋,决定了中国必然、也必须依赖对外贸易,搞对外开放,绝不可能单纯靠着“关起门来过日子”实现所谓的“自立自强”。
首先谈一谈为什么必须。
中国的基本国情就是大宗资源较为匮乏,而且品位较低。比如典型的石油,中国石油产品消耗量中,国内开采的石油占比远不足30%,其他基本上都依赖进口。天然气消耗量除了新疆之外,则多依赖俄罗斯进口。主要能源中,只有煤炭储量靠世界前列,但因人口众多、消耗量巨大,国内产能无法完全满足需求,也较为依赖进口。
矿物资源呢?中国铁矿石储量虽然总体还算尚可(不高不低),但品味奇差,以国外标准看国内的很多铁矿跟石头没什么区别。另外中国还是有名的铜矿资源匮乏国家,绝大部分铜矿都要依赖进口,以至于解放军所用的子弹炮弹都不得不另辟蹊径发展钢芯镀铜工艺。铝矿方面呢?中国这么大的国家,铝矿储量仅排名世界第七,仅有非洲小国几内亚的十分之一。主要矿石资源中,中国只有稀土、钨矿这些稀有金属排名世界前列,但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天消耗的大宗资源以海量计,不可能仅靠这么一点儿稀有金属满足全国人民需求。
粮食方面呢?中国每年主粮产量达到了7亿吨,基本上覆盖了全国95%的消耗量。但是首先,这个产量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是比较低的,各主要国家中,美国粮食自给率达到了150%,俄罗斯155%,而法国则达到了330%,巴西、阿根廷、乌克兰等国粮食自给率均显著高于中国,主要大国中中国仅仅比印度的粮食自给率高。其次,除了主粮以外,其他的副食品产量中国处于一种严重匮乏的状态,比如大豆这一极为重要的副食品,中国严重依赖进口,乃至转基因大豆国内三两天就上一次热榜。要知道大豆可以用来榨油、做豆腐等豆制品、当牲畜饲料,缺乏大豆及其制品,看起来还算勉强够用的主粮需求量立马就会翻倍。肉类中呢?牛肉产量为不到780万吨,而消耗量则达到了接近1200万吨,仅有羊肉和猪肉产量达到了消耗量的85%和95%,只能说满足勉强够吃都不太够。尤其是肉牛,相当依赖从阿根廷等国进口。水产品产量则刚够满足消耗量——这是建立在中国渔民经常全世界跨区域捕捞并频繁与日本、俄罗斯、韩国、菲律宾甚至是南美洲国家发生冲突的基础上的。
资源的匮乏,决定了中国必须发展对外贸易,搞对外开放,绝不能搞什么“自给自足”的闭关锁国式的经济。就算是技术可以做到足够先进,产能能够做到足够强大,但资源你是凭空变不出来的。美国可以搞孤立主义,因为他人口相对较少,平原众多,土地肥沃,工业发达,资源丰富,石油矿产什么都不缺,就算缺的他也可以从自己的后花园南美洲和盟友那里补足。俄罗斯也一样,土地广袤,资源丰富,大不了日子难过但总归饿不死。但是中国呢?有这样的条件吗?从历史上看,中国无论是主观依靠所谓“自立自强”进行闭关锁国也好,还是被动的被敌人打的不得不锁国也罢,最终都引来了滔天的浩劫,经常性的全国人口锐减,每一次的浩劫饿死的民众都数以千万计。
上面说的是必须,下面谈一谈必然。
中国虽然资源相对匮乏,但是自然禀赋却决定了是吃国际贸易这一碗饭的天然最佳体质。
中国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处在暖温带,气候温和、海岸线漫长、港口众多。中国海岸线长度达到了3.2万公里,虽然仅排世界第六,但是相比俄罗斯这种光北极圈就能占一半的国家,我们的海岸线可利用率是非常高的。中国主要沿海城市中,即使是最北端的大连、丹东营口等城市,也是气候温和、港口条件优良的不冻港。再往南的区域,港口贸易条件更是一个比一个好,比如河北有自己的唐山港,天津有自己的滨海新区,山东更多,青岛、威海、烟台都是沿海城市,青岛的条件更是好到曾被德国占为殖民地。南方地区就更好了,江苏地区有自己的连云港。上海就更不用说了,自己的港口都用不完还从浙江搞来了世界吞吐量第一大港口洋山港。浙江也不遑多让,舟山港吞吐量仅次于洋山港。福建也一样,虽然因为军事政治因素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但是福州、厦门、泉州都是著名沿海城市,自然禀赋和底子是不差的。广东就更不用说了,珠江三角洲那几个城市广州、深圳、香港哪一个是省油的灯?
在海岸线漫长、港口条件优良的同时,中国内河航运也较为发达。
北方地区虽然黄河航运量不足,但是港口并不差。而南方地区在做到了港口条件优良的同时,内河航运也极为发达。比如沿长江经济带,从华中地区的武汉起一直到长江出海口,将长江的内河航运和港口海运在上海交汇成为一个“十字”,凭借长江优良的通航条件,中国的对外贸易可以直接借港口和航运的交汇,辐射到人口众多的内陆的华中地区甚至是长江中上游,做到以航运经济带动半个中国。
除了长江三角洲之外还有珠江三角洲。珠江虽然长度并没有长江黄河那么长,但是因为华南地区降水丰沛,珠江的航运条件并不差,他的内河航运贸易量仅次于长江居中国第二,而且珠江出海口——也就是珠江三角洲,紧紧挨着中国南方最发达的广州、深圳、香港、珠海等重要城市,可以辐射到整个华南地区。
内河航运的便利,为港口海运和内陆经济辐射节省了大量成本——比如港口条件好但是内河航运不发达的国家,不得不花费高价建设铁路去链接内陆其他城市,抬高了物流成本,比如典型的美国、俄罗斯等国。
此外,中国沿海地区平原条件也较为良好,比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周边都有大量平原,降水丰沛,发展工业、建设工厂所需要的土地资源也不缺乏。
因此光不说其他的,就说试问自然禀赋和航运条件,这个世界上哪个国家比中国的航运条件更好?有哪个国家敢说自己比中国更适合发展对外贸易?美国?还是俄罗斯?又或者是澳大利亚?
除了优良的自然禀赋之外,还有众多的人口。中国人口本来就十分庞大,而沿海地区更是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虽然“劳动力资源丰富”在知乎上说出来是一个并不好听的话,但于宏观讲确实是发展制造业和对外贸易极为有利的因素之一。再加上国内近几十年来重视教育,受过高等教育的优质人才和劳动力供应非常充足。相比新加坡这种虽然航运条件好但是人口较少的小国,中国可以做到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对外贸易,而新加坡因人口稀少国土狭小则只能挣个过路钱。
无论是从自然禀赋、航运条件还是人口条件等各方面来说,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几乎完全满足国际贸易所需要的全部条件了。
总的而言,中国虽然资源匮乏,但是自然禀赋的的确确就是天生吃国际贸易这碗饭的特殊体质,老天爷追着喂饭的那种。
对于中国来说,维护贸易全球化、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和制造业,才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思路。关起门来过日子搞所谓的“自立自强”,十四亿人这么庞大的人口,饿都能饿死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