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哪吒之魔童闹海》的预测票房上升至 142 亿?

发布时间:
2025-02-15 19:33
阅读量:
2

哪吒2为什么能够登顶影史,影片中有一个很绝的隐喻,很多人都忽略了。

无量仙翁忽悠哪吒吃灭魂丹,吃了就保证让他的父母活着,哪吒没有丝毫反抗,差点就送口里了。

殷夫人夺过灭魂丹扔掉说:“用父母的性命要挟孩子自杀,你算神仙吗?你连做人都不配!”

这个选择大家都觉得很丝滑对不对。没有父母会愿意牺牲孩子来换自己活着,但是如果是让孩子亲手杀掉自己的梦想,换取自己一世心安呢?

什么叫灭魂?梦想为魂,等于是逼着孩子亲手掐灭到自己的梦想。

而中国式父母们的活着,什么叫活着?孩子无病无灾,有房有车有铁饭碗,这就是活着。用孩子的一世安稳,求自己一生心安。

毕竟今天这个经济环境,一个穷小子,想要秒杀各路资源咖,一腔孤勇,赤手空拳地逆天改命,太难了。

我猜饺子也曾在“啃老”三年里,有过这样的灵魂拷问,吃了灭魂丹不会死,只是向人生投降了,杀死梦想,从此生活得跟周围人一样。

那个沉默地扔掉灭魂丹的,是他的背后高人,妈妈。


01

2003年左右,饺子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毕业,按照最中规中矩的人生剧本,饺子本应端起药剂师的铁饭碗,过安稳顺遂的生活,可是他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觉得疯了的决定—— 转行做动画。

导演饺子在采访中说:“在我选择辞职做动画时,妈妈只问了我一句,是否想好了,在得到我的肯定答复后,妈妈选择一直在背后支持着我。”

饺子形容,那三年半,“大部分时间都蜗居在父母买的二手房里,三点一线:客厅、卧室、厕所。从来没离开过我家超过40公里。”

而吃饭的问题,主要是靠妈妈来解决,没买过衣服,更没有带过妈妈去旅行,那时家里每月最大支出,是一个月700块的房贷。剩下的300块,用来维持母子生计,母亲因此戒掉了广场舞,每天去超市购买特价菜。

他曾回忆:“最困难时,全家只剩母亲攒下的几百元过年钱。”

饺子说:“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不找工作,在家搞动画三年多,有时我都无法做到包容自己,但妈妈做到了。

妈妈,就是那个冲出来扔掉灭魂丹的人。

知子莫若母。童年时,饺子喜欢涂鸦,妈妈黄敏发现饺子藏在书包底的《七龙珠》临摹稿时,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愤怒撕碎,反而托人从省城买回当时罕见的数位板。

2015年最艰难的时候,投资人要求删减《哪吒1》“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高潮戏,饺子没有妥协,抵押了母亲的老宅,他说“若把这口气泄了,哪吒就真成魔丸了。”

这股执拗背后,是妈妈铁粉般,不计回报的托举与守护。


02

儿子三年宅家啃老,我猜想这件事里最刺心的难度不在于物质上的困窘,而是周遭人闲言碎语的杀伤力。

生活不是爽剧,很多人眼中的光,恰恰是被身边最亲的人掐灭的。

逐梦者本人所面对的,大多数时候都是一种心理上的绝境。

是宋宁峰不火,来自老婆的嫌弃,“你这么穷,你又不哄,你又没本事,奈何我,找了你这么一个拖油瓶。”


是李健坐冷板凳的那几年,身边朋友的真心规劝,劝他多写一些流行歌,这样容易火。

是邻居对饺子的嘲讽,“华西的高材生,混得不如职高生!”

是亲戚的断言,“这孩子这辈子废了。”

没有什么比所处环境里,周遭人们眼光如刀的摧残,更能击垮一个普通母亲的心志。但是饺子妈妈不怕这些。

所以才有了哪吒2里的那段对话:

哪吒哭着对妈妈说,“好想成为你们的骄傲啊。”

殷母不顾哪吒身上的刺,紧紧抱住他:“我不管你是仙,是魔,你就是我的儿!”

2019年,《哪吒1》横空出世,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喊出了饺子死磕十几年的壮志与血泪,首映礼上,饺子紧紧搂住母亲:“你是我的太乙真人”。

是妈妈,帮他隔绝了外界的风雨,形成了一道最坚硬的“结界”,是帮助他重塑肉身,复活灵魂壮志的太乙真人。

所以饺子在采访中说,他最想表达的一句台词,是母亲对哪吒说,母亲从来没有在意过他是成仙或成魔,她永远都爱他。

03

滑稽的是,十年前饺子的亲戚说:“这孩子这辈子废了”,十年后亲戚们却像哪吒2里那个老眼昏花的乡亲,“这孩子从小我看就有出息。”

世俗的成功给人自由,饺子现在蹲房间里搞创作,十里八乡的亲戚都知道了是大师在闭关,而不是废柴在啃老。

詹青云也曾感慨:“当我是个差生的时候,我被世俗的规则约束着,后来我成了年纪第一,来告诉我该怎样生活的人少了一半,当我去香港读书,考上哈佛大学,我就更自由了。我觉得世俗的成功给人自由,给人不被其他人说教,不被其他人影响的自由。”

中国人骨子里就推崇“寒窗苦读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价值观。很少有人能接受刘瑜的那句对“过程”的推崇:。

她说,“功夫常常是会负有心人的,功夫负不负有心人本该没那么重要,「有心」的价值是不能用「负不负」来衡量的。”

所以哪吒的母亲才不管儿子是成魔还是成仙,假如饺子20年时间的死磕里,妈妈的眼光里但凡有对孩子“成王败寇”的功利性判断,饺子早就被中年危机打趴下了,成了团子、包子、格子间里的每一个子。

我只能说,比起各种不计成本的鸡娃,妈妈的三观,其实是孩子最贵的教育资源。

1. 只有没有牺牲感的父母,才能养出孩子“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茁壮生命力。

我曾在兴趣班门口,我听到一个妈妈对女儿说,“我面膜都不舍得买,给你报这么贵的兴趣班,你不好好学对得起谁?”

女孩显然是听多了这样的话,开始往耳朵里塞上耳机,特意快速走到了妈妈前面,甩开了妈妈。

一味的用牺牲感去让孩子听话顺从,这种心理上的控制,很难培养出一个敢于逆天改命的孩子。

因为如果孩子善良懂事,他一生都跳不出对父母苦难与困境的自责,总觉得愧疚,总想讨好父母,不惜压抑需求,委屈自己,他的灵魂是瑟缩的,会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不惜折断自己年少时深藏于心的翅膀。

2. 母亲给孩子最好的爱,是园丁式的爱,而不是木匠式的爱。

母亲给孩子最好的爱,是为他们的未来铺路,但这路怎么铺,很多妈妈不明白。

同样是倾尽所有的付出,同样是不计回报,饺子妈妈的另一个版本,却将这一届鸡娃家长们的焦虑与执念,体现得淋漓尽致。

小说《平民之宴》里,母亲由美子的人生,是在儿子高中辍学的时候,开始断裂的。她在教育上兢兢业业,却养出了一个废柴儿子,走进了教育的死胡同。

由美子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国立女子大学,在女子求职艰难的时代,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又找了个早稻田大学毕业的同事做老公,从此过上了优越的中产阶层生活。

于是她觉得路线是可以复制的,她坚信世界上只有一种成功,只有一种生活,于是和很多鸡娃家长一样,盯着孩子的每一次作业,考试,升学。害怕自己一个晃神,孩子就会跌落底层,浑浑噩噩的度过一生。

最终不堪重负的儿子在高中选择了辍学,后来在母亲眼中的下层社会(咖啡店,漫画屋,搬家公司,便利店),混得心安理得。

由美子不知道的是,儿子所有的反叛、颓废、不求上进,都是为了向由美子证明,我可以过另一种人生——一种不被你规划的人生。

由美子是怎么失去儿子的?当儿子告诉母亲,自己不想做她眼里如狼一般的成功人士,只想当个普通的牛马而已。由美子觉得不可置信,愚不可及!我们这样的100分家庭根本养不出你这样的不及格儿子,你外公是医生,你妈妈是同龄女性中少有的大学生,你爸爸早稻田毕业……怎么就生出了你这么个废柴。

由美子的故事,恰恰印证了牛津大学心理学博士Alison Gopnik在《园丁与木匠》中,提出的一个观点:

家长妄图依照一个理想模型来塑造孩子,因此对孩子事事上心、处处忖度,这种木匠式养育根本就是徒劳的。它除了带给为人父母无穷的焦虑、自责和挫败感,带给孩子生活在父母期望之下的压抑感之外,别无益处。

如何养育孩子,她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养育孩子不是做木匠活,誓要将孩子按照明确的模样去雕琢。相反,为人父母就像在园子里种花,旨在提供一个营养丰富、安全稳定的环境,让各式各样的鲜花茁壮成长;旨在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强大、多样的生态系统,让他们自己创造具有无限可能的未来。”

爱的意义不是塑造我们所爱之人的命运,而是帮助他们塑造自己的命运;爱的意义不是为了向他们展示道路,而是为了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道路。

饺子妈妈的选择就是这样,坚定地为饺子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支持系统。如果说为了梦想死磕20年,饺子就是那颗坚强的种子,那么妈妈的做法,就是做了一个长久守护的园丁。

正是因为这样,《哪吒2》里殷母的临终对话,才足以让像我一样,曾经被严格管教,不敢“脱轨”一步路,如今已是中年人的我们瞬间泪目。

殷母对孩子说,“我不管你是仙,是魔,你就是我的儿!”

我不管你做这件事情是成功还是失败,

我不管你的身份是受人尊敬的医生还是备受鄙视的啃老族,

我不管你死磕了20年的梦想有没有价值,

我不管你浑身都是刺,与主流价值观甚至格格不入,

你都是我的儿。

我不知道有多少父母能明白,这个世界只有一种成功,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04

我弟一年前和人合伙创业,投资挺大的,我的老父亲,一天到晚眉头深锁,郁结于心。和我聊心里话,我弟还不如回老家上个几千块钱的班呢,那样他睡觉都踏实点。

我爸的谨小慎微不是没有原因的,他20多岁出头和人开厂做生意失败,因为巨额负债,被命运之手按在地上摩擦了十几年才缓过来,所以我理解我爸,一朝被命运之蛇咬过,一辈子都绕着井绳走,父母们也有他们的局限。

就像老龙王敖光对儿子严加管教,只想用自己的人生经验为孩子扫清障碍。

只是当他经历了整个龙族的生死劫,看到小小哪吒战胜了连他都战胜不了的可怕敌人,他终于明白,孩子有他自己的路。

他对敖光说:“‌我可能是年纪大了,没有勇气再和这个世界碰撞。我以往对你的要求,都是以我的经验,希望为你谋得幸福。现在来看,未必全对,以后的事,听从你的内心选择‌。”

人一旦历经生死,才能勇敢地不再忠于所谓的“安全感”,最终活了几千年的老龙王放下了执念,对孩子说,把你人生最想干的事列出来,去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