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游戏《米塔》制作者称「中文配音价格太贵」引起游戏社区对「中配」的大讨论?
我只能说车中配的都是路边一条,堪称是中国产业现代化以来最急功近利的一群人。
想要优质的配音演员出现,就必须要有成熟的体系,来为配音演员提供培训-商务等一系列产业链。
然而事实是,国内配音产业链弱的可怜,还停留在工作室老带新的阶段,专业的配音培训学校、配音培训课程几乎没有。
而日本从60年代开始就制定了动画文化输出的策略,经历了足足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才有了现在的一整套行业体系。声优从入门到培训,再到正式参与配音,都是有专门的事务所进行安排的。虽然还存在一些弊端,例如配音过于脸谱化,一听就知道配的大概是什么类型的角色,但对于声优的发展和快速成长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如果一个产业链没有人愿意投资,那必然是因为需求和收益达不到投资者的预期。
这就得感谢反中配的魔怔人了,就是这群人,孜孜不倦的反对使用中文配音,甚至已经有计划做中配的公司,他们都能去请愿要求不做中配。逆天程度放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档的存在,连越南人都知道集体请愿,请求厂商提供越南语配音,或者将民间已经配好的音频加入到游戏中进行使用。唯独中国这群反中配的,在对自己国家配音的普及上,连给越南人提鞋都不配。
别问,问就是中文配音配的不好,问就是母语羞耻不想听,问就是配音必须达到国际水准不然不准上桌。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这群人是最急功近利的一群人,没有足够的机会去尝试和打磨,新人配音演员又怎么能成长为合格的配音演员呢?
这群人最喜欢说的就是“老一辈配音演员配的多好,中气十足,咬字清晰”,然而他们看不见的是,因为没有专门的配音演员,很多老电影的配音请的都是话剧、戏剧的演员甚至是新闻、电台的主持人,这些人已经在台上幕后表演了数年甚至数十年,才有的这么一副配音能力。
例如大家伙熟知的陈佩斯,在为《花木兰》《宝莲灯》等动画配音之前,他已经从事电影、小品、话剧表演十几二十年了。
没有什么东西是一蹴而就的,我国的配音行业本来就畸形,新人配音机会少,收入也不稳定,导致压根没什么人一开始就愿意当全职配音。新人几乎只有看运气,某个配音的角色如果能爆红,或者能获得长期配音角色,收入稳定下来之后,才会考虑转为全职配音演员。
而新人少带来的后果就是,我国的动画、游戏配音几乎都是熟面孔。
小厂商因为社区舆论和成本考虑,不愿意使用配音;而大厂商为了产品质量,又只会选择已经有名气有实力的配音演员。两方相加带来的就是现在这个畸形的配音市场,新人缺少机会得不到历练,老人配的多了又要被骂抢夺新人机会。
在配音这件事上,我们现在反而要学习越南人,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只有当配音行业的基数够大,进入到正常的市场竞争和更新换代中,我们才能从里面筛选出更优秀的演员,更好的工作室,更透明的配音价格。
而不是一棍子打死所有配音,苗都还没长大,就被反中配的一脚踩死,然后还指望苹果能凭空长出来,还得又脆又甜,多少有点异想天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