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穷人的孩子很难成功?

发布时间:
2025-03-07 22:56
阅读量:
6

昨天我自己公司开会时,实习生把货发错了,本来发回国的货,他发给了一个英国客户,因为发的是奢侈品,对方拒不归还,运费还有货的损失达到了十几万,我合伙人拍着桌子吼:“说了多少次,发货检查地址,检查三遍!你耳朵长哪儿去了?”小姑娘当场红了眼眶。

我默默拿出发货时如何避免出错的总结,单独找她:“下次用这个模板,能防80%低级错误。”

10年前,我也当过那个拍桌子的人。带新人时揪着“态度不端正”训了半小时,结果人家第二天就交了离职申请。

后来才明白:“人在被攻击时会启动心理防御机制,这时候讲道理,根本传不进耳朵。”

就像上周其他公司漏水,泡了我公司的柜子,我第一句话是“咱们先找物业关总阀”,而不是“你怎么不检查水管”。

神经科学研究证实,情绪激动时大脑会切断理性思考区域的血氧供应。

较劲对错除了制造对抗,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观察过公司最厉害的项目总监,遇到突发状况永远只说三句话:“现在能做什么?谁来做?几点前完成?”

成年人真正的智慧,是咽下喉咙里那句“都怪你”,把手伸向具体的问题。

修好漏水的水管,比花时间去证明对方是傻子,要重要得多。

普通人的父母,都是试图证明自己的孩子是个傻子,很少有解决问题和兜底的能力和底气!

而社会上的人,或者公司领导跟父母的区别就是,前者可以远离或者辞职,而父母那里,不允许辞职!

一时间,我突然哽咽了,似乎想到了小时候被父母骂的场景……

大多数穷人这辈子唯一能管的人就只有自己的孩子。

而很多富人可以管很多人,于是有很多管人的经历。

管人最大的工具就是语言,所以某种意义上讲穷人家的孩子之所以穷,主要是因为穷人自身的管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弱导致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的经历,穷父母总能把本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事说的很难听,明明没什么惨的事情用能扯到卖惨上来,谁也没惹他凭空就要找你撒脾气抱怨甚至打你,本来你的学习也没受到影响他为了控制你故意小题大做,明明很重要的事他们却很不关心甚至用一些借口骗你也不去关心,自己最不讲信用还要求孩子养成良好品格,更多的例子就不说了,很多人都体会过一些父母借题发挥找一些明明无关痛痒的事情的茬情况发生。

而这些基本都是父母作为底层巨婴无论如何也意识不到的问题,可一旦你进入管理层开始管别人的时候,你瞬间就会发现自己如果不改掉这些臭毛病,你手底下的人会一个接一个的辞职,所以你不得不开始换位思考,怎么才能留住人心。

越是上层家庭,父母就越是拼命对孩子好,因为他们做生意需要换位思考,会反省,能反思,孩子反而越是能体谅父母亲的不容易,能够形成一种互敬互爱的关系,底层家庭,不能够给孩子什么,还要让孩子体谅父母,说自己多么多么含辛茹苦,孩子反而遇事第一个想的是他自己。

是不是有点眼熟,对的,因为他们平时做人也是索取心态,把索取心态用在管子女身上就再正常不过。如果是做过生意的人,绝对不会这样。

但大多数父母是没这个机会了,他们以为孩子永远要听他的,所以孩子自杀了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因为孩子不能辞职!

其实普通家庭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普通人家养娃就记住三个字:别拧巴。

给孩子炖红烧肉的时候少念叨"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包饺子时别把"以后要挣大钱孝顺我"挂嘴边。

寒门最大的陷阱不是穷,是父母把生存焦虑腌进了柴米油盐,让娃从小背着罪孽感活--仿佛读书是为了还债,出息是为了报恩。

把书桌摆阳台也别慌。买不起学区房就带娃泡图书馆,做不起奥数班就蹲B站啃免费课。

普通人家最牛批的传家宝是"解决问题"的野路子:买不起乐高?拆洗衣机齿轮组给娃当教具;报不起夏令营?菜市场砍价实战就是经济学启蒙。

心理建设比补课费值钱。普通人家最该囤的不是教育金,是孩子被现实捶打时能脱口而出的那句"多大点事儿"。

班里富二代过生日请全班吃黑珍珠,咱就大大方方带娃烤个丑蛋糕回请,重点在"我有好东西也舍得给你"的敞亮,不在人均消费后面几个零。

最后说句扎心的:寒门养出来的娃自带杀气。从小看父母为一毛钱菜价较劲的孩子,进社会后对人性价签门儿清;

挤过凌晨公交地铁的少年,永远比坐惯豪车的懂察言观色。你要做的不是愧疚给不了他金汤匙,是把这身市井修炼的生存智慧传透了--这可比学区房保值。(半夜给娃盖被子的时候记得把"我娃真会长,专挑我俩优点遗传"的嘚瑟劲儿带出来,这种理直气壮的底气,千金难买)

如果你的父母没对你做到这些,那就养自己孩子的时候,把小时候的自己再重新养一遍!

END